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糧食自給 推小麥年產15萬噸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 9日電)小麥達人施明煌致力於自種小麥、製麵粉、烘焙麵包,獲得全台最大麵粉業者聯華實業青睞而收購;聯華盼藉此帶動種小麥的風氣,並與官方共同推動年產小麥15萬公噸。

台灣糧食自給率目前僅32%,主因非自產的麵粉等需求量高,據農委會統計,台灣目前糧食自給率包含稻米97%、蔬菜87%、水果86%、肉類84%、蛋100%、漁產156%等,都十分高,平均自給率達 84%以上;但因小麥、飼料玉米及大豆等糧作仍仰賴進口,使得糧食自給率降低至32%,農委會希望2020年台灣糧食自給率目標達40%。

據農委會估算,2009年國人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才48公斤,若能多 1公斤,可活化5600公頃休耕地,促使全台每年白米消費量增加 2.3萬公噸,折算稻穀可增產3.3萬公噸,可增加稻穀產值新台幣6.9億元,帶動週邊產業經濟3.6億元,減少休耕給付2.5億元;農委會因此舉辦多場米蛋糕、米麵包推廣活動。

施明煌是在 4年前,於中部展開「小麥狂想」計畫,種出台灣小麥,顛覆一般人以為台灣沒法種小麥的印象,忘了其實連崑濱伯都種過小麥;施明煌並推出100