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紐約歷史文化交融的高線公園

文‧圖/王樺

人氣 145

【大紀元5月23日訊】(紐約訊)談起紐約的公園,大多數人會想到優雅高貴的中央公園,但真正的紐約客不認為中央公園能代表紐約,因為它的形成和發展完全與紐約市政的發展迥異,著名建築史學者馬修波斯托(Matthew Postal)這麼說。

而由荒廢的高架鐵道改造成的一座結合行人步道、野生景觀、人造庭園的空中花園High Line Park,波斯托站在高線公園上聲稱「這就是紐約」,並形容它「既醜陋又有趣」。

從這地面高起30英尺的高架空間環顧四週,除了雜亂紛沓的樓頂和時尚消費的大型廣告刊版外,這裏可以看到19世紀20世紀初的工業區紅磚建築,也可看到世界頂級建築師們相互較勁的所謂現代建築,還有哈德遜河夕陽餘暉的河景,更可看見該都會區快速變化的軌跡。當然時不時還會看到些肆意揮灑的現代派畫作或裝置藝術。不經有心人提點,還真看不出其所以然來。

公園第一期已於2009年6月對外開放,遊人可以享受自甘斯沃爾特街(Gansevoort Street)至20街的景致。現在「高線公園」由紐約市政府所擁有,管轄權則歸於紐約市的公園及文娛局(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Parks & Recreation)。至於公園的保育與營運,則由「高線之友」負責,以私人基金應付基本開支,其中70%經費來自捐款。

高線公園望去雖然醜陋,但它的誕生確是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且與曼哈頓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在許多人眼中它是美的,且備受紐約居民的呵護。

原建於30年代的High Line高架貨運鐵路運行至50年代後,因公路的發達而遭荒廢。直至90年代,軌道上已野草叢生,成立於1999年非營利的私人機構「高線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拍攝一系列高線專題照片,喚醒紐約客重新認識這個被遺忘的地方。

荒廢了二十多年後,大家才發現鐵道上竟長出野生的花草與樹木,並隨著四季產生不同的變化。高線之友與一百多個私人與團體共同向紐約最高法院陳情,並舉出巴黎在 1990年代將廢棄的高架鐵道開放成公共空間的案例,成功地說服紐約市政府將佔地6.7英畝的高架鐵道交還給市民;紐約市政府也於2002年,指定高線將作為市民未來的休閒公共場所。

為了集思廣益,高線之友在2003年舉辦了一個國際設計競賽,自數百件參賽作品中選出紐約市建築師 Diller Scofidio + Renfro與紐約景觀建築師柯納(James Corner),規劃成一個結合彎曲混凝土鐵道與自然植被的景觀,並運用固定和可動式的座椅、燈光等設計手法塑造這座公園調性。

整個高線從曼哈頓下城西區甘斯沃爾特街(Gansevoort St.)穿越第10大道到30街,往西橫向至西邊快速道路(West Side Highway)再往北通到34街,也就是從肉品包裝區(Meatpacking District),經過雀兒喜西區(West Chelsea)和地獄廚房(Hell’s Kitchen)。

去年夏天,空中花園一期對外開放,據統計,平日每天遊客有3千到1萬人次 假日可達1萬8千到2萬人。截至今年四月初已吸引了200萬名遊客,可見公園受歡迎的程度。第二期20街至30街可能延至明年初才能開放。

公園也舉辦常態性市民活動:自然之旅、天文觀星之旅、藝術之旅、建築之旅、音樂會等,還有帶小朋友玩30年代街頭常見的遊戲。

高線鐵道的輝煌與衰敗

在19世紀中葉第10大道曾被稱為「死亡大道」(Death Avenue), 因為從上州運牛奶肉類及其他貨品進紐約市的火車在第10大道奔馳,與擁擠的行人及馬車造成的許多傷亡意外。於是在1930年代紐約州花費了相當於今天20億美元的經費將鐵軌架高和地下化。

在預定建設公園的這段高線鐵道穿過八至十棟建築,現在高線公園只穿過兩座建築,一座是位於西14街高線建築(High Line Building),一個是雀兒喜市場(Chelsea Market)。

建築史學家馬修波斯托描述當年這裡繁忙的景象:雀兒喜市場與相鄰的建築當時是Bisco公司小麵包工廠,內部有40座爐灶生產供應了全美四分之一的Biscuit小麵包,從今日寬廣的鐵軌,估計當時能有三條軌道同時運轉,可想像車廂拉入廠區裝貨卸貨的繁忙盛況。

但50年代以後美國貨運漸漸以公路卡車為主,Bisco公司也因運輸考量於1958年遷往新澤西,高線鐵路逐漸沒落,80年代送走最後一班列車後就走入歷史。

90年代許多人因商業利益想將之拆掉蓋成大樓,拆除的聲音鏗鏘有力,幸好當地居民和民間團體如「高線之友」的奔走請願,才被保留了下來。2006年,在高線之友(Friends of High Line)及彭博市長的努力下,歷史遺蹟得以保留,將其打造成綠色長廊式休閑公園。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這是一場不同凡響的演出」
觀看神韻演出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看到神韻演出的人是有福的」
「如果我是中國人 一定感到非常驕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