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中正.台北酒厂(华山文化园区)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69
标签:

“华山文化园区”,位于台北市忠孝东路二段、八德路一段的交会处,是昔日“台北酒厂”的旧址,园区还包括铁路局昔日的“华山货车站”,总面积超过6,000坪,彷若是一处大型的聚落。

酒厂的历史悠久,已有多栋建筑物被市政府指定为古迹及历史建物,整个厂区宛如是一座古迹城,处处散发着引人思古幽情的气氛。

今天带着小东搭乘捷运前来参观“台北酒厂”。从“善导寺站”下车,约步行五、六分钟,就可抵达这里。

“台北酒厂”创立于日据时代大正5年(1916年),最初原为民营的“芳酿株式会社酒造厂”,专门制造清酒、蝴蝶兰及人参酒。大正11年(1922年),台湾总督府将酒类列为专卖,而将酒厂征收为公营,改名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北酒工厂”,以制造米酒及各种再制酒为主。


小东逛台北酒厂

台湾光复后,政府接收日产,酒厂改名为“台湾省专卖局台北酒工厂”,后来隶属于“台湾省烟酒公卖局”,改称“台北第一酒厂”,生产的“太白酒”受到民众喜爱;后来又研发出各种水果酒,开启了台北酒厂营运的黄金时代,因而有“水果酒工厂”的美誉。

民国77年(1988年),台北酒厂搬迁至林口后,厂区闲置,后来政府将厂区提供给艺文界做为创作场所使用,更名为“华山艺文特区”;文建会再将它规划为“华山文化园区”,仍以提供艺文创作的展演活动使用。台北酒厂所在地,日据时代属于“桦山町”,是为了纪念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而命名。台湾光复后,更名为“华山”。

园内的建筑物,大多建造于1920至1930年代,又因制酒的特殊需求,而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每一栋建筑前都设有解说牌,介绍建筑的原有用途及建筑风格。酒厂迁走后,这些老建筑具有的怀旧气氛及艺术气氛,加上建物室内高挑的空间,适合各种艺文活动使用,因此一度荒废的酒厂旧建物能幸运地被保存下来,列为历史古迹,同时也转型为艺文展演场地,将古迹活化,老建物也重新找到了生命力。


酒厂旧厂成为艺文展演场地。

园内洋溢着怀旧的氛围。

——————————————————————————–


中央艺文公园草坪

原本有点担心,这样的老旧建筑物园区,是否适合小东这样的幼儿来游玩?

实际走一趟,觉得这地方就像一座大公园,很适合小朋友来游玩。酒厂厂区各栋建筑之间,有着宽如街道的人行步道,也有可休憩的广场空间,园区的后方更有一大片碧绿如茵的草原。小东对酒厂内一栋栋老建筑,兴趣草草,直到看见这片大草原时,才起劲地起来在草原上奔跑玩耍。

这片草原是昔日铁路局“华山货运站”的一部分。当年通过这里的纵贯铁路,早已地下化,原有地面的铁轨拆除后,改建为高架的“市民大道”;货运站废除后,如今已整辟成为一片公园绿地。“华山货运站”前身是建于昭和12年(1937年)“桦山货物驿”。昔日台北酒厂也有铁路支线运送制酒物料进出厂区,在草原上还保存了一小段的酒厂铁轨遗迹。

我们在园区只停留一个小时而已。虽然园区各栋建筑室内都有举办展览,户外也有庭荫咖啡雅座可悠闲懒坐,但性质都不适合小东活动,小东已玩累了,便吵着要转往捷运站旁的“麦当劳”。今天来时,小东一出捷运站就看见麦当劳醒目的招牌,就此念念不忘。他肯陪我逛一个小时的古迹,已算是很给我面子了。我也回报陪他在麦当劳待了一个半小时。


休憩区。

草坪区铁轨道。

——————————————————————————–


小东逛麦当劳。

小东与酒厂高塔。

小东逛古迹。

——————————————————————————–

旅游日期:2008.06.02(写于2008.06.03)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园区入口处的古迹简介。


高塔区。为三层砖造水泥结构,外型如塔状,是酒厂最高的建筑空间,建于大正9年(1920年),最早是制造米酒的场地。因不同年代修建,楼高忽高忽低,搭配局部木头桁架及石绵瓦屋顶,呈现不同时代的建材及工法风貌。民国92年(2003年)1月被指定为市定古迹。


果酒大楼。建于民国48年(1959年)。一楼为水果酒仓库,二楼为礼堂。具有长廊及三面开窗,极具空间感。


乌梅酒作业厂。建于昭和8年(1933年),最初做为红酒贮藏库, 1980年因金山南路拓宽而改装成四栋连结的建筑。屋内柱梁及角铁屋架形成大尺度的室内挑高空间,而成为适合展演活动的场地。民国92年(2003年)1月登录为历史建筑。


乌梅酒厂。为独栋式厂房建筑,建造于昭和6年(1931年)3月,原为“贮酒库”,贮放制成品酒类,台湾光复后因乌梅酒畅销,用来储存乌梅酒半成品。1970年代,又回复成贮放成品酒类的仓库。民国92年(2003年)1月被指定为市定古迹。


米酒作业场。建于昭和8年(1933年)11月,内部主要分为米酒及红酒(红露酒)制造场两大空间。为砖造钢筋梁柱结构之两层楼建筑,屋顶为三连栋南北走向,与平面两制造场走向垂直,室内空间极富变化。门窗及廊道开口的边缘,以特别订制的北投窑所产的未上釉陶砖进行装饰。民国92年(2003年)1月登录为历史建筑。


再制酒作业厂(正面)。


再制酒作业厂(侧面)。


烟囱。昭和6年(1931年),系配合锅炉的设置,烟囱底部内径2.5公尺,烟囱顶部内径1.2公尺,最初高50公尺,1970年代,烟囱因锅炉燃料从煤炭改燃重油,烟囱截短3公尺,仅剩47公尺。民国92年(2003年)1月被指定为市定古迹。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澳洲反对党领袖艾伯特险遇车祸
历史回想 .1914年《金瓜石矿山写真帖》里的金瓜石旧影像
布莱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将恢复和平谈判
台北汐止.翠湖油桐.内沟山(大尖坪山).真武山健行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