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的故事】

捷克人心目中最美的小鎮C.K.

意文撰文、攝影

人氣 1508

【大紀元7月7日訊】來到捷克,布拉格美景迷住了大部分遊客。其實,捷克有許多中世紀小鎮展現截然不同的面貌。而捷克人心目中最美的小鎮,位於南波希米亞的另一個小城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簡稱C.K.,超過三百座歷史建築物,讓遊人驚喜。

從一九九二年受封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的人類遺跡城市開始,庫倫洛夫的美麗就再也不是祕密,加上曾被美國《時代週刊》列為全球旅遊新地點,成為造訪捷克的必遊之處。

C.K.小鎮自十三世紀幾百年來歷經五大家族統治歷史。家族建城,因為地處偏南,又被伏爾他瓦河環繞,未經任何戰火肆虐,五個多世紀以來平安發展。在十九世紀後,幾乎沒有新建築物,今天的庫倫洛夫,與兩個世紀前沒有什麼兩樣。這是它在一九九二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主因。


一個像太極圖案的小城鎮。(捷克觀光局網站)


遠方無邊際的綠地,眼前是蜿蜒起伏的小河,以及與河畔連成一片的紅屋頂的房屋,讓人如夢似幻。

契斯基庫倫洛夫(Český Krumlov)原意為「彎曲的河邊草地」(Crooked Meadowland),非常簡潔且逼真地描述了這個小鎮的環境特色。雙S型曲折的伏爾塔瓦河(Vltava)就是C.K.的靈魂。河道將小鎮圈成了兩個區域:像太極圖案的小城鎮,東北邊山丘是以古堡為主的「城堡區」;西南邊為被河水包圍,以市政廣場(Namesti Svornosti)為中心的「舊城區」。


伏爾塔瓦河不僅是捷克的生命之泉水,也是契斯基庫倫隆的生命之母,守護著小鎮,孕育了小鎮的生命。

河右岸舊城區.傳統波希米亞風

古鎮參觀路線的入口處,第一眼就是一座興建於十五世紀的「石柱空中橋廊」(High Bridge)。中世紀時是一座木質吊橋連接兩端,一六八六年改建為石橋,三層樓的廊橋建於巨大的石柱上支撐。之後三次加高,變成現在的「斗篷橋」(Cloak Bridge)。


建於十五世紀的「石柱空中橋廊」也稱為「斗篷橋」。


橋廊建築上層是橋、下層則是屋廊,中央拱形的結構可提供垂直的道路通過,3層結構的橋廊全長約1公里。

一七四一年,該橋為法軍拆毀,七年後重建,橋廊全長約一公里,橋廊建築上層是橋,下層則是屋廊,中央拱形的結構可讓垂直的道路通過。橋的底層是連接上城堡和第五城堡庭院的通道,第二層可通往古堡劇院,最上層則與畫廊和公園相通。兩旁飾有許多聖徒雕像,從這登高遠眺可以俯瞰不同角度庫倫洛夫的美景,是別具一格的古堡景觀。


建於一七一六年的黑死病紀念柱。

廣場上豎立著建於一七一六年的黑死病紀念柱(Plague Column),四周則環繞著色澤柔和的傳統建築。

白色的市政廳位於廣場的東北邊,風格為中世紀哥德式,有三層樓。牆壁上幾個家徽記錄著歷史。由於保存完好,遊客看到的景色和三百到五百年前如出一轍。

小鎮上的道路呈放射狀的石板路,古道兩旁小屋刷成粉色系。這裡的屋子沒有長得一樣的,店家的古意佈置趣味盎然,處處是美麗街景。漫步在石板路上,好似穿越時光隧道進入了十八世紀的歐洲。


走在城裡的石板路上,就像穿越了時光隧道,進入十八世紀的歐洲,給人十足的懷古幽思。


舊城區以市政廣場為中心,從13世紀就已經規劃存在,小小的廣場周圍圍繞著文藝復興味道的建築,不需要繁複的裝飾雕刻,牆面上溫暖色調的各種彩繪便流露出一股濃厚的、浪漫的波西米亞風格。

地標之一:聖維塔教堂


聖維塔教堂是C.K.小鎮中最典型的哥德式建築。

在舊城區東南角、建於一四零七年的聖維塔教堂(Kostel sv. Vita / Church of St.Vitus),是捷克非常重要的歌德式建築代表作。也是C.K.小鎮中最典型的哥德式建築。

這座教堂是貴族們的信仰中心,教堂在興建之初只有聖壇的部分,到了一四三九年後才陸續增建教堂的主體。十五世紀始耗資添加許多精緻的壁畫於內部的石柱、聖壇及圓頂,值得一看。十六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家族威廉羅森堡與妻子之墓就在教堂中。

建築外觀與祭壇裝飾,多次請外國建築師改建,揉合了哥德式及巴洛克式風格。教堂的外觀氣勢雄偉,哥德式尖塔高聳入雲,和對岸城堡區的圓形「城堡高塔」遙遙相望,同為契斯基庫倫洛夫最上鏡頭的二座地標!


