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采夫:政府是包租公,我們都是租房客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我有一位朋友,他從不信任政府。若干年前,他的錢可以買一座大別墅,沒有買,過了兩年,可以買個小戶型,他沒有買,現在,還是那些錢,只能買個小蝸居,他買了。但他依然有信心,「不會老這樣,早晚會崩盤,雖然我等不上抄底了。」

我有一個老婆,我們在東六環有一座房子,老婆上下班要丈量150華里。很早時候她就憧憬,在海淀再買一座小房子。過了些日子,她的夢想做了一下微調,「我們要在西四環買一座小房子。」去年的某天,我聽到她自言自語,「我們把這個房子賣掉,當首付,能不能在石景山買一座小小的房子……」

2009年度詞匯出來了,是一個「被」字。如果給2009年的中國選一個符號,一個吉祥物,我會選一座房子。中國成了一座大房子,一切激動人心的事情,都圍繞這座大房子產生。有人埋頭簽字批地,有人為房子提供貸款,有人吆喝轉讓地皮,有人勇猛地拆著牆角,有人在房子上自焚,有人叮叮噹噹蓋起房子,有人排隊送錢走進房子。大房子,小房子,大人物,小人物,如一幅2009年版「中國風情畫」。

在今天的中國,房子正讓誰的生活過得更好?

地產商都過得不錯,這年頭,賣房子就像搞搶劫,被搶者還乖乖送貨上門。所以潘石屹心情格外好,張欣老找鄧文迪吃飯,王石賣房子世界第一,任志強說著煩人的實話。他們還順便讓一部份官員富裕了起來。

地方政府日子也好過了。六七年前有專家斷定,多半中西部市級縣級政府瀕臨破產,尤其國稅地稅分開以後,地方政府寅吃卯糧痛不欲生,中央政府硬著心腸「見死不救」。終於,市場經濟一聲炮響,送來了房地產這個新鮮事物,給了地方政府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現在在很多城市,政府財政收入一半以上來自賣地,久旱逢甘雨,終於枯木又逢春。政府腰粗了,氣壯了,把市府大樓蓋得像帝國大廈,搞起拆遷來也是虎虎有聲。地方政府和地產商是生意夥伴,所以,市長出臺為地產商賣房子,有關部門赤膊上陣給踩盤子趟路子,搞定硬茬子,也就很好理解了。

各大國有銀行也紅紅火火。咱不懂金融,不知放寬信貸10萬億意味著什麼,但看4萬億就把中國經濟激得高高雄起,10萬億應該是個很兇猛的數字吧。地產商賺錢了,銀行就能賺錢。但這個賺錢是眼下,從長遠來看,隨著政府的變臉,地產商會不會被套牢?小百姓們能不能還得起?銀行會有多少壞賬爛帳?這些都還說不好。

在這個賣房子流水線上,中央政府七上八下不得清閑,國八條、國六條、國四條,條條通著房子。中央拿著扳手給房子擰緊或放鬆發條,房價低迷時,打打興奮劑,房價威猛了,再給敗敗火。要保持房價硬中有軟,既堅挺又持久,這需要中央政府的裁判藝術。裁判是不收錢的,但國有銀行是它親兒子,大型國企也是親兒子,兒子們正在拚命搞錢,錢也進了老子的腰包,老子沒有理由一味阻攔吧。所謂調控和遏制,也是為了不竭澤而漁,中央政府懂得養魚,境界不高的地方政府才拚命釣魚。

那麼老百姓的生活呢?誰過誰知道。

把賣房子流水線摸清楚了,知道了百姓口袋裏鈔票的流向,我們也就明白了一些事情,比如拆遷,比如自焚。這次教授們為《城市拆遷管理條例》集體上書,老百姓含淚請願,就等政府來個大快人心,誰知人家這回特低調,會開來開去,就是扭捏著不願出頭。何也?錢也!

對於新一年的房地產市場,我完全提不出任何預見,但我相信,政府再打壓,也不願意眼看著房子硬著陸,那樣大家都會摔得很痛。無論從「穩健」轉為「積極」,「從緊」轉為「適度寬鬆」,它一定會維穩。維穩是門藝術,經濟穩了是關鍵。

不管怎麼說吧,反正我們住的是政府的房子,說拆就拆,你還真不敢說那房子是你的。從這一點來看,買了房子的,和住政府廉租房的沒甚本質區別,大家都是房客,政府的角色是「包租公」。這幾天,廣州市政府正為廉租房的事徵求意見,他們列出了29種要扣分的不文明行為,包括隨地吐口香糖、亂丟垃圾、亂停自行車等,如廉租房住戶兩年內累計被扣分超過20分,政府就收回廉租房。嗯,這個「包租公」有點黃世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監控延伸香港 港人拒絕
致學生:那些告訴你必須「敬畏學校」「敬畏老師」的人,都壞到了骨子裡
廚房深處:一所私立學校的大江大河
一個包工頭給海南高院副院長的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