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改革負效益 漢堡醫院急診不急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行義德國漢堡報導)為了減少醫療財政支出的巨額虧損,德國政府一直沒有停止對醫療保險體制進行改革。近年改革也收到成效,但負面效果則是犧牲了對病患的醫療質量。

例如,為了抑制醫療支出的浪費,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對醫生和藥房呈報的帳單,執行比較嚴格的控管。醫生為了降低保險公司拒付診療費的風險,在實施診療時也變的比以往小心,結果導致病患沒有受到應有的診治。在一項日前公佈的調查當中,有高達百分之六十二的診所醫生承認,他們曾經對病患簡化醫療程序。

另一個衍生的問題則在漢堡顯得特別突出:綜合醫院急診處就醫的人數與日俱增,遠遠超出醫院的負荷程度。

一般看病最有效率的做法是,病人有病先找家庭醫生,視情況再去看專科醫生。但因為法定健康保險公司支付的問診費(6至18歐元)不高,為求經濟效益,專科診所傾向優先服務比較少數的投保私人保險公司的病患。如此導致大多數病患在專科診所約診困難,有的甚至得等上數週。不堪長時間等待的病患,因此乾脆直接去綜合醫院的急診處掛號。

醫院的設計和人力安排跟不上,面對病患大增,急診處的專科醫生得先判斷病患的情況是否真的很緊急。不那麼緊急的人,雖然可能還是得等上幾小時,但最終還是能得到治療。

儘管醫療體制改革採取了一些省錢的措施,還產生了這樣一些負效應,但法定醫療保險公司在2010年仍產生了巨額赤字。

聯邦議會已通過決議,從明年起,法定醫療保險的保險費將從毛工資的14.9%提高到15.5%。其中僱主付的部份從7%增加到7.3%,僱員支付的部份從7.9%上漲到8.2%。今後如果保險公司仍須上漲保險費,則以增收附加費形式徵收,和工資收入脫鉤,完全由投保的僱員支付。僱主方的支付則凍結在毛工資的7.3%,不再上漲。保險公司對附加保險費的徵收沒有上限限制。但如果附加費超過某些僱員工資的2%,國家則對該僱員提供社會福利補貼。

同時議會還決定,將對醫生,醫療機構和醫療保險公司的支出採取進一步限制措施。這樣一來,不知明年病患是否更難及時得到預約。◇

相關新聞
數千名德國醫生罷工抗議醫療保健改革
德國醫學專刊介紹台灣醫療發展呈現驚人成就
德國贈予中國大陸千萬歐元防治SARS醫療用品
德國醫療界研制出最新薩斯檢驗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