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美國就業機會兩極分化

人氣 22

【大紀元7月3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7月 02日報導) 美國經濟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顯著復甦,但就業市場一直未見好轉。最新公佈的6月份私營部門就業增加低於預期,失業率雖然略有下降,但仍處於9.5%的高位。經濟學家擔心,這種“失業型復甦”可能難以持續,並且就業增長的“兩極分化”趨勢也令人擔憂。

在智囊機構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發佈的一份最新報告中,報告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大衛.奧圖爾(David Autor)指出,美國就業增長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集中在高技能、高薪領域以及低技能、低工資領域,而在經濟衰退中遭受失業打擊最嚴重的是那些擁有中等技能的白領工作人員和藍領工人。

報告說,造成這種兩極分化的原因之一是技術成本大幅下降導致日常工作自動化,原來由白領工作人員從事的中等技能工作越來越多地被電腦和自動化設備所取代。

奧圖爾說:“比如,文檔分類、複印、打印等白領工作現在都已電腦化了,還有很多涉及重複性勞動、組裝或監測的生產工作越來越多地自動化,因為電腦設備現在可以足夠靈活、足夠便宜,使這些工作可以由一台機器來完成。當然,這是個好消息,但這個好消息卻不能使每個人都受益。”

報告說,那些處於就業市場高端的高技能工作從技術成本下降中受益,因為信息技術可以使他們的工作更高效,而處於低端的低技能工作由於需要與人的直接互動也比較不容易被機器取代。

奧圖爾說:“比如,律師、醫生、金融分析師、管理人員,這些人基本上靠思考和解決問題而謀生,因為廉價強大的信息處理技術使他們的工作更為便利。如果你可以獲得大量成本低廉的分析工具,你可以進行更好的法律研究,你可以研製更好的藥物,你可以進行更有效的廣告宣傳,你可以進行更好更快的科學研究。”

在美國進步中心的一個研討會上,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就業問題專家拉里.凱茲(Larry Katz)指出,長期失業問題是經濟復甦中的一個棘手問題,目前失業人口中有44%的人已經失業六個月以上,而長期失業人口中很大部份是中等技能人員,這些人的工作在經濟復甦中很難恢復。

凱茲說:“即使經濟強勁復甦,長期失業人口仍將繼續存在,因為長期失業的人通常是最後找到工作的人。歷史數據顯示,長期失業人口對宏觀經濟擴張的敏感度要比短期失業人口低的多。”

《紐約時報》說,美國經濟每月需要增加13萬到15萬就業機會才能消化每個月新進入就業市場的求職者。而現在的失業大軍已經將近1500萬人,其中680萬人失業六個月以上,130萬人已經超過領取失業補貼的時限。

凱茲建議,政府應該延長領取失業補貼的時間。他說,儘管這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但長期來看,這可以避免那些長期失業人口永久性脫離就業市場,轉而去申請傷殘補貼,那樣的話將會給納稅人造成更大的長期負擔。

*大學就讀率增長緩慢*

儘管數據顯示,就業市場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在上升,而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增長速度也明顯快於只有高中學歷的人,但報告卻發現,美國大學的就讀率增長緩慢,這一點在男性上尤其明顯。

報告說,1970年,美國25歲至34歲的白人男性中有20%擁有本科學位,而到2008年該比例僅上升到了26%,同時白人女性大學畢業生的比例是30年前的三倍,達到34%。

麻省理工學院的奧圖爾教授建議,政府應該鼓勵年輕人上大學,並應該加強中小學教育,使更多人做好上大學的準備。

奧圖爾和哈佛大學的凱茲都建議,政府應該提供更多再就業培訓項目,特別是在服務業領域。奧圖爾說,製造業工作作為傳統的通向中產階級生活的道路已經不太可能恢復,但能源、環境和醫療等服務業可能提供很多具有吸引力的工作機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私企6月聘僱大減 增加市場焦慮
研討美國經濟 奧巴馬:匯率問題施壓中國
聯準會對美復甦前景提警告
葛林斯潘:美經濟復甦面臨典型停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