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IMF紓困屈辱史 會重演嗎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5月7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成良/特譯 英國這次國會大選吹不散經濟烏雲。英國財政赤字在歐洲僅次於陷入債信危機的希臘,無論選舉結果如何,下一屆政府都需增加稅收與大幅削減開支,然而這場競爭激烈的大選可能出現僵局國會,或形成不穩定的執政聯盟,從而延宕重要經濟決策。

一些分析家認為,面對財政爛攤子,選戰的贏家最後卻可能嚐到苦果。英國央行總裁金恩上週警告,勝選者因為必需採取痛苦的財政緊縮措施,最後會失去權力長達一個世代。

一九七六年英國遭逢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被迫尋求國際貨幣基金(IMF )紓困。當年經濟顧問形容,當前巨額財政赤字就像「定時炸彈」,如果新政府不拿出魄力解決,向IMF求援的屈辱歷史就會重演。

四十三歲的在野保守黨黨魁卡麥隆有處理金融危機的經驗。一九九二年9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三」,英鎊遭空頭狙擊,損失六十多億美元,當時卡麥隆就在財政部擔任幕僚。不過,如同其他可能進入保守黨內閣任職的人士,卡麥隆治國經驗有限。

目前英國政府的龐大赤字,為二戰以來所僅見,卡麥隆、工黨籍現任首相布朗以及自由民主黨黨魁克雷格等三位要角的競選政見都聚焦經濟議題,卻提不出明確的解決之道。

英國開始被拿來與希臘相提並論,主要是因IMF預測,今年英國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 )比例將達到十一.五%,與希臘的十三.六%相去不遠,比西班牙及葡萄牙高出許多,而許多經濟學家擔心,西、葡兩國極有可能是接下來尋求國際紓困的歐洲國家。

英國今年度預算約一兆一千億美元,其中國營「國民醫療保健系統」(NHS )的支出佔了一千五百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工黨一九九七年重拾政權時的三倍。目前英國政府每支出四塊錢,就有一塊錢靠舉債。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模式有賴下一屆政府採取自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幅的削減財政支出,以及痛苦的加稅措施。(取材自紐約時報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最安全銀行體系」 英遭標普除名
美歐經濟復甦又出險情
英國去年四季度 經濟增長上修至0.3%
債務沉重如希臘 英鎊創10個月新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