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布局新兴市场 汽车业结盟成趋势

人气 4
标签: ,

【大纪元4月13日讯】(据台视新闻报导)由汽车业界最近传出的几项消息看来,全球汽车业界现似乎出现新趋势。其一为,戴姆勒 (Daimler)((US-DAI)) 和雷诺日产 (Renault-Nissan) 上周决定携手研发分享小型车与引擎技术;另一项消息则为通用汽车今年第 1 季在中国的销售数量超越了其北美的本土市场。

第一项消息显示,汽车制造商需要扩大规模以摊销研发新科技和产品所带来的成本支出。

第二则则指出,汽车制造商现在需要积极布局开发中市场,因为传统的消费市场如美国、西欧、日本现在经济成长都已趋缓,甚至萎缩。

现在各家车厂都在积极的布局,但《CNNMoney》认为,还没有那一家有明显的优势,事实上部分过去抢占龙头地位的大厂现在反而还落居下风,甚至遭受到打压。

丰田汽车 (Toyota)((US-TM))(7203-JP) 过去总是喜欢透过结盟或是并购方式扩张版图,但是自从遭遇全球召回风波后,凸显其内部控管能力跟不上其全球扩张速度。在考量其版图的庞大和复杂性,丰田现必须要考虑释出部分掌控权给海外子公司。

而本田汽车 (Honda)((US-HMC))(7267-JP)避开所有的合作关系,决意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是缺乏研发替代能源的一致共识,或许本田会发现他们更需要多元化的科技技术。

而在欧洲方面,戴姆勒必须要证明它已自与克莱斯勒 (Chrysler) 结盟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它必须要努力让新的合作关系更成功。

至于BMW在与戴姆勒合作破局后,必须要寻找下个合作伙伴,且这个合作伙伴要可以扩大其规模,又不致影响其品牌声誉。

至与北美的通用汽车也还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鉴于其过去野心宏大,但执行不力的失败结盟经验,显见要与同业谈结盟光靠诚意是不够的。

可以确定的是分析师和汽车制造商至少从 1970 年代就开始谈产业整合,目标成为超级大集团。

不过,拒绝结盟的独立车厂如BMW和本田现仍傲然挺立,韩国车厂也成为崛起的新势力,中国更有 100 多家的车厂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印度也以创新的 Nano 小车跃上国际舞台。

5年前,谁可以预测 Land Rover、Jaguar、Volvo 现在都由亚洲车厂所把持呢?

进入汽车业的门槛一度被视为几近难以跨越,然而现在证明这点对那些建立在广大市场基础上的汽车制造业并非不可企及,且随着这些新兴车厂崛起,众多历史悠久的车厂也产生了许多这些新兴车厂相关的疑问。

例如,雷诺日产的执行长 Carlos Ghosn 有能力在重建雷诺之余,也同时和戴姆勒合作顺利吗?飞雅特克莱斯勒 (Fiat-Chrysler) 执行长 Sergio Marchionne 能够在他被压力压垮之前,同时重建飞雅特和克莱斯勒吗?且或许还会再加上一家亚洲车厂。另外,如 Peugeot-Citroen、Subaru、马自达 (Mazda)(7261-JP) 这类的中型车厂在被大型车厂并吞之前还可以撑多久?

在汽车业要找出王者向来不是件易事,除了要考虑汽车业的资本强度和复杂性外,运势更是可能随时改变。

不过,依现在的情势来看,福斯汽车 (Volkswagen)((US-VLAKY)) 拥有最明显的优势,它有规模、业务遍及全球、在南美和中国都有成功的营运经验,且旗下拥有保时捷 (Porsche)、宾利 (Bentley)、奥迪 (Audi) 等车迷向往的梦幻品牌。

福斯汽车成功地让其旗下汽车品牌间彼此分享零组件,而没让那些身价最高能产生最利润的品牌降低身价,这点是汽车业界中最难做到的事之一,而福斯汽车却做到了。这让福斯汽车能以其规模发挥最大的优势,品牌之间可以互通有无。

福斯汽车现在气势正好,设下了野心勃勃的成长目标,并即将要在美国开设新厂。

过去,福斯汽车有品质低落、不稳的问题,且德国本厂的薪资也过高。不过,现阶段管理阶层似尚有能力掌控这些问题。

外界将会持续关注大众是否能够维持此优势,也将会注意是否能有竞争者急起直追,挑战福斯优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财部支持电动车发展 配套明送政院
华邮:谷歌事件凸显外企对中态度转变
先服务别人 再满足自己
国际知名车厂看好巴西市场增加投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