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一夕「桃源」成煉獄 「舟曲」哀歌知多少?

華明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8月27日訊】編者按:自古被譽為「隴上桃花源」的甘肅舟曲縣爆發山洪泥石流,泥流瞬間吞噬整個村莊,死傷難計。

然而,根據調查,中國類似舟曲的地質災害隱患多得驚人,而當局只知經濟掛帥,與天爭戰,對於百姓的哀號悲鳴,卻拿不出個辦法來。

8月8日凌晨,電閃雷鳴,瓢潑大雨伴著山洪泥石流衝向甘肅甘南州舟曲縣,瞬間掩埋了三、四個村莊,更衝入縣城繁華區內,甚至淹毀了數層樓高的建築物。中國官方稱死亡人數逾千,民間認為逾萬生靈塗炭。這個山清水秀、被譽為「隴上桃花源」的縣城或許就這樣毀滅了。

媒體披露,舟曲縣地質災害嚴重早就眾所周知,專家警告不宜居住,當局卻沒有及時治理而釀此大災。中國又有多少「舟曲」?今年1至6月,中國地質災害發生數同比增長了十倍,泥石流災害點60萬處,如同懸掛在百姓頭上的利劍,隨時都有家破人亡的風險。此時哪裡還是溫馨的家鄉?天災人禍何時休止?

戰慄的一刻

「事情已過去幾天,回想那驚魂一幕,我還是會忍不住顫抖!!」

「那是一個寒冷的夜,連續三天的強降雨,將附近山體沖刷得支離破碎。暴雨從天上潑下來,嘩嘩啦啦。驟然,營地不遠處一陣巨大的響動,猶如困獸出山般的吼聲。嘶鳴聲一浪高過一浪,洶湧澎湃的水流裹挾著不可盡數的石塊,呼嘯而下!」

「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地獄之門悄然打開,似乎就在不經意間,泥石流把營地撕碎,眼看所有的人頃刻之間都要粉身碎骨!只覺得週身一陣冰冷,不記得後來發生了什麼……當我醒來時,只覺得渾身隱隱作痛,雙腿更有如切膚刮骨一般。」一位親歷者的描述。

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發生強降雨引發山體崩塌,泥石流滾滾而下,堵塞了嘉陵江上游的支流白龍江,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縣城大部被淹,電力、交通、通訊中斷。截至12日16時30分,甘肅省民政廳通報,此次特大山洪地質災害已造成1,144人遇難,重傷住院64人,600人失蹤,有1,243人獲救。水毀房屋307戶,浸水房屋4,189戶。

8月12日,舟曲縣城約一半仍浸泡在水中,最深處約十米,與最開始相比,堰塞湖水位只下降0.81米,《新京報》12日報導,堰塞湖長達1.5公里,水面寬100至120米,蓄水量約150萬至200萬立方米,抬高白龍江舟曲縣城段水位約10米。

對於死亡人數,有人說4,000人,有人說至少8,000人,參與救災的尹先生對《大紀元》表示:「七、八百家人被埋,北關、中街、寺門村、城關鎮一條條街整個都沒了。還有瓦廠、城關鎮鄉政府、九二三林場、羅家峪等,能倖存的都是出差的,我估計死亡上萬不止。」

救援無門 哀鴻遍野

8月2日回舟曲老家的重慶理工大學大二學生王凱說,今天的舟曲,幾步就有一具屍體。聽見呻吟哭喊,心裡一陣陣酸楚。當一具具遺體被抬出,悲痛欲絕的村民跪地號啕大哭,一夜間失去十個親人的村民比比皆是,最多的劉吉琴一家三代53人遇難。


甘肅甘南州舟曲縣親人在特大泥石流災害中罹難的居民傷心欲絕。(AFP)


「就算挖不到人也要挖到屍!」隨著救人黃金七十二小時過去,大批家屬由焦急變為絕望,不少家屬開始在自家住宅的廢墟上一邊跪地拜祭,一邊哭泣,場面淒切。大量無人認領的屍體隨處放置在路邊,發出陣陣惡臭。


因屍體散發惡臭,一男子需摀住鼻子呼吸。不少挖掘出的屍體未獲妥善安置,僅停放路邊,散發陣陣惡臭,蒼蠅亂飛,恐隨時爆發疫情。(AFP)


居住在重災區城關鎮的楊女士全家遇難,她因到外縣婆婆家而逃過一劫,11日悲傷地對《大紀元》記者說:「我們這一片基本沒有救援,都自己在廢墟上挖人。」「真正的災民沒有得到一瓶水。我給單位打電話要水,他們說沒有水。災區的反應是,真正的災民沒得到救援。」

據報導,直至12日,舟曲城區逾四萬居民用水完全中斷,米、麵、油等基本生活用品嚴重緊缺。還有大量屍體未挖出,更多災民眼見重建家園無望,加上災區生存條件惡劣,已開始陸續撤走,投親靠友。

早就危機四伏

這場災難源於何處?官方說,強降雨引發。但舟曲縣災民爆料,當局早年在縣城對面山峰建的多條簡陋水壩,僅以沙石砌成,連日暴雨使其崩塌才引發了這場山洪泥石流。

《財經》10日報導,舟曲縣城上游有兩座水庫,位置高而陡峭,就像是縣城頭頂上的兩盆水。其中最上方的水壩有七、八米高,四、五米寬,年久失修,自去年開始加固,已快要完工,卻遭遇此次山洪襲擊而決堤,又導致下面水庫被衝垮,「兩盆水」同時傾斜,泥沙與石塊頓時撲向縣城。

