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幻小說走進現實的超級武器

人氣 136
標籤:

【大紀元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在軍火領域,仿造是門學問。許多正在服役或在研發階段的武器和系統,似乎都直接取材自科幻小說作者的想像。以下是每日科技新聞(TechNewsDaily.com)網站介紹的7種科幻小說中的武器,但人們現今已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1.死光

使用死光讓敵人從人間蒸發,一直是科幻小說的熱門題材。今天,人們已經能利用雷射光達到此一目的。波音公司最近利用其「空載雷射武器測試平臺」(Airborne Laser Testbed,ALTB),成功摧毀一枚正在升空的彈道飛彈,為此一致命性武器提供概念性的驗證。這一架改裝過的747-400飛機,配有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Northrup Gruman)提供的高能量雷射光,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研發的光束和發射系統。這種測試平臺利用一種低能量雷射光追蹤並鎖定目標,再使用第二種雷射光測量與消除大氣干擾(atmospheric disturbances)。然後,它發射殺人雷射光(killer laser)對目標加熱,使目標遭受嚴重的結構破壞,進而摧毀目標。

2.超電磁砲(Railgun)

超電磁砲(Railgun)的原理是使用電能以高速發射砲彈,再利用動能摧毀目標,而非傳統炸藥。它發出平行的電流,藉以產生所需電磁力而將砲彈以高速射出,其速度比傳統火藥驅動的砲彈還快,其射程也比較遠,可達200到250英里。配備超電磁砲的船艦可停留在安全位置,但火力深入敵軍內部。這種武器不需要傳統火藥,所以比傳統砲彈安全,船艦也不需要儲存空間。美國海軍正在測試這種武器的原型機,以取代傳統的船艦武器。

3.透視感應器

超人可使用透視眼尋找牆內的壞人,這種超能力在大都市裡更是得心應手。現在,美軍擬提供類似的透視裝備給駐阿富汗部隊。這種手持感應器可以透視牆壁、偵測埋藏的炸藥、鎖定在地道爬行或躲藏在樹後的敵人。它使用低功率、超寬頻的無線電頻率,產生隱藏在樹木、石頭、磚塊、水泥或塵土中的敵人影像。這種感應器有M型和P型兩種掃瞄器,M型看起來像大型手機,重3.5磅,用以偵測動作,並可在20英尺外鎖定人物。P型較大,重6磅,用以穿透地表,可偵測深度10英尺以上的地道內的人或埋藏的炸藥。

4.隱形坦克車

早期的戰士利用與地形地物進行偽裝。現代軍備利用匿蹤技術、設計與材料,使飛機、船艦和車輛難以被雷達、聲納或熱感偵測器發現。英國陸軍聲稱已經研發出隱形的技術。在2007年的秘密測試中,他們以矽塗抹一輛坦克車的外表,使它如同電影銀幕一樣。坦克車上的攝影機可即時拍下外部環境,並投射到坦克車表面,如此,這輛坦克車就像穿上隱形斗篷一樣,可以達到隱身的目的。

5.載重機器人

高低不平的地形對步兵行進是一項挑戰,即使在沒有戰鬥時也是如此。舉例來說,駐伊拉克和阿富汗美軍的個人裝備平均重達97至超過135磅。背負這些裝備是一項重大負擔。有鑒於此,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機構(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委託波士頓動力學公司(Boston Dynamics)開發「步兵班組支援系統」(Legged Squad Support System,LS3)。這種四腳機器人可自主攜帶傳統和新的設備,以增強班兵的戰力,也能前往車輛無法抵達的複雜地形。它可攜帶40磅的重物行走長達20哩的距離,並有24小時自我維護的能力。

6.攻擊機器人

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的R2-D2是科幻小說中著名的機器人。美軍希望在現實生活中,機器人可以取代士兵,在危險的情況下攻擊敵人,因而推出一種名為「模組化先進武裝自動系統」(Modular Advanced Armed Robotic System,MAARS)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配有M24b機關槍這種主要火力,可以開門、設置炸彈或使用握爪移除物體。它也有偵測槍擊的能力,使其得以偵測敵火位置並給予回擊。它的功能還包括360度視角、雙向通訊系統、雷射光、夜視能力和紅外線熱像儀等。

7.「點穴槍」

由泰瑟公司(Taser)研發出的「擴大射程電子射彈」(eXtended Range Electronic Projectile,XREP),是一種獨立的無線電子控制裝置,可從12口徑的短槍發射。它能在遠達88英尺的距離外讓人在沒有痛苦的情況下暫時癱瘓,而且可以射穿衣服。當這種射彈射中對方時,它能自動讓對方產生20秒的神經麻痺,此一時間足夠讓士兵或官員決定對方是敵是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府驚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殘留化學武器
五角大樓報告:伊朗研發核武
美國可能部署新型全球武器系統
全球黑幫擁有千萬件輕武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