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旱澇災害不斷 農業部要求糧產量不變

人氣 17
標籤: ,

【大紀元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綜合報導)今年中國大陸普遍遭遇大旱與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嚴重,秋糧生產形勢不容樂觀。11日,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全年糧食生產目標取決於秋糧,中國農業部則提出了「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產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的目標不動搖。

據官方媒體報導,溫家寶在會議中指出,秋糧生產面臨諸多不利條件。受持續低溫和洪澇影響,早稻收穫普遍推遲,晚稻栽插期相應推遲,增加了後期遭遇「寒露風」的風險,受病蟲害威脅大。入汛以來許多地區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大,東北地區秋糧由於春播推遲,遭遇早霜的風險比常年增大。


雲南年初大旱造成糧食絕收(AFP)

大旱大澇 各地飽受災害之苦

中國今春高溫少雨天氣,雲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五省市旱情持續加劇。全國耕地受旱面積1.11億畝,其中農作物受旱面積8,579萬畝,2,212萬人因旱出現飲水困難。

據新京報報導,今年3月19日至21日,中共總理溫家寶到最重災區雲南曲靖視察,當有人告知曲靖數百萬畝農作物因旱絕收時,他告知當地幹部要做好最壞準備。

自去年以來的連續旱災,已經將米價上漲的行情帶到全國各地。有專家分析,旱區糧食不夠吃,要從全國其它地方調糧食,可能成為全國大米漲價的誘因。有報導稱,上海、重慶等地已經出現大米價格上漲現象。

常言道,大旱之後必有大澇。西南地區上半年剛飽受旱災之苦,如今洪水正接踵而來。

7月30日,中國國家防總辦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共有28個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累計農作物受災9,172千公頃,受災人口1.37億人,直接經濟損失1,935億元。

今年伴隨著洪澇,中國高溫範圍也在持續擴大,強度升級。29日,中國高溫天氣已蔓延至21個省份,北京、天津、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持續遭受高溫熱浪;一向以涼爽著稱的青海高原也熱浪滾滾;陝西、重慶、河北等多個地區紛紛拉響高溫警報。內蒙古中部拐子湖和額濟納旗分別達到44.5℃、43.7℃。

《人民日報》科技版在2004年7月7日發表了一篇題為「2010年中國氣候突變?美秘密報告引關注」的報導。報導引述一份美國五角大樓「秘密報告」稱,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後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乾旱,而中國北方將水患不斷。報告警告說:今後20年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構成的威脅要超過恐怖主義。


8月份吉林水災大片農田被淹沒(圖片來源:知情者提供)

進口糧食 彌補糧食產量下降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環保組織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主任萊斯特‧布朗(Lester Brown)8月10日指出,據美國農業部預測,世界糧食產量會減少8千萬噸。

布朗說,中國糧食多年來都是自給自足,但近幾個月來,中國悄悄地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分別進口了50多萬噸小麥,從美國進口了100萬噸玉米。中國一家諮詢公司預測,中國玉米進口量2015年會增加到1千5百萬噸。布朗認為,這是中國向主要糧食進口國過渡的跡象。

布朗舉例說,美國和中國糧食產量相近,年產都在4億噸左右。如果芝加哥或者北京地區出現類似的熱浪,兩國的糧食產量會下降一半,因為芝加哥和北京所在的地區都是最重要的產糧區。

無度開發 生態環境失去平衡

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農業廳局長座談會上要求,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18億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0,600億斤以上。農業部要求,「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產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的目標不動搖。

農業部稱,當前面臨困難最突出的是氣候條件極端異常,給糧食和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困難。特別是入汛以來,中國許多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秋糧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旅德學者、國土規劃專家王維洛博士指出,無度地開發河流、追求GDP的增長以及對原始森林的破壞,是造成中國旱災洪災的最大原因。他認為,旱澇是一體的,都是因為水土不保,環境失去生態平衡造成的。特別是對西藏高原的破壞,把中國保命的水塔給毀壞了。

王維洛指出,1998年長江大洪水以後,中國政府曾提出要「退耕還林,退耕還湖」,把坡度在25%以上的農田重新種樹林,把原來是湖區的農田重新變成湖,這個政策是對的,可是前幾年被停下來了。為什麼呢?溫家寶提出要保證18億畝的農田,藉以保證中國的糧食供應。中國在城市化過程當中,不斷佔用耕地修建房屋,在大規模的城市化過程,為了保住18億畝耕地面積的底線,又走回犧牲環境的老路上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小麥價格下跌 短缺疑慮打消
中國漸入空巢時代 養兒防老變養老防兒
全球糧價高漲影響中國
全球糧價高漲席捲中國  局地恐現搶購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