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IT競爭力強 可再進步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佳穎台北13日電)商業軟體聯盟針對台灣IT產業競爭力位居全球第13名的各項指標提出建議,認為除了台灣既有強項的研發環境和人力資本外,在法律環境、IT基礎建設及政府支援方面應要突破。

英國經濟學人信息部(EIU)9月底公布由商業軟體聯盟(BSA)贊助的全球資訊科技(IT)產業競爭力指數調查「投資未來:2011年IT產業競爭力評估」,台灣憑藉「研發環境」指標全球第3的優越表現,帶領整體IT產業競爭力進步2名,位居全球第13名,在亞洲超越日本並持續領先南韓、香港。

這是經濟學人第4度公布全球IT產業競爭力評比結果,這是針對全球不同區域共66個國家之IT產業所做的兩年一度評估報告,其中包含IT硬體、軟體和服務的部分。

商業軟體聯盟亞太區高級政策總監宋若杰表示,IT產業競爭力指數是6種範疇明確的量化與質化指標所構成,在6大評估指標中,台灣於「研發環境」表現不錯,而在「IT基礎建設」、「法律環境」和「政府對於IT產業發展的支援」等3項指標雖有不錯基礎,但仍有進步空間。

BSA指出,在2011年IT競爭力指數中,台灣整體排名全球第13名,較2009年進步2名,整體成績也進步了1分,達64.4分。其中,表現最亮眼的「研發環境」指標,台灣得分69.9分、排名全球第3,大幅領先亞洲四小龍,也拉抬整體IT產業競爭力

宋若杰表示,台灣在研發環境方面持續進步,前進了4名。主要因為政府與民間的研發經費持續增加,台灣企業不斷地提高研發經費,從1993年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8%,現在已成長至3%。

另外,由於台灣企業研發環境已相當成熟,將相關製造移到中國大陸為生產中心,目前IT硬體產出有8成左右均在中國大陸生產。

宋若杰也說,「IT基礎建設」台灣得分54.1分、排名全球第22,居亞洲四小龍之末,這是IT投資及PC擁有率增加,但寬頻普及率趨緩,導致寬頻分數下降造成的。商業軟體聯盟呼籲,政府採取有利於刺激網路市場的政策,以刺激數位經濟的發展。

在「政府對IT產業發展的支援」部分,台灣得分61.4分、排名全球第26名,雖然實際得分並無顯著提高,但相較於2009年,台灣在取得投資資金、電子化政府策略及政府科技政策的中立程度(意即維護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給所有業者與技術)等方面表現平均。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分析,近年來台灣政府在IT支出持續下降(按人均作計算),相較於其他已開發國家較為落後,顯示出台灣進步的空間仍相當大。

宋若杰表示,在「人力資本」指標部份,台灣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名列前茅,在「人力資本」表現亮眼,得分53分、排名全球第9。

其中,可發現台灣在大學學齡人口中,有82%均在接受高等教育,且科學相關科系的學生人數增加。經濟學人信息部預估,隨著整體就業人數提高,台灣的IT就業人數也較2009年多,相關科技訓練的品質亦備受國際肯定。

在「商業環境」項目上,台灣得分86.5分、排名全球第20,宋若杰表示,台灣在私人財產保護、設立新事業的相關法規及競爭自由度等方面表現不俗,但相較於其他已開發國家,台灣的外資投資開放相關政策仍顯緩慢。

台灣在「法律環境」評比中,得分74.5分、排名全球第24,雖然分數較兩年前高,但因其他國家進步較快,因此在名次上反而退步4名,顯示台灣於相關法規政策前進的腳步應該加快,免得持續落後。

總結台灣在6大指標的表現,宋若杰認為,台灣的IT產業競爭力指數目前為全球排名第13、亞洲第2,雖然落後新加坡,但有相當大的超越潛力;未來雲端運算是台灣政府接下來需要高度關注的產業之一,BSA也呼籲政府持續投資數位經濟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