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黑中介調查:地下黑市猖獗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26日訊】近日,檢察日報調查發現,在器官買賣中,黑中介內部的犯罪和因黑中介誘發的犯罪也屢見不鮮,不容忽視。此前,該報4月8日刊發的《器官買賣「黑市」調查》一文,揭露了器官移植黑中介猖獗的狀況,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少年受騙賣腎換來3000元

據檢察日報報導,17歲的西安少年王鵬(化名)蜷縮在床上,面對西安市未央區辦案檢察官,王鵬的母親李女士顯得異常激動:「我兒子才17歲,好端端的右腎就沒了,一隻腎最後才落了3000塊錢!」

2009年年底,李女士來到公安機關報案,稱兒子王鵬被騙到重慶摘除了右腎。

2009年5月的一天,王鵬在西安北郊某網吧打遊戲時,認識了一個叫解小永的男子。由於沉溺於網絡遊戲,父母又不多給錢,王鵬手頭拮据,窘境被解小永看在了眼裡。解小永對王鵬說:「我聽說去蘭州賣腎能賺大錢,一隻腎就可以賣4萬元,你願不願意去?」年少幼稚的王鵬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幾天後,二人到達蘭州,通過中間人「楊姐」,王鵬認識了劉文。

第二天,王鵬被人領到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查身體、抽血樣、做配型,之後,王鵬的配型資料被放到了網上一個專門QQ群裡,等候購腎對像和配型結果。

2009年8月初,王鵬接到劉文電話,讓他去重慶做腎移植手術。重慶那邊的接手人,一個叫蒲自軍,一個叫劉輝。王鵬事後回憶:「他們確實是一條龍服務,專門搞這個的,速度快,效率高。」

王鵬被送到重慶後,劉輝和劉文談好中介費以及給供體的錢數,一共6.5萬元。劉輝總共收取患者朱某12萬元。事後,蒲自軍給劉文妻子馬春梅賬號上打了2.5萬元。這一單生意,扣除給醫院的換腎手術費用,劉輝和蒲自軍各拿走了1萬多元。

王鵬在醫院做手術住了3天院,劉文和妻子馬春梅一直叫跟班的何小雨看守。出院當天,蒲自軍在醫院附近銀行取出4萬元交給王鵬。這時,身體虛弱的王鵬想的第一件事仍是上網,但拿著鼓鼓囊囊的4萬元現金不方便,於是便從中抽出3000元,其餘3.7萬元放到了何小雨的手包裡。等王鵬上完網回到招待所,何小雨已不知去向。一隻腎僅換來3000元,王鵬蹲在山城的街頭埋頭哭泣。

2009年11月,劉文因涉嫌其他賣腎案在重慶被批捕。今年1月,劉輝、蒲自軍、馬春梅、何小雨先後被西安警方抓獲。3月2日,4人被西安市未央區檢察院以涉嫌非法經營罪批准逮捕。

據有關權威部門調查統計,中國每年因病需要器官移植的大約有150萬人,已成為器官移植需求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國家,而合適的「供體」僅能滿足其中的 1%,有時甚至連1%都不到。龐大的「器源」需求,稀少的「供體」,不僅使黑中介暗中滋生,也使得這些器官「掮客」得以在器官買賣「黑市」恣意遊走,大賺昧心錢。

「腎頭」在醫院門口火拚

「真像是港台動作片中的鏡頭。」作為「腎頭」(腎移植中介)王波的朋友,小曲回憶起2009年3月23日下午6時發生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交大一附院)門口的那場血案,至今仍驚魂未定。

「我知道王波那幾天做成了一個『單子』,當天是來收錢的。我們一起在醫院的停車場前聊了好長時間,到下午6點,我提議出去吃飯,沒想到事情就在片刻間發生了!王波出門後攔了一輛出租,坐進了副駕駛的位置,我拉開後車門,正上車時就感到後背好像被人用刀砍了一下,回頭一看,四五個20歲左右的小伙拿著刀圍住了出租車。我就向東跑,一口氣跑出50多米遠,看見沒人追我,就在原地定了定神,扭頭一看,王波已躺在醫院門口的地上,右腿褲子被血浸透,後來我把王波放在那裏去叫醫生。王波因失血過多休克,沒進急救室人就去世了。我和王波的愛人聯繫上後,趕快報警。」

向王波下手的人叫王超,也是「腎頭」,兩個人是生意上「水火不容」的死對頭。

法醫鑑定,王波全身多處創口,系被他人用銳器砍傷左大腿致左股動、靜脈離斷引起急性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案發後,王超、吳小軍、謝二龍、楊鐵康相繼落網,吳剛等3人仍在逃。

王波「較勁」的對象遠不止王超一個人。和王超在天津參加過同一個「培訓班」的許楠,也主要在交大一附院「跑單」,和王超算是同一「陣營」。王波對許楠出手更狠。2008年12月底,許楠找好的一個供體被王波派人直接綁走了,王波讓供體離開西安。許楠知道後就去找王波,求王波讓他做完這次,自己以後再也不進醫院大門了。王波同意了。2009年2月底,王波知道許楠還在幹這行,就四處找他,揚言要收拾他。許楠感到害怕,就讓吳小軍找兩個人,把王波收拾一頓。吳小軍同意幫他找人。但後來許楠嫌他找的人要錢太多作罷了。

火拚的事發生後,「腎頭」出門都多了份安全防範意識,大的「腎頭」也從此多僱了幾個保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腎臟移植配對不合 台大解決排斥障礙
玉清心:一張來自道德法庭的傳票
香港曾移植器官病人染豬流感死
日政府調查全國醫院 籲勿違法仲介器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