由修道院改建的五星級薔薇飯店。

著名的五星級飯店薔薇飯店是由修道院改建的旅館,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最初一五八六年由威廉羅森堡(Rosenberg)下令興建,作為耶穌會教士們的宿舍,是捷克最古老的耶穌會宿舍,西元一八八九年改建為旅館。由於有許多羅森堡家族的五瓣薔薇家徽,所以又被稱為「薔薇飯店(Hotel Ruze)」。牆上格子狀的紋飾色彩鮮明,與頂端對稱的山型牆,都維持得很好。裡面的陳設古色古香,工作人員一律穿著傳統服飾服務,更讓人有穿梭時空回到中古世紀的感覺。

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不僅以它的超過三百座歷史建築物而聞名,它同時還是文化、會議與旅遊中心。每年六月在這裡舉辦的「五瓣玫瑰節」(Five- Petalled Rose Festival)是波希米亞地區最負盛名的沿襲自中世紀的慶典活動。每年七月中旬起長達六個星期的捷克庫倫洛夫國際音樂節,更把人們帶入了古典音樂的榮光之中。

有靈魂的商店櫥窗

喜歡閒逛購物的人,可別錯過廣場外圍的小巷弄,其間有數不清的、各式各樣的商店。每家店面佈置的櫥窗,多樣而有趣,很有特色且具生意。琳瑯滿目的波西米亞水晶、彩色鉛筆及菠丹妮(Botanicus)精油香皂(價格為台灣的六分之一)、波西米亞式的手工裝飾品、木造玩具、晶瑩剔透的波希米亞水晶製品、難辨真偽的骨董和琥珀寶石,旅行捷克必買的特色紀念品到這裡差不多可以一次買齊。


特色商店的櫥窗,多樣有趣。

商業包裝及觀光人潮沒有淹沒古鎮的特色,恣意穿梭在中古世紀與現代商品之間,依舊舒暢愉快。因為這兒的捷克人不會熱情招攬客人鼓勵消費,他們只是順應自然,與世無爭,絲毫沒有任何商業意圖。

一路通往城堡的路上,有家排著長長人龍的店,原來這家店所賣的就是捷克傳統的「Trdelnik」。什麼是「Trdelnik」?外形像一截水管而富有嚼勁的斯洛伐克傳統甜點。作法是將搓揉過的麵團,纏在手臂粗的棍子烘烤,最後在表面上灑上甜糖、杏仁、肉桂或核桃。現烤的Trdelník濃郁的肉桂香氣引人食指大動,一定要吃一回。

C.K.小鎮過去因為交通不便,沒有太多發展的機會。也因為如此,造就它能成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當地人很早就知道古蹟保存和文化觀光的重要性,不准改建建築。古蹟維護的主要經費是來自附近居民的小額捐款,並且力抗來自四面八方的經濟誘惑,包括想買下古鎮的德國財團及麥當勞的入駐。

另一方面,在二次世界大戰及多次的外敵侵略中,捷克採取投降不抵抗政策,所以古鎮始終沒有遭到戰火波及。古鎮被譽為歐洲保留最完整的小鎮,保存了十三世紀的風情。由於原汁原味的中世紀建築風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雙重頭銜。

河左岸城堡區.昔日要塞奢華氣派

佇立在山丘上的城堡是十三世紀的要塞,地勢狹長倚山而建,地據天險。高聳龐然的巨大建築,世代守護這片土地。十四世紀開始被豪族收購,改建為富麗堂皇的古堡。城堡區又可隔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城堡是皇宮,下城堡則是政治和軍事要地,是城堡區最古老的一部分。


城堡是蓋在陡峭的山崖上,畫工是如何在牆壁上作畫呢?

一九四八年,契斯基庫倫洛夫城堡成為國家城堡。城堡包括四十棟建築物、五個城堡庭院、一個佔地七公頃的城堡花園、四百間房間、三千五百件原件傢具、兩座圖書館有自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的四萬冊藏書、更有著當今世上僅存三座的豪華的巴洛克式劇院。城堡規模在捷克境內僅次於布拉格城堡,其奢華氣派可比宮廷。

C.K.小鎮本來有九座做為防禦的城門,其中八座在十九世紀被拆除。建於一五九八到一六零二年之間的布達札維城門(Budjovická brána),位於拉特蘭街(ulice Latrán)一零四號,是唯一倖存的城門。

古老的拉特蘭街是古堡區內的主要街道,建築外牆各種風格的繪畫,如「煉金術之屋」、「畫家之屋」、「史普喬瓦西橋廊」(Spojovaci Chodba)等都留著當時許多貴族的繪畫。

