環保教父鄭崇華的傻瓜行動力(2)

伍忠賢

人氣 15
標籤:

伍、綠建築

根據環境專家推估,全球建築相關產業消耗地球能源、水資源的 50% 及原材料的 40%。同時產生 50% 的空氣污染、42% 的溫室氣體、48% 的固體廢棄物,建築產業顯然是破壞地球環境的禍首之一,自然也就成為環保的主要重點。

環保節能的觀念,早在鄭崇華兒童時就已經深埋在他的心裡了。小時候住在福建鄉下,夏天天氣燠熱,根本無法到街上玩耍,只能在家裡跑來跑去,但是家中卻是涼快無比。中國老式建築原本就有綠建築(Green Building)概念,雖然比不上冷氣機的泌涼心脾,但日子過得也很不錯。

鄭崇華表示,綠建築簡單地說,就是可以大量運用自然環境來節省電能,包括種樹都是一種方式,而改善環境的效益也遠大於運用新科技產品「強迫省電」。

綠屋頂計畫,幫芝加哥降溫

1995 年 7 月中旬,美國芝加哥市連續五天受到熱浪襲擊,每日的溫度變化,竟然從攝氏二十多度竄升至四十度上下。每棟大樓冷氣空調的高耗電量,讓電力系統幾近癱瘓,將近五萬人無電可用。救護車在街廓上大排長龍,等著要把中暑的病患送進醫院。

氣候暖化加上熱島效應(註:冷氣、汽車廢氣等造成高溫),創下一週內熱死 739 人的記錄,讓芝加哥名副其實地變成人間煉獄。

1989 年上任的芝加哥市長德雷,看到芝加哥每年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熱浪襲擊,苦思如何幫城市降溫。

1990 年代末期,德雷市長到德國旅遊,看到當地房屋屋頂種滿了植栽,經過詢問後,才知道德國人在屋頂上種的花花草草,看上去雖不起眼,卻可避免屋頂直曬,幫助建築物降溫,下雨時還可以減少雨水流失、協助貯水,並降低用電與水資源的消耗。

德國經驗帶給德雷靈感,2000 年,他站在芝加哥市政廳的樓頂上,宣示推動美國首創的「綠屋頂計畫」,要幫芝加哥降溫。

他選擇當地的原生種植物,用矮樹與草皮,把原本生硬灰冷的市政廳樓頂,裝飾得生機盎然。

市政廳的綠屋頂計畫成功後,引發熱烈響應,迄 2008 年初,已有 200 萬平方英尺(5.6 萬坪)屋頂綠化了,這股綠屋頂熱潮從芝加哥吹向亞特蘭大、西雅圖和多倫多等城市,在北美蔓延開來。

國內的綠建築

台北市居民最常見到的綠建築(green building),應該就是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2008 年 6 月,市長郝龍斌推廣節能減碳的電視廣告,便是以此館來做示範。至於綠色「廠辦」(工廠與辦公室)的最佳典範之一,則以台達南部科學園區的工廠(簡稱台達南科廠)最著名。

台達位於台北市的總部蓋得早,由於來不及適用綠建築的條件,但為了至少能達到「綠屋頂」的要求,就在屋頂設立生態池,不僅有隔熱效果、減少冷氣等使用量,也是員工紓解壓力的世外桃源。

2000 年時,國際上開始風行綠建築,美國綠建築協會也推出 LEED 綠建築認證制度(Leadership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2005 年 4 月下旬,台灣成為世界綠建築協會第九個會員國。富邦福安紀念館大樓是台灣第一棟從設計開始,就朝綠色的商用建築。

2003 年,當台達計畫興建南科廠房時,鄭崇華剛好接觸泰國的綠建築,因此決定在台灣興建第一座綠建築廠辦,可以開放所有人參觀,作為教育、示範的基地。「有成功模式給人家看,大家就會相信。」他說。

為了徹底了解具節能效應的「綠建築」理念,鄭崇華聘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1954 年次,東京大學建築工學博士,設計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來台達開班授課。2004 年,鄭崇華帶著基金會和台達主管,實地探訪泰國的綠建築社區,研究他們如何只用正常用電量的 6.25%,卻可達到同樣的生活品質。

「我退休以後要到建築系上課,學綠建築。」鄭崇華提到他的新學習計畫,內心充滿了興奮之情。

鄭崇華表示,世界上建築物的能源用量,約佔總使用能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也是相同,建築物的壽命高達幾十年,對於日後的能源使用影響久遠。基於珍惜地球的寶貴資源,期許台達新建的廠辦都是綠建築。