這場災難也並非沒有預警,早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北京市國土局和地質局共同組成調查隊,針對舟曲縣的22個鄉開展地質災害調查,發現57個地質災害隱患點。《21世紀商業評論》報導說,專家警告,舟曲這個「亞洲第一大洩流坡」的特殊地質環境,加之高昂的治理成本,遷址是舟曲縣的最優方案。

在中國國家地質調查局專家的眼中,舟曲山高溝深,地形起伏強烈,地質以遇水即軟化、泥化的炭質板岩居多,是中國崩塌、泥石流強烈發育區之一。官方資料顯示,三眼峪溝曾在1978、1989和1992年暴發土石流,造成城區842間房屋毀壞,死傷196人。

曾經的「隴上桃花源」

不過,一次次悲劇發生似乎沒有引起當局重視,直到「刻骨銘心」的那一刻來臨。「那一夜注定是永生難忘的」,此次受災最嚴重的月圓村村民趙峰說,「幾秒間整個村子就沒了,慘不忍睹。」全村兩千多人被泥石流吞噬,僅為數不多的人逃生。七十一歲的老人談桂善說,這輩子沒見過橫穿村裡的小溪水如此「發怒」。

雖然舟曲縣地質薄弱,但在老一輩人印象中,森林茂密的舟曲被冠以「不二揚州」、「甘肅江南」的美譽。在三眼峪長大,四十八歲的馮虎林說,那時「最大的樹,一個人抱都抱不住」。

百度介紹舟曲稱道:「位於甘肅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的舟曲縣氣候適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縣總人口13.47萬人,其中藏族4.4萬人。這裡峰巒疊嶂,萬山皆翠,背靠翠峰山,有一條穿林海越深谷、宛如哈達的白龍江,居民房舍依山傍水而建,如詩如畫,素有『隴上桃花源』之稱。」

桃源不再 誰之過?

可是,自舟曲林業局1952年8月成立,翠峰山的噩運開始了。大規模的砍伐始於1958年的「大躍進」,《時代》週刊8月12日報導,曾在舟曲林業隊服務的伐木工陳井和說,當年像比賽一樣地砍伐,誰砍得多誰上光榮榜。九十八年前,貧窮的舟曲95%的縣財政收入來自林業。

翠峰山林木砍完,白龍江的噩運也開始了。1998年停伐後,舟曲縣找到另一生財之道──在白龍江及其支流上大興水電站。短短十年,舟曲縣獲審批的大小水電站55座,已建成27座。

白龍江被「問斬」成一節節後,舟曲縣還不斷地向大地討錢,建公路、建礦山,大規模的開墾坡地,徹底破壞了該地區的地質構造。

八十年代,或許意識到要保護自然植被,當局開始造林工程,但收效甚微,毀林賺錢容易,掏錢造林難,二十多年後仍舊光禿禿一片。在舟曲縣林業局工作了二十年的工程師王了德說:「幾乎清一色都是『小老樹』,活著就行了,好好長沒辦法了。」

為何不再加強治理?2009年舟曲縣一年的財政收入1,800萬元,「這只夠發幹部一個月的工資,我們是吃飯財政,根本沒有多餘的錢用於環境治理。」該縣副縣長楊學鋒告訴《南方週末》。

如此瘋狂的「折騰」大自然,變自然資源為財富,老天爺的報復也在所必然了。如今,舟曲縣崩塌隱患點有43處,泥石流隱患點86處,分佈之廣之密堪稱全國之最。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近年來幾乎年年爆發。似乎只有移民他鄉一條路了。

中國還有多少「舟曲」?

其他地方是否好些?8月12日,甘肅天水發生山洪泥石流,3人死亡5人失蹤;甘肅隴南市暴雨引發泥石流、山體崩塌,10人死亡,12人失蹤,萬人被困;11日舟曲再次爆發泥石流,3人失蹤;7月14日,雲南巧家縣特大山洪引發泥石流,近50人遇難;6月28日,貴州大面積山體崩塌,整個村莊覆沒,99人被埋;14日,四川甘孜康定捧達鄉金平電站崩塌,23人死亡……。

今年的1月到6月,2010年《全國地質災害通報》說,中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9,552起,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147起,326人死亡、138人失蹤,經濟損失18.61億元。地質災害發生數是2009年同期的10倍。

地質災害隱患更是多得驚人。截至2009年,全國共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20萬處,威脅數千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和1,200多億元財產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6萬處(類似舟曲),威脅人口700萬,威脅財產840億元,《南方報》13日報導。

還有,全國有400多個縣市,1萬多個村莊受到地質隱患威脅,23個省區市存在較為嚴重的地面塌陷,12個省區市存在較嚴重的地裂縫,16個省區市的46個大中城市出現嚴重的地面沉降。北京也成為泥石流災害多發區,隱患覆蓋地區達5,600平方公里,涉及7個山區縣、30多個鄉鎮。

這一串串的數字,令人不寒而慄,成為懸掛在百姓頭上的炸彈,防不勝防,總有一天會演變成民眾骨肉分離的悲慼與呼號。至今,當局的指導思想還是「天人之戰」或「貓鼠論」(唯經濟論),不知古人所言「天人合一」,善待自然善待人,頻發的天災人禍如何清除?◇

本文轉自第186期《新紀元週刊》
http://mag.epochtimes.com/b5/188/8364.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舟曲汶川泥石流 令人心碎(1)
【熱點互動】舟曲汶川泥石流 令人心碎(2)
中共捐款俄羅斯 被批“國際主義精神病”
阿威視窗(20):泥石衝 熱浪湧 生死瞬間悟人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