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市民指零食包裝非必需

人氣 48
標籤:

【大紀元3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香港報道)環保團體於去年9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100款零食產品中,大部份都過度包裝;約7成市民認為部份零食的包裝並非必要。團體批評零食生產商盲目使用膠袋,要求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促請政府制定零食包裝袋的指引。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先生表示,政府對產品包裝無規管,無推廣,落後於世界各國,政府和生產商必須正視問題,杜絕過度包裝,並冀政府推出包裝條例。

根據環保署的統計,本港每日平均產生9,453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當中約2,000公噸屬包裝廢物如食品包裝,佔整體廢物重量超過20%。香港的堆填區亦會在未來1至5年內填滿,過度包裝不但會消耗大量天然資源,更會增加固體廢物的處理壓力。

綠領行動於去年9月到全港超級市場對117種糖果、餅乾等零食類的包裝進行分析,發現大部份的產品都過度包裝,當中獨立包裝的情況最普遍,其中一款台灣出品的100塊餅乾,有51個包網袋,另一個本港出品的一千克果凍條,有40個膠袋。團體認為包裝浪費資源,令垃圾犯濫。

首要考慮優惠包裝

同時亦訪問約900名市民,有六成二的受訪者表示,明白何謂過度包裝,三成七受訪者認為,市面上的零食普遍過度包裝,四成六受訪者認為包裝適中;七成人認為部份零食的包裝並非必要。選購零食時,半數人首要考慮有沒有優惠包裝,僅一成半人就視獨立包裝為首要考慮。

該會指「減用」比「重用」及「循環再造」更重要。並去信給約23間食品生產或入口商促請改善產品過度包裝問題,當中只有5間食品生產或入口商回覆,但沒有任何一間食品生產或入口商正視有關問題,亦拒絕就改善過度包裝問題作出承諾,團體對此表示失望。

立即取締獨立包裝

該會認為生產商應履行環保企業責任:立即取締獨立包裝,採用簡約包裝;使用已循環再造、單一、可回收的物料包裝產品;於包裝上印有回收物料的標籤,提醒市民重用及回收的訊息。並建議市民應選擇光顧履行環保責任的商戶及產品。

該會指世界各地均有包裝條例規管包裝物料、層數、回收和利用。如台灣《限制產品過度包裝》公告,限制糕餅包裝層數為三層或以下,鼓勵使用單一物料,如同一類塑膠,並標示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等;韓國則要求食品類、加工食品及製果類的包裝層數須於兩層以內。當中以歐盟的早於1994年開始立法,其《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指令》對商品包裝問題尤其重視,對商品包裝和包裝廢棄物進行嚴格管理和限制,制定清晰的回收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食品標識上的建議食用量存在誤導性
食品類標準食用量  FDA將重新評測
營造年味  油桶變妝巨無霸爆竹筒
情人節 日首相鳩山和小澤獲贈禮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