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單方停建密松大壩 中共擔憂緬甸翻臉

人氣 38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海聯綜合報導)9月底,緬甸總統吳登盛(Thein Sein)以尊重民意為由,宣佈停建密松大壩(Myitsone Dam)。該大壩由中國政府投資、中緬合作興建,於2009年動工。建成後,將攔截緬甸的母親河—伊諾瓦底江,猶如中國三峽大壩在緬甸的翻版,水庫面積達766平方公里,超過新加坡的國土面積。

中方投資該項目,預計達36億美元。緬甸總統吳登盛突然單方下令停止建造,中共方面瞪目結舌,官方喉舌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官方評論警告「緬甸此舉面臨著火藥桶上玩火的風險。」不過國際社會一直把緬甸和巴基斯坦當成是中共伸向南亞的兩隻觸角。這次緬甸與中共的翻臉,等於是斬斷了中共兩隻觸角中的一隻。

緬甸對中共插手南亞事關重大

緬甸所佔據的地位,處於東南亞、中國和印度的地理交匯點,被軍事戰略家稱作該地區重要的「鐘擺因素」。據悉,中國石油進口的80%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中共經由數十億巨額投資緬甸,以保障印度洋與中國的陸路聯繫。鑒於緬甸對於中共在戰略上的重要意義,緬甸此舉的後果目前還難以評估。

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認為,這幾年中共在亞洲周邊加強了擴張,並在非洲加緊買礦建壩,搞資源掠奪式的「能源開發」,已經開始受到所在國民眾的反彈。倘若這次是緬甸政府擺脫中共控制的一次嚐試的話,東南亞政局就面臨著重新洗牌,或許也會引發國際上發展中國家,擺脫中共「經濟開發」控制的一個連鎖效應,至少也會引起具有相同狀況國家的思考。

據悉,該工程遭到緬甸環保人士、政治反對派、以及居於當地的少數民族強烈反對和抵制。據德媒《明鏡週刊》報導,「總統吳登盛出人意料地停止建造水電站,顯然是一份長達900頁的關於伊洛瓦底江大壩的秘密報告起了決定性作用,這份報告9月初被有目的地洩密而讓公眾知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估計是中國學者所為。從此,圍繞大水壩的爭論升級為緬甸改革和民主化的模式之爭,也給一場有關中國對這個原材料豐富的窮鄰居的影響力的激烈討論火上澆油。」預計大壩建成後,90%的電力將輸往中國,緬甸民眾憤怒抗議:「我們的伊諾瓦底江不是為中國謀利的。」

二十多年來,備受國際孤立和制裁的緬甸軍政府,與中共當局互為依存。中共對緬甸資源掠奪式的「經濟開發」,幾乎將緬甸變成「中國的一個省」。緬甸木材被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中緬邊境之緬甸一側,原先茂密的森林幾乎被砍伐殆盡。2010年參選的軍人政府甚至允許中國人建造價值15億美元的高技術監聽裝置,用來從緬甸監視孟加拉的飛機和船隻往來。北京不僅向緬甸輸出帶有殖民色彩的經濟模式,也向緬甸灌輸中共專制與腐敗的意識形態,緬甸一直以其糟糕的人權記錄被國際社會監察。長期執政緬甸的軍事當局, 1988年血腥鎮壓民主運動;1990年,拒絕承認大選結果,強行解散反對黨;之後,軟禁反對派領導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2007年,再度血腥鎮壓以僧侶為主的民眾請願。中共對之讚賞有加,視如「最親密盟邦」。

2010年11月,緬甸軍事當局突然宣佈舉行「大選」,在沒有真正反對派參與的情況下,軍方背景的鞏發黨宣佈「勝選」,並由那些脫下軍裝的原軍方將領組成「文職政府」,原軍事將領吳登盛出任「總統」。國際社會拒絕承認這一「選舉」結果。

緬甸局勢開始轉向

然而該政府的一些隨後動作,頗令國際社會意外,既無條件釋放被軟禁長達15年的昂山素姬後,又在今年,放寬了對反對黨的限制,允許流亡者歸國,並表示可能修改「限制政治犯加入政黨」的法律。當局也呼籲與武裝對抗的少數民族舉行和談;今年8月,吳登盛總統與昂山素姬首次會面,談及民族和解。接待聯合國人權專員到訪;9月,官方媒體停止刊登反西方口號,解除對境外網站封鎖;10月,緬甸外長訪問美國,會晤美國高級官員,表達回歸文明國際的願望。

雖然還有超過2,000名政治犯仍然被關押在獄中,但國際智庫評估,緬甸新政府「對改革是認真的」,呼籲國際社會抓住機遇,支持緬甸發生的「重大變革」。聯合國、美國和西方世界,鼓勵緬甸當局的開放政策,但尚未解除對緬甸的經濟制裁。

《明鏡週刊》引述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Country Risk Solutions首席執行官丹尼爾‧ 瓦格納(Daniel Wagner)的話說:「對於中國來說,這是一堂現實政治的教育課。一個發展中國家,與中國有著長期的友好關係,其政府以這種方式公開向中共政府挑戰,是極其罕見的。」

專家認為,一旦緬甸轉身背離中共,中共一定會感到恐慌的。

(責任編輯:貝利)

相關新聞
貌強:緬甸眾族併肩共和藍圖
貌強:昂山素姬對中國緬甸伊江建壩的意見書
美國特使首次前往緬甸
昂山素季呼籲緬甸軍政府釋放政治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