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信息充分更易短視近利

人氣 46
標籤:

【大紀元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如慧編譯報導)美國德州大學心理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當面臨在滿足眼前快樂和實現長期收益之間作出選擇時,信息充分的人往往更傾向於短期行為。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為甚麼許多能帶來長遠利益的行為在現實中往往難以實施,比如合理的飲食和運動,比如消費更多環保產品等。
  
根據來自科學專業新聞網站Science Daily的消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布拉德雷‧羅夫(Bradley Love)及其研究生羅斯‧奧托(Ross Otto)共同開展了上述研究,他們對78名受測者進行了計算機模擬測試,通過對多次選擇的累積點數考察不同信息條件下的行為選擇。受測者需要回答250個問題,在每一次抉擇中,其中一種選擇的點數較高,但隨著實驗的進展,另一種選擇會在未來帶來更高的點數。點數越高,獎金越高。也就是說,要想最終獲得最高點數,就要放棄在短期帶來較高點數的選擇。
  
在實驗過程中,受測者對點數累計規則的瞭解程度並不一樣。出乎研究者意料的是,與那些完全不知道這一規則,或者被有意提供虛假規則的受測者相比,完全瞭解遊戲規則的人選擇短期回報的次數要高出兩倍。
  
羅夫教授說,他們起先以為「信息越充分,人們做出的選擇越明智」,但研究結果卻恰恰相反。他在解釋這一心理時表示:「要完全理解長遠方案帶來的好處,你必須多次反覆選擇該方案,才能慢慢從中受益。」為此,「人們必須放棄考慮短期的得失,否則,他們就會陷入短期化行為,而客觀現實是,這樣做最終只會讓他們的境況變得更糟。」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學生在家裏學習,卻發現他因此錯過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聚會,那麼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就很可能選擇聚會,而不是學習,儘管從長遠看,學習帶來的收益更大。
  
明知能實現長遠收益卻無法抵制眼前快樂的誘惑,這也許正是人性的弱點之一,該如何克服?羅夫教授的建議是,用看得見的獎勵鼓勵人們做出能帶來長遠利益的抉擇,比如提分、加薪、升職等,這樣會有助於克服短期眼界。不過他自己也承認,這種做法只有當兩種選擇不存在利益衝突時才是有效的。但問題是「短期和長期目標之間往往存在矛盾 」,就教育體系而言,「要區分短期和長期利益是很難做到的。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99分比100分更好(4)
是真的! 研究:男人一見美女就做蠢事
心理學家:花錢買快樂 旅遊比購物值得
59秒讓你扭轉乾坤:說服的三種技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