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變形公寓」 魔法空間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2月9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魏國金/路透香港8日電〕幼時一家7口蝸居在狹小屋宅的香港年輕建築師張智強,在32平方公尺(9.68坪 )的大樓公寓一住30年後,對於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的都會人提出空間應用新解︰宛如「家居變形金剛」的建築科學。

張智強將一面裝滿CD的牆面滑開,展露出一台洗衣機與烘乾機,他說︰「這個概念就是每樣東西都是移動的。」他推開另一面擺放電漿電視的金屬軌道牆,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廚房,而旁邊長1.9米的豪華浴缸,則可轉變成客用床。

張智強將節省空間的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位在一棟老舊建物內的狹小公寓,以黃鉛色牆面變化出24個空間配置,其中包括家庭劇院、SPA、廚房、臥室,以及設有吊床的休息區等,一切端看張智強的需要機動變換。

他在「32平方米房屋︰30年的改造」一書中說︰「高密度的使用讓它更像是一個大型的住家設備,而非一間住宅。」他記錄多年來住家進行的數次創意改造。目前其價值達180萬港幣(台幣約744萬元 )。

張智強認為,一個空盪盪的空間是「奢侈的」,他曾在北京打造一棟模糊公私空間界限的「箱宅」。他說,他家唯一的封閉空間就是廁所,「當然,它比一般的還大」,他家四周是摩天大樓與公路,他希望自己的住所能提供負擔不起更大坪數的香港人,一個兼顧住宅品質的選項。

他說︰「這個理念就是將你的住家更趨近你真正想要的,而非任由市場或已配置好的空間擺佈。」他表示,目前正和房產開發商洽談,以便將他的公寓複製到巴黎等寸土寸金的歐亞大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潘采夫:政府是包租公,我們都是租房客
【鋒筆天下】徐莊昭:餐桌上的蟻族
以色列版獸父生37子 自封救世主
楓葉家書:夢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