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按自己節奏調節匯率 貿易夥伴難放過

【大紀元6月21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特稿

中國趕在廿國集團(G20)開會前夕拋出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目的是為了轉移國際壓力,但也未完全屈服,像2005年那樣讓人民幣一次性升值,而是按照自己節奏逐步調整人民幣匯率,但中國逐步調整究竟會怎麼做,備受國際社會矚目。

人民幣自推出以來,一直屬於非自由兌換的貨幣,匯率由人行決定,作為調控進出口貿易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

自一九八○年全面改革開放到一九九四年間,中國實施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並行的雙軌制,主要是為了改變計劃經濟時期人民幣幣值高估的現象,達到鼓勵出口、限制進口,同時兼顧非貿易外匯收支活動的目的。

但中國實施匯率雙軌制後,官方匯率明顯低於市場匯率,導致美國財政部在一九九二年5月至一九九四年6月的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中,連續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迫於美國的壓力,中國在一九九四年1月1日宣布取消匯率雙軌制,實施以市場供需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卻同時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5.8元兌1美元重貶至8.67元兌一美元,貶幅高達五成。

在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的激勵下,中國出口大幅成長,國營企業外貿部門獲得龐大的經濟利益,外匯存底開始顯著增加,但也同時增加與其他國家貿易摩擦,一九九五年上半年中國出口就創下44%年成長率的歷史紀錄。

但因中國經濟強勁成長,人民幣匯率卻未相對升值,導致外國資金大舉流入,出現嚴重通膨,人民幣面臨強大的升值壓力,人民幣兌美元從一九九四年的8.67元兌1美元,升至一九九七年的8.29元兌1美元。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為了保護出口,實施固定匯率制,將人民幣對美元緊盯在8.27元兌1美元;直到2005年7月,在美國布什政府的施壓下,中國在該年7月廿1日取消固定匯率制,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至8.11元兌1美元。

而從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之後因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為了保護出口,再度實施固定匯率制,人民幣兌美元緊盯在6.83元兌1美元左右,引發美國、歐盟等貿易夥伴不滿。

奧巴馬政府上任以來,為了解決失業率和對中貿易赤字居高不下的問題,持續施壓中國改變匯率政策,國會議員也頻頻出手,欲以立法制裁中國的匯率政策,這與2005年布什政府施壓中國讓人民幣升值的場景極為類似。

根據人行發布的聲明,恢復人民幣浮動匯率管理制度,並非針對與美國的雙邊貿易失衡問題,而是要採取漸進方式,讓企業能消化人民幣匯率浮動後的影響,表明中國將按照自己的節奏調整人民幣匯率,這個「節奏」是否令貿易夥伴滿意?有待時間觀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資深議員:人民幣問題 美將採取行動
【新紀元】一場關於人民幣的唇槍舌戰
人民幣幾時升?渣打估世博開幕後
G20財長會議在即多國呼籲人民幣升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