在城堡區,逐步穿梭在五座特色不同的城堡庭院,第一廣場兩側是一整排粉彩色的房屋。這裡以前主要是馬廄、騎士房舍、藥房、倉庫、釀酒場的所在地。

第二城堡庭院四周的建築外觀是灰色磚牆,灰色、雕花、窗台是畫出來的,因為講求對稱,所以在不能開窗的地方也會畫上窗戶以求對稱。真、假窗戶摻半,任你一下子還分辨不出來。眼前這棟灰色的建築物,以前是給騎士用的房舍和事務官用的辦公室。

斜坡下的乾涸護城壕溝(Bear Pit)飼養著幾隻熊。為什麼會養熊呢?傳說,因羅森堡家族(Rosenberg)跟義大利的歐西妮家族(Orsini)有親戚關係,捷克語「Orsa」為母熊之意,因此從十六世紀開始,盧森堡家族就在護城河內養起了熊,除了防禦功能,還有追思的意味。

地標之二:城堡高塔

第二城堡庭院內最著名的就是C.K.小鎮地標「城堡高塔(Castle Tower)」,高五十四米半,有七十九級樓梯,塔頂為鐘樓,是庫倫洛夫最高的建築,矗立在起伏的山坡上有著宏偉氣魄。

它建於十三世紀前,六層塔身底下兩層是哥德式的設計,第三層起改為文藝復興風格建造。十五世紀開始成形,十六世紀塔身裝飾用的壁畫採幻影彩繪技法,利用光、色營造錯覺,達到立體的視覺效果,紅綠配色非常顯眼。走在古鎮上,不論哪個角落,一抬頭都能看見它,也成了照片中的主角。塔上也是眺望小鎮全景的最佳位置,登高望遠得爬上一百四十七階樓梯。


第二廣場中皇室設計的小城堡與城堡高塔。

原為皇室設計的小城堡與城堡高塔是第二廣場的主要建築,是古堡區內最早的建築,小城堡最初記載於一二四零年一位奧地利騎士的詩歌裡,它的平鞍型的屋頂和南面、西面的外牆是哥德式風格,北面的特點則是展示出文藝復興時期的彩繪壁畫。

第二城堡庭院有個通向上方第三廣場的騎士通道,其高大的門廊在古代可以方便騎士直接策馬進入城堡。

華麗的城堡宮殿群


第三城堡庭院牆壁,延續著彩繪建築風格,有著希臘及羅馬寓意與神話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立體彩繪壁畫。

第三、四城堡庭院是宮殿建築群。據史料記載,建於一二五三年的羅倫斯堡城堡,因當時人們嚮往南方的富麗氣派與色彩明亮的建築風格,但附近沒有義大利式的建築石料,且狹窄舊城的空間發展有限,所以透過彩牆繪的牆飾結合空間透視美學,發展出以假亂真的驚人視覺效果。雖然華麗外牆有些褪色,但是依舊風華不減!


第三城堡庭院牆壁上繪製的真、假窗戶。

連接第四、第五城堡庭院的是文藝復興式沉穩色調的空中橋廊。來到第五廣場,這裡有佔地七公頃的城堡花園,聖喬治禮拜堂(Chapel of St.George),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寢宮,還有許多更早期文藝復興式的房間。城堡內部有無數壁畫及媲美博物館的珍藏,還有裝飾馬賽克濕壁畫的宴會廳(ballroom),處處閃耀著當年富可敵國的顯赫歷史。

珍貴的巴洛克式劇場

第五城堡庭院中,那世上僅存三座、且保存完好的巴洛克式劇場,是由熱愛音樂與藝術,也是當時極有權威與財富的貴族史瓦辛柏(Schwarzenberg)家族所重修的。

三百座十八世紀的手繪舞台背景,六百件手工縫製的戲服,在沒有電的時代,變換場景所用的木造齒輪、滑車也都保留下來,是研究古典劇場的珍貴材料。全世界只有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皇家劇院可與之相比。

劇院的導覽一次只開放二十人,因為每個人的濕氣與拍照對古堡來說都是威脅。劇場一年只上演一次巴洛克時期劇目的歌劇。最後我們在華麗的巴洛克式城堡劇院結束城堡行程。

「空中橋廊」是最初迎接我們的第一個景觀,也是與我們說再見的最後一道風景。◇


令捷克人鍾情的絕美小鎮─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簡稱C.K.。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79期【世界風情】欄目(2010/07/01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81/8169.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紀元】在首爾穿梭古與今
【新紀元】用喝的溫泉 捷克療養勝地
【新紀元】捷克人生病的泉水處方
【新紀元】走訪斯里蘭卡 朝聖佛的足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