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的經濟數據可靠嗎?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15日訊】中國官方統計數據一直被外界所質疑。今天英國金融時報一篇專欄文章稱,盤點近期中國經濟數據的不同尋常之處,有關數據顯示,貨幣供應增速遠高於GDP,而CPI依然穩定。有專家指出,中國銀行存款極低的利率,把家庭收入轉移給大型國企和政府,也許可以解釋這些數據不那麼離譜吧。

文章稱,自2009年1月以來,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以年均25%的幅度增長。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2%,第二季度的增幅則略高於10%。與此同時,8月官方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僅上漲3.5%。

文章稱,物價飛漲是上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垮臺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國當局會不會為了避免這種命運,而在數據上做手腳呢?

文章指出,國家統計局的CPI籃子看上去就有這種嫌疑。比如,把諸如休閒娛樂和教育這樣的項目和「文化用品及服務」捆在了一起。而總體指標往往與實際生活中的物價指標不相符,如快速上漲的足底按摩的價格或肯德基(KFC)的價格。

此前也有媒體報導稱,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如「兔子跑」,CPI卻表現為「烏龜爬」;職工平均工資令許多人感覺「被增長」;房價平均數失真到成了「笑話」……不少人覺得官方數據比自己現實生活中感覺到的漲幅低得多。

如果說這些官方數據或許也不是那麼離譜,部份原因在於超低的基準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自2008年12月以來一直保持在2.25%,自今年2月份以來一直低於CPI。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指出:低利率會把淨儲蓄者(中國家庭)的收入,轉移給淨資本使用者(大型國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只要家庭繼續提供這份「補貼」,M2(貨幣供應量)快速擴張的通脹效應就可以得到控制。

文章指出,這種金融抑制作用會引發資產泡沫、產能過剩和過度投資等問題。表現在8月份的數據是CPI保持溫和,而固定資產投資依然高歌猛進,同比增長25%。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十分鐘讓你懂得中國經濟
專家分析中國GDP增長的質量
中國模式 中國經濟發展之謎
李凡:中國GDP迅速擴張 遺害後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