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簽署石油管道注油合同

人氣 5

【大紀元09月28日訊】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就經「斯科沃羅季諾到大慶」石油管道對華供應石油簽訂合同。該文件9月27日在俄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訪華期間雙邊高層會談結束後於北京簽署。

中俄在國際情勢下,都適逢走不出去的困境,而俄國能源急需買家,中國也需多元化進口能源,以儲備戰略物資。

俄突轉向 向中國示好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到訪的梅德韋傑夫總統在會談之後,表示兩國將全面加強能源合作。兩人並於週一(9月27日)在儀式上共同按下「竣工按鈕」,宣佈中俄石油管道正式竣工。

按照兩國協定,中方在協議框架下向俄羅斯兩公司提供了250億美元貸款,以換取從2011年至2030年未來20年的供油保証,俄羅斯將透過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國供應1,500萬噸原油,為期20年。

俄國官員表示,如果進展順利,兩國可能會在明年年中簽署天然供應合約。俄國副總理謝欽(Igor Sechin)還表示,俄國可以供應中國未來所需的所有天然氣。這些協議涉及原油運輸、天然氣供應、煤炭、電力、節能、可再生能源與核能方面的合作。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中國支線的建設工作根據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於2009年2月簽署的合同進行。這條石油管道起自斯科沃羅季諾的居民點,穿越邊境城市漠河,終點在中國大慶。

歐洲處處受制 俄圖在遠東另尋出海口

自從蘇聯解體後,其在東歐或中亞的影響力日微,加上歐盟體勢力越來越大,南下向中國表示,願意在地區和國際戰略上和中國加強協作,兩國也表達了將彼此戰略伙伴關係提高到新層次的意願。而且中國北方的媒炭又是俄羅斯所需要的重要物資。

俄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而中國在2009年取代了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家。

金融危機時,俄羅斯的出口大宗能源和軍火受到外圍環境影響,境內經濟異常蕭條,而中國一向是能源消費大國,與中共結盟可保穩定的能源輸出;且近期中共急欲突出黃海、南海局勢,此時與俄羅斯聯手,兩國一來可互壯聲勢,二來可互取所需。

俄羅斯國土橫跨歐亞大陸,數百年來它「重西輕東」的局面始終沒有改變。而占其國土面積近40%的遠東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近期,北約和歐盟的發展更使其急欲在遠東發展另一出海口,以避開在其家門口的北約和歐盟的制約。

自從蘇聯幫助中國共產黨從國民黨手中奪取政權後,中共圖脫離老大哥蘇共的控制後,兩國就越走越遠。俄國人更從中國手中強取豪奪了1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的中共卻以「鮮血與生命凝結的友誼」來形容中俄關係。

中俄哥倆好互取所需,石油經管道直接送到家門口,安全又省錢,但依俄國過往的行徑,如此一來中國依賴俄羅斯越多,受制也就越大;如去年年初俄羅斯對烏克蘭和歐盟「斷氣」之後,使得歐盟下定決心實行天然氣進口多元化,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這也是俄羅斯積極表態可「輸氣」到中國的原因,期找尋新的天然氣出口市場。 @

相關新聞
中俄遠東石油管道再次面臨被凍結
普京等俄羅斯要人星期二訪華
中俄談判興建輸華天然氣管細節
中俄開始談判興建輸中國天然氣管道細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