例如,2008 年 10 月 8 日動工的旺能龍潭廠,但因桃園縣府未把工業區廠編公告,因此該廠施工喊停,但一旦土地問題解決,旺能會依計畫建廠,目標是同時擁有美國 LEED 與台灣內政部綠建築認證的環保建築。

2005 年,第一座綠建築廠辦落成

位於南科的台達廠房,聘請林憲德當顧問、在建築師石昭永設計下,鄭崇華和高階主管,還特別走訪歐洲、泰國等地,參觀國外知名綠建築,加入自己的設計中。

台達南科廠,2004 年開始動工,2005 年 11 月完工,佔地 1.89 公頃,主要以生產不斷電系統、機電、太陽能轉換器和車用電子等產品為主、擁有 260 位員工。

2009 年,榮獲鑽石級的綠建築標章

2000 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開始推動綠建築,開始受理申請「綠建築標章制度」,2000 年起強制要求綠建築標章認證審查,台達南科廠是內政部綠建築編號第 100 號的建築物,也就是在之前,已經有 99 座建築物以綠建築物的型態設計。

這顯示台灣企業對於綠建築的潮流發展已有共識,只不過九項指標(詳見表 4-10)不見得都能達成,台達南科廠是第一座九項指標全部達成的綠建築。


2006 年 12 月 4 日,台達南科廠舉辦授證典禮,獲得內政部第一張「黃金級」的「綠色建築」標章,也同時拿下其「2006 年最佳優良綠建築大獎」。

2009 年,獲評鑑升級為「鑽石級綠建築」。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何明錦表示,希望所有的公、民間建築的設計,都能以台達南科廠為標竿。

綠化量

走進台達南科廠區,目光所及的盡是大量種植的草磚、生態池及草地,跟一般的科技廠截然不同。台達廠辦標榜一座結合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綠建築暨教育實驗場所。

生物多樣性

廠區內有 400 多株的大小喬木及 3,000 多株的灌木,全部都是台灣原生樹種與誘鳥、誘蝶植物,由生態密林和生態水池組成的綠色生態中庭,創造了一片提供野鳥昆蟲棲息的原生植物密林和生物多樣化綠地。預計每年可提供 1 萬多隻鳥類與 120 萬隻昆蟲的食物來源。

日常節能

這棟建物從窗戶設計開始,便計算日照型態以及採用阻隔紅外線的玻璃,讓辦公室不需開太多的空調。建物正面朝北,因為北向的日照穩定,台達在正面使用 Low-E 的低能量、低幅射玻璃,可以隔熱透光,省掉空調、照明的用電,東西向部分則是以不同方向的窗戶避免太陽直射,讓太陽發揮到照明的功能,卻避免因日曬造成室內溫度上升。

北面朝向的問題是冬天風大,一樓大門的前景除了造景,最重要的是還有擾風的功能,冬天時可以阻隔風向,減低大門的風壓。

員工平常的習慣也影響到節能的成果,例如彈性照明的開關,讓坐在窗邊的人可以選擇不開燈;樓梯就設在大門一進來最顯眼的地方,讓人自然的選擇走樓梯,這不只是節能,還可以健身。

依據經濟部 EUI 值的標準,每年每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的耗電量要在 241.9 度以下才是節能建築,南科廠只有 148 度,只有標準值 59.4%,比一般的節能建築還省了 4 成的用電量。這還是相對於辦公大樓的用電量,南科廠是廠房建築,廠房的用電量大都使用於大型機台與電源供應器的相關設備,用電量更高於一般的辦公室。也就是說,實際上,南科廠所節省的能源還遠高於這個數字。

2007 年,南科廠還做了電力回收系統,以往電源供應器製造過程中的測試、充電、放電會消耗掉不少電力,2007 年後約可回收 75~85% 的電力。

小檔案

Low-E(Low Emissivity)玻璃就是低輻射玻璃,利用玻璃表面特殊金屬鍍膜(硬鍍膜或軟鍍膜)或 PET 貼膜,採物理 PVD 真空濺鍍方式,來降低太陽輻射熱,並保有良好透光率。

在節能目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最好的記錄是用電量只有一般建築的 6.7%,鄭崇華因此給同仁的目標是,開始要省一半電,然後再一半、再一半、再一半。

