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壽:從容過生活

楊仁壽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27日訊】青青自己的專案還沒結束,就因為同事情誼,答應幫忙另一個專案,結果搞得工作兩頭燒,生活弄得一蹋糊塗!心裡恨自己開不了口拒絕同事的請求。子衿雙手抱滿書本,走到房門口時,勉強挪出手來,想拿口袋裡的門把鑰匙,嘩的,書本掉滿地!心裡恨自己沒先放下手上的書,再去拿口袋裡的鑰匙。

我們常會覺得這個重要,那個也重要,結果是同時開了太多戰場,陣亡在自己的戰場上。我們經常放不下這個,又想要追求那個,結果是放不下的卡住心裡想的,心裡想的卡住放不下的,兩頭空。現實是,每個人能做的遠不及所想要的。

第一個問題是,「生與義」對我們都很重要,但不能兼得時,我們往往無法做出抉擇。第二個問題是「魚與熊掌」我們都想要,雖能得兼但不在當下時,我們如何安排優先順序,先放下何者?先提起什麼?

「生與義」的抉擇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我們得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才能心有定見,才能因捨而得。但困難的是我們究竟在意什麼,我們未曾思索,所以迷惘;面對兩個所欲、兩個所避,無法擇一。

「魚與熊掌」雖能得兼但不在同時,是一個安排的問題。難的是我們往往不願意放下既有的,正在進行的,卻又覺得其他的事物更要緊。於是,我們手裡已經堆滿東西,卻又想要提起另一件東西,結果是東東西西翻了滿地,結果是生活秩序慌亂,顧此失彼。

價值得向心裡找,聖賢所言、社會的主流價值都可以參考,但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在意的。只要合乎正道,善心、真誠、正直、負責,或者是財富、健康、親情,都是值得重視的。但價值觀因人而異,主流價值因社會、國情而不同,重要的是自覺。自覺是一種生活習慣,完成某件事情後,便在心裡頭估量一下,我喜歡這個成果嗎?這是我想要的嗎?久而久之,我們會有能力區辨何者是別人加諸我們的價值觀,能明白什麼才是自己真正重視的。

放下再去提起,也是一種生活習慣,善於安排輕重緩急的人,生活不會慌亂。問題是,我們常是反應當下所需、所迫,事情來了就做,不去思考輕重緩急,讓自己手上堆滿過多的事情。因此,停下來想想,或許下件事更急,就先停下手邊的事,跳脫當下的慣性,解除同時開太多戰場的困局。

忍捨才能得,放下才能從容的提起。人生不會完美,我們不可能在同時得到所有的東西。用自覺澄清自己的價值;停下慣性,讓優先順序浮現。我們的人生就會少些憾事,我們的生活才會從容。@

相關新聞
楊仁壽:你用什麼時間單位過日子
楊仁壽:托斯卡尼最深刻的記憶
楊仁壽:你用什麼標準把人分等級?
楊仁壽:如桂花開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