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問題的現況與改革方向

亞洲大錢潮:中國能解決結構問題嗎(2)

野村總合研究所

標籤:

◎都市與農村的經濟差異擴大

持續經濟高成長所導致的不合理現象已經變成問題化,如果不趁現階段著手解決的話,很可能會變成讓未來的中國陷入大混亂局面。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都市與農村的差異過大。圖表4-2是我們在說明中國經濟成長結構時所用的圖表資料。在中國有「山的中國」(內陸或農村部落)和「海的中國」(以沿岸地區為主的都會區)之分。

山的中國提供海的中國大量的勞力。海的中國則利用這些勞力,導入外資、振興出口業,結果讓都市居民所得提高,衍生出汽車或住宅等的消費財內需,而累積大批財富。

在海的中國產生的財富,以課稅方式再吸金,當做公共投資金,再還原給山的中國。而出來外地工作的人也將所得寄回故鄉,讓海的中國的財富,再分配回山的中國。

海的中國的市場經濟已經穩定,相對地,山的中國則需要政府出動資金喚起內需,有的經營很辛苦的國有企業,還需要靠地方政府的救濟政策才得以存活下去,也就是說仍保留著計畫經濟的模式。國家內市場經濟與計畫經濟並存,這樣才得以讓中國經濟持續成長。

可是,這樣的結構也出現破綻。因為都市的財富並沒有百分百回流到農村,使得都市與農村的所得差距不斷地擴大。在日本,一九六0年代的大都會圈與地方都會圈的所得差距也很大。當整個國家處於高度成長期時,大都市與地方都市的成長差距就會更加擴大。

都市成長,人口由地方移進都市,誕生新的家庭,於是就需要不動產和耐久消費財,結果讓投資與消費都活絡化。

現在中國的都市與農村的人口比約是4:6,預測今後五年兩者可能會拉平,或都是人口年輕化,而農村人口高齡化。而預估到了二0二0年,都市人口比將佔六成。再這樣下去,都市是越來越富有,而農村則成長緩慢。

鄧小平提出「先富理論」,並做了這樣的解釋:「就算有些地區先變富有,但是這些地區的財富終究會還流到其他地區,發展遲緩的地區終究也會變富有。」

但是從鄧小平開始改革開放後,至今已經過了三十年,實際情況是先變富有的地區和遲遲才會變富有的地區,兩者的經濟差距是逐年擴大。

不只是農村地區,在東北或中西部的都市居民間,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人民對此已經累積了極大的不滿。中國已經無法走回頭路,不可能再回到改革開放前的無產階級獨裁時代,但是如何控制這些不滿的聲浪,乃是當今政權要面臨的最大難題。

◎難以解決的「民工」問題

從農村到都市的人,很多都屬於離鄉背井的外來勞工(稱之為「民工」)。現在預估民工人口數高達一億四千萬人。雖然只佔總人口數的一成,但是這些人幾乎都是20幾歲的壯年民工。

他們因為戶籍制度的問題,到了30歲就必須返回故鄉(就算以農村戶籍在都市生活,也無法享受都市的行政服務)世代交替,讓更年輕的勞工以民工身份,來到都市謀生。

在都會區工作,平均一年可以存三000元人民幣(約四五000日圓),這些民工都將存下的錢寄回故鄉。這些錢約是故鄉全家總收入的4~5成。民工是都會區的勞力來源,也是農村發展的資金來源。

可是,沒有簽訂正式雇用契約的多數民工,都遭遇資方不付薪水或遲發薪水的不平等待遇。而且,就算回到農村,農村的雇用環境、醫療設備、年金等的制度都不夠完善,生活水準無法提升。

中國的經濟成長是靠它有豐富的廉價勞工,也就是靠這些民工撐起來的。結果活絡富有了都市經濟,農村卻被棄之不顧。但反過來說,如果重視民工利益,改善勞工條件,將薪水提高的話,以出口產業為主的中國恐怕會喪失國家競爭力。關於民工的問題,實在一點也不單純。

◎應該最優先解決的農村問題

中國的農民人口高達8億。中國的農村人口比率將近6成,但是日本或美國的農村人口不到總人口數的5%。

這8億農民人口不全然都是勞工,扣除掉以民工身份到外地謀生的人口,還剩下約一億五千萬人的剩餘勞力留在農村裡,所以不能只靠農業為生的勞力人口數(包含民工在內)合計近3億人。

而且根據毛澤東時代頒布的戶籍制度,農村與都市是清楚地被區分,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為了社會的安定,政府無論如何都必須振興農村經濟。

第11次五年計畫中,加入了「新農村建設」這個概念。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振興產業、整治福利衛生等的生活基礎建設,投入巨額資金於農村。此外,中國為了能夠糧食自給化,必須在不改變耕作面積的前提下,進行技術革新,提高生產性。

光是二00六年一年裡,農村建設所投下的資金就高達五00億人民幣(約七五00億日圓),是前一個五前計畫預算的一倍。

尤其是新農村建設中最重視的醫療保險制度(國家投入財政資金加農民儲蓄所形成的基金)中,投保率預計要從二00五年的23.5%提升到二0一0年的80%。8億人民中有80%的農民受這個醫療保險制度所保護,這確實是一個遠大的社會改革目標。

目前已有四00多個實驗縣,引進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最終目標是要在五年內讓全部一八00個縣都引進這個保險制度。可以保障老年生活的養老年金投保者人數,也預計在這五年內增至五千萬人。

為了解決農村問題,在第11次五年計畫中提到,要讓民工可以在都會區定居。對於農村與都市的人口移動有嚴格限制的戶籍制度,也將獲得鬆綁。雇用民工的大型產業,勢必需要訓練這些民工,讓他們習慣都市生活。

但另一方面,都市的年輕人失業率卻意外地高。這是因為來自農村的移民與都市居民搶工作的緣故。都市居民激增的話,塞車、住宅開發、都市垃圾、環境污染等的各種問題都會浮出檯面,財政資金負擔也會加重。

不過,如果繼續置之不理的話,農村與都市的對立將會更凸顯,恐會有衝突危機,所以想維持都市的既得經濟權益,一定要避免與農村對立。都市與農村的差距要短期修正很難。

在經濟成長沒有一面倒之前,兩者的利害關係並不會造成問題。可是差距愈大,兩者的衝突也就愈大,是應該要好好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了。@(待續)

摘編自 《再現金磚!亞洲大錢潮》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融海嘯背後的真相:華爾街的謊言(12)
分析師:德經濟受益於希臘危機
市場營銷系列:中國資本積累該不該受苛責
美就業數據錯綜  歐股大都收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