二氧化碳減量

人們一打開大門,透過空氣浮力塔,氣流進入室內時,冷空氣留在室內,熱空氣會上升到上層,由頂樓的空氣浮力塔排出,即可隨時維持空氣的清新。比起一般冷氣最強勁的無塵室,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約 600 ppm,南科廠只有 530 ppm,比室外的 200~300 ppm 高出不多,讓員工有更好的工作環境,也避免室內因過高的二氧化碳讓人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做事。

室內環境

台灣本屬高溫高濕的亞熱帶海島型氣候,室內環境很容易成為細菌、霉菌的溫床,而室內空間長時間無新鮮空氣交換,因而「病態建築症候群」病例時有所聞;加上地狹人稠,大多數室內空間均有人口密度過高與裝修建材使用過量的情形,造成許多材料浪費並產生新的室內汙染源。

尤其是室內裝潢建材在製造過程中,為了性能考量添加各種化學物質,以致房屋裝修完成後,這些化學物質隨著時間和溫度變化,大量地散發在空氣中。其中甲醛是一種已經被證實的化學致癌物質,有必要特別注意居家或辦公場所的建材安全性。

此外,根據研究證實,如果生產一公噸的水泥,將會排放 0.85 噸二氧化碳,因此,為了符合環保,最佳的做法就是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竅門之一不外乎使用飛灰、爐石粉和矽灰等。

有鑑於此,綠建築推動方案把室內環境品質納入評估,並建立綠建材制度。「綠建材」,係指在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以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

小檔案

綠建材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中首次提出綠色建材觀念,「綠色」是指其對永續環境發展的貢獻程度。

1992 年,國際學術界才為綠建材下定義:在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以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稱為「綠建材」。

為了達到這九大指標,所使用的建材應具有「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基本功能,並經政府或授權機構評審合格頒給標章,例如:
選用無公害的奈米塗料。

綠建築興建成本可能貴一些,但是可以讓住戶更健康。美國有份調查指出,高品質的辦公環境可以提升員工 18% 的工作品質。「員工生病減少,請假就會減少,這就是賺到了。」鄭崇華笑著說。

當我們推開南科廠大門走進大廳後,身處沒有冷氣的辦公室,卻絲毫不覺得燠熱;滿室的綠色植栽和自然採光,減少了一些職場給人的嚴肅氣息。安靜、涼爽與自然的風流,就是本建物給人的第一印象。

根據南科廠 2007 年 1 月所做的員工調查,員工的滿意度達 95%,連海英俊都嚇了一跳。更重要的是,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生產力高出了二、三成,這也符合「《綠色資本主義》一書當中所說,企業推動環保和節能可達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基地保水

透過雨水回收系統,每年可以回收 4,100 噸的水量,用在澆灌、馬桶、生態池上,一年約省下三個月的用水量。

水資源

主要是指用水效率化,包括省水水龍頭、馬桶等省水裝置。

污水垃圾減量

省水馬桶、資源回收等,皆有助於污水垃圾減量。

廢棄物減量

在建材方面的廢棄物減量有兩大方面,一是在興建時儘量使用「再生建材」,讓資源能生生不息地循環使用。一旦日後建物拆毀時,也是如此處理,將可以減少營建廢棄物一成。

額外成本

有關於此廠房,為了達到綠建的標準,營建成本增加多少?2007 年 3 月 18 日,《經濟日報》專題報導,公佈答案:「建築成本 1 億元,比傳統工法高出 10~15%。」

由圖 4-2 可見,綠建築的「效益成本分析」(一般俗稱成本效益分析),可說是「花小錢省大錢」。

從示範到全面實施

鄭崇華對南科廠很滿意,並宣示未來新建的廠房,都會以綠色廠辦的標準來建造,甚至連捐贈給中央大學、成功大學的研發大樓,也全都是綠建築。

由於台達在環保領域的名號響亮,連對岸都有耳聞,在大陸中央政府當中地位崇高、負責整體經濟政策擬定的「發改委」(有點像台灣的行政院經建會),在 2007 年 1 月來台的緊湊行程當中,都還特地走訪南科廠參訪。@(待續)

摘編自 《台達電的綠能傳奇:環保教父鄭崇華的傻瓜行動力》 達人館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川震紀錄片 《公民調查》香港放映
全黑環保Google原來是個山寨版
台搶綠能商機   電氣二輪車問世
新頭殼「幸福加油站」喚醒對幸福的渴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