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圍城 深陷處理困境

人氣 34
標籤:

【大紀元10月27日訊】作爲中國的首都,北京和許多其它的大中城市一樣,同樣深陷垃圾困局。

據美國之音報導,朱雪梅在北京大興區李村一個條件惡劣的垃圾場工作。作為四個孩子的母親,選擇這份工作實在是出於無奈。每天,她站在齊腰深的垃圾堆裡,把玻璃瓶、易拉罐、塑料袋等不同物品分揀出來。幹一天,才掙大約20塊錢。

她說,她從四川老家來北京,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這裡的環境讓她很難適應。空氣中散發著濃烈的酸臭味,令人感到窒息;成群的蒼蠅,嗡嗡地四處亂鑽;滿載的卡車頻繁往來,捲起陣陣塵土。

她不明白,城裡人哪來的這麼多垃圾。環保人士估計,北京日產垃圾約三萬噸,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垃圾圍城 引發抱怨

長期關注北京垃圾問題的攝影家王久良說,像李村這樣的垃圾場,北京有將近200個,而一年前更多,在四百處以上。

王久良去過所有這些垃圾場,並把它們在地圖上標註出來。那密密麻麻的黃色標籤環繞著北京城區,形成了「垃圾圍城」的局面。

周圍居民對垃圾場的存在抱怨頗多。李村一名中年婦女告訴記者:「味道很大。進屋都別開窗戶,你都出不來氣兒,尤其是鬧天的時候,你得老在屋裡。陰天下雨的時候返味兒更厲害。」

處理不善 污染加劇

記者看到,垃圾場外是成片的蔬菜大棚,而附近水溝裡,則流淌著黃綠色的污水。當地居民懷疑,他們日常使用的水已經受到污染。

一名受訪者說:「肯定有污染,我估計。我們也沒查過,就瞎喝。反正屋裡、屋外都有環境污染啊!肯定有污染。」

王久良最擔心的是那些被他稱為「野垃圾場」的非正規填埋場。他說:「這種垃圾場沒有任何的環保防護,它沒有防滲層。本身的垃圾滲透液,以及天上下雨形成的雨水,對整個周邊地下水的影響非常非常大。」

中國處理垃圾以填埋為主。這不僅污染環境,還佔用大片土地。《半月談》雜誌說,中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佔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

即便使用焚燒的方法,也會產生二噁英等致癌物。目前中國正在運營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有80多座,有些被曝超標排放。一些環境污染引起的群體性抗議事件,就跟垃圾焚燒廠選址有關。

垃圾困局非北京獨有

北京師範大學學者毛達說,中國許多城市都面臨垃圾困局,在無處填埋的情況下,不得不建焚燒廠。

他說:「現在城市化步伐那麼快,城市人口那麼多。每個大型、中型的城市都很嚴重。我們前兩天去過成都,基本沒有地方可以填埋了,所以被迫大力發展焚燒廠。」

今年七月廣州發佈的一個社會藍皮書說,預計,明年全市主要垃圾填埋場將基本接近飽和狀態。

而北京官員表示,北京的垃圾日處理能力只有一萬多噸。最多再過四~五年,垃圾場將不堪重負,垃圾將無處可埋。

王久良:減少垃圾 源頭抓起

王久良認為,減少垃圾的產生才是上策。他強調,要從源頭抓起。他說:「現在社會裡邊複合材料的包裝越來越多。金屬的、塑料的,而且都是不可以降解的。這種包裝越來越精美,越來越多。」

他說,生產者是有責任的,因此應該從生產廠家入手控制垃圾的產生。

對此,毛達博士表示贊同。他說,防止垃圾的產生,「一方面是要防止物質材料的使用;另外一方面是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加入。最後垃圾處理為甚麼難呢?一是量太大了,一是成分很複雜,處理的過程就會把原來的這些加入的有毒物質又排放出來。」

甚麼時候北京才能從垃圾困局中解圍呢?王久良的看法是,甚麼時候野垃圾場被打掉了,甚麼時候垃圾圍城就結束了。

據《財經文摘》作者金泉報導,中國垃圾處理問題有四大癥結:

癥結一:機制不合理

機制不合理主要是指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體制。到目前為止,中國城市垃圾處理的企業由政府管理,政府仍是城市垃圾處理惟一的管理主體,也是主要的投資主體和運營主體,這阻礙了市場化的發展。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民間資本和外資投資的缺失。據統計,全國的社會資本僅佔到了垃圾處理投資的2%。

癥結二:補貼「誘惑」

城市化的加速必然要求社會各方對垃圾處理的投入大增。據悉,在截至2010年的「十一五」規劃已經撥付1萬億元資金。但是許多企業受利益誘惑,產生了不少問題。

目前,垃圾的混合收集仍是大城市普遍採用的垃圾收運方式。雖然2002年中國政府提倡分類收集,但垃圾分類收集目前只佔16%,效果不大。

中國大城市的垃圾桶採取「大類模糊」的設置方法就是很好的例證。西方國家一般對垃圾桶進行詳細分類,便於民眾進行垃圾投放。但是中國不同。對垃圾回收企業來說,如果標準越具體,老百姓做得越好,進入回收體系的垃圾越多,他們能夠獲得的補貼就越少。這事實上是過去數年裡垃圾分類推廣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補貼政策還催生了虛報。據悉,北京一家垃圾填埋場採取垃圾清運車重複稱量的方法,使其上報的日接受垃圾量比實際數字多50%,這五成「莫須有」的垃圾當然可以從政府獲得相應補貼。

癥結三:監督機制缺失

政府對垃圾處理的投入和補貼,實際上花的是老百姓的錢。但在垃圾處理問題上,中國目前尚未建立合理有效的第三方監督機制。

癥結四:簡單化模仿

當下,全國各地興建垃圾焚燒項目的熱潮正在逐漸升溫。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十幾個省區均已建成或擬建設垃圾焚燒廠。

垃圾焚燒曾在歐美國家盛行過,但是他們目前都處於關閉垃圾焚燒發電的潮流之中。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等都早已相繼頒布了「焚化爐禁建令」或部份禁建令。日本高峰期建設有6000多座垃圾焚燒設施,但到目前僅存1280座。即使是經濟不是很發達的菲律賓,也頒布了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的禁令。

發達國家發展垃圾焚燒項目有重要的歷史背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一次性垃圾數量龐大,而塑料製品無法降解,於是拿去焚燒。但存在二惡英污染風險和投資運行成本過高這兩大弊端,使得垃圾焚燒在經歷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高潮之後,目前在國外已經成為了一種「夕陽產業」。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北京居民抗議垃圾廠臭味與當局衝突
北京除夕放爆竹  製造垃圾近70噸
北京當局違規以租代徵  近千畝土地成垃圾棄置場
北京垃圾焚燒處理汙染問題持續引發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