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奇:外企在中國遭遇瓶頸

劉孟奇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4月16日訊】中國美國商會在3月底發表一份調查,其中38%的受訪企業表示,外國企業感覺在中國參與競爭越來越不受歡迎,而這一比例大幅高出去年第四季的26%。

無獨有偶,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最近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中國歐盟商會成立10年以來,我很少見到會員們的市場情緒如此低迷或消極。經歷了30年漸進的市場改革之後,許多在華外企彷彿意外遭遇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伍德克指出:「我第一次聽說有(外國)企業考慮完全撤離中國。它們之所以有這種想法,並非因為它們無法與本土對手競爭,而是因為它們厭倦了在一種無法預測的商業環境裡苦苦掙扎—在這種商業環境中,它們失敗的可能性似乎被人為地加大。我還聽說一些大型企業準備制定戰略,將未來的部分投資撤出中國,轉投其它亞洲國家—那裡市場環境更加透明,也更容易預測,這意味著更為安全和穩妥的投資機遇。」

對於伍德克的說法,各界有不同的意見。有一種看法是,外企的抱怨只是因為過去享有的優惠不再,但隨著中國的經濟成長,本地企業日益強大,取消這些優惠是理所當然的「正常化」過程,因此外企的抱怨並沒有道理。

這種說法只說出了事實的一半,而事實的另一半是:在中共的統治下,中國的商業環境註定是官僚、貪腐、不透明與高風險的,而在一個扭曲不正常的環境中,要從何「正常化」起?基本上,過去對於外企的種種優惠,就是針對這種不正常商業環境,所給予外企的風險津貼。一旦取消,也難怪外企覺得這個算盤怎麼打都打不划算。

另一個問題是,中國本土企業的強大,是強大到了國企上頭。國企的真正老闆是中共官僚,同時商業環境的監管者也是中共官僚。在這種情形中,「球員兼裁判」的中共官僚,怎麼可能不利用監管者的優勢地位,製造不公平競爭,以讓自己從中圖利?外企將這一點清楚的看在眼裡,也難怪覺得不平。

其實,隨著中國的工資與土地成本急速上升,外企的確也到了該升級轉型的時候。但是,要從勞力密集、高污染的產業轉型到技術密集、高效率的產業,對於政府治理的效能、透明度、與可預測性的要求就越高。而在這幾點上,中共顯然註定是在華外企感到越來越深挫折的源頭。@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孟奇:谷歌的良心震撼彈
劉孟奇:西方媒體為何支持美國對台軍售
劉孟奇:屈從中共 對谷歌的利益有何影響?
美商會:更多外商感到在華不受歡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