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警報──泡沫專家解讀中國投資狂熱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編譯)2010年3月23日,總部位於波士頓的美國投資公司GMO發表泡沫專家錢塞勒(Edward Chancellor)撰寫的研究報告《中國的紅色警報》。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經顯現出顯著的投機狂熱特徵。300年以來歷史上出現的著名經濟泡沫,其形成與破裂的經驗凸顯出中國經濟目前的脆弱性。

現代人很可能會嘲笑那些在17世紀搶購鬱金香球莖的荷蘭人和18世紀狂買股票的法國人、英國人。但是,人們可能也還記得20世紀60年代的「新股狂熱」、70年代的「最優50股股票熱」、80年代的生物技術泡沫、日本股價和地產暴漲以及90年代初的暴跌,還有90年代後期的「因特網狂潮」。歷史警示我們:人們總是在重複過去的錯誤。

錢塞勒的報告分為兩個部份。在第一部份中,作者列出了識別投機狂熱和金融危機的問題清單。在這份清單中,錢塞勒列出了過去300年來著名「投資狂熱」的10大特徵。

第一部份:識別投機狂熱和金融危機--300年來著名泡沫的10大特徵

1、巨大的投資災難往往始於一個令人信服的增長故事。

2、對當局能力的盲目信任是另一個典型狂熱的特徵。

3、投資的普遍增加是金融災難的另一個指標。

4、腐敗激增總是與巨大的繁榮相伴而來。

5、貨幣供應快速增長是金融不穩定的一個可靠指標。

6、固定匯率國家往往產生不合理的低利率,催生繁榮但終以泡沫破裂告終。

7、信貸瘋狂增長一段時間危機即來臨。

8、道德風險是巨大投機狂熱的共同特徵。

9、金融結構變得不穩定是嚴重問題。

10、快速上升的房地產價格。

報告的第二部份將這10個因素應用於分析中國的現實。作者認為,諸多指標顯示,中國已經出現了投機狂潮和金融脆弱的典型症狀。

第二部份:解析中國夢--一個經濟增長的旁氏騙局

錢塞勒的分析指出,過去幾年中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促使中國經濟繼續快速增長的幾個因素如投資熱潮、信貸激增、貨幣供應量大增,道德風險和高風險借貸等等,都是催生泡沫的經典要素,但是投資者和主流媒體認為他們可以放心地忽略這些,人們似乎普遍認為,「先建設,一切都會隨之而來。」因為北京需要保持快速增長,忘了這種失衡可能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實質上就是一個龐氏(欺騙)元素的循環。錢塞勒的分析凸顯了以下一些事實:

1、錢塞勒認為,中國的GDP增長已不再是經濟過程的結果,而是成為了政府的目標。中央政府制訂GDP增長目標,並分配給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反過來糊弄中央。古德哈特定律指出,每當經濟指標成為政策目標,它就失去了信息的作用。地方政府的許多決定,無論是開展新的基建項目和發展房地產,都是以實現增長為目標。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當資源分配的目標是為了一串數字,不好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2、投資者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抱一種不加批判的態度。比如,有預測聲稱中國的城市人口到2025年會再增加3.5億,達到接近10億。但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很可能被低估了,因為按照西方的標準,很多中國鄉鎮已經城市化。更複雜的是,許多從農村搬到城市的移民因為沒有居住證,可能沒有納入官方的統計數字。人均GDP是地方政府官員的一項考核指標,所以他們有動力低報人口數字。而且,許多新到城市的人沒有戶口,收入微薄,而且在過去10年的實際工資沒有增長。正如中國人口學專家學者所說:「將城市人口增長等同於中產階級的人數增長,是片面的。」

3、2009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30%,對去年經濟增長貢獻達到90%。投資創記錄的上升到GDP的58%。基礎設施投入占去年經濟刺激開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約四分之一的項目是政府主導的。許多項目明顯只是為了滿足政府的GDP增長目標。

4、許多行業過度投資。歐盟商會的一份報告指出,去年11月生產能力過剩的包括造船業、平板玻璃、鋼鐵、水泥、多晶硅、風電。例如,在水泥行業資本支出增加了三分之二,但產能利用率只有78%。

5、投資效率每況愈下。在1994年一篇著名的文章中,「亞洲神話的奇蹟」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認為,亞洲猛虎般的經濟增長依靠不斷增加資本投入。然而這種投資,依然受收益遞減規律影響。這一分析同樣適用於中國,投資效率(每單位投資增長的GDP增量)呈下降的趨勢。

6、貨幣供應的強勁增長造成的低利率也會引發失衡和泡沫。自17世紀30年代的鬱金香狂熱事件以來,在所有的重大投機背後,總有寬鬆貨幣的身影。低利率讓投資者尋求更加高回報,更有風險的投資。Walter Bagehot寫道:「英國佬(John Bull)可以承受許多事情,但卻承受不住2%的利率。」他評論道,當利率下降到如此微薄的水平,就驅使人們用千辛萬苦攢下來的積蓄去投資一些不靠譜的東西--比如一條通往堪察加的運河、一條去沃切特的鐵路、一個讓死海復活的計劃、以及一個往熱帶運輸冰刀的企業。

7、外匯儲備--許多評論家看到中國高達2.4萬億的龐大外匯儲備,感到很安全。然而,這麼大量的美元應該是令人擔憂的。它反映了國際貨幣體系的深刻不平衡。有人認為,中國的巨大外匯儲備能使中國經濟立於不敗之地,這其實不對。這些儲備可以用來購買外國資產、進口、或防禦貨幣攻擊。但有一類問題,它解決不了,比如,在資產泡沫破滅後,銀行壞帳大量出現,不良投資到處都是。正如一位評論家指出,相對於全球GDP,只有兩個國家先前曾經累積過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他們是1929年的美國和1989年的日本。

8、股市泡沫--信貸激增重燃了中國投資者的動物精神。去年7月下旬的某一天,上海A股的成交量超過了紐約、倫敦和東京三大證券交易所的成交量之和。去年第三季,以市值論,中國IPO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全球最大的10個IPO,中國占有七個。新股往往高倍超額認購,上市首日暴漲。去年10月,深圳創業板市場推出。開市首日,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漲幅在76%至210%之間,市盈率平均達150倍。高換手率、新股大量發行、新股一上市即勁漲、成立新交易所,這些都是投機狂熱的經典跡象。去年夏天,市場見頂時,上證指數的PE倍數為38倍。

9、房地產泡沫--不過,股市只是一個插曲,真正的大戲發生在中國狂熱的房地產市場。文中討論的許多紅色警報信號在中國狂熱的房地產市場隨處可見:有一個奪目的增長故事(正在進行的城市化和未來的經濟高增長率);建設熱潮幫助中國實現 GDP增長目標;低成本信貸流入房地產領域;腐敗到處都是;道德風險普遍存在,相信政府不會讓樓市崩潰;資產價格高估,投機盛行,凱恩斯講的「動物精神」 到處都是。

關於錢塞勒(Edward Chancellor)

錢塞勒是金融方面的歷史學家和金融泡沫專家。

他1999年出版其投機史經典之作--《貪婪時代--金融投機的歷史》,這部史書研究了過去300年來的投機狂熱。記述了由1630年的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到英國鐵路股票熱潮,以至日本泡沫經濟爆破的數個投機熱潮,當然也少不了1929年10月24日,觸發全球大衰退的華爾街股市崩盤,20世紀90年代高科技泡沫,當時格林斯潘聲稱預測任何泡沫都是徒勞的,但是該書準確預言了高科技泡沫的破滅。

錢塞勒在其2005年2月出版的《信貸巔峰時刻》一書中預言,美國和英國的房地產市場「看上去非常脆弱」,可能因利率上調而崩潰,屆時借款方會遭受損失,大量不良貸款使得貸款方的資產負債表不斷惡化,終將引發信貸危機,某些情況下,還可能引發全面的銀行危機。兩年之後的2007年,美國房地產次級貸款危機爆發,不幸被錢塞勒言中。

而這一次,他將注意力投向中國,通過與過去300年來的著名泡沫的特徵相比較,揭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所呈現出的泡沫症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電:中國超級泡沫的代價
【新紀元】大陸房價年年漲 泡沫危機現
【新紀元】童文薰:中國正在打一場「維穩」內戰
法媒 : 中共製造的泡沫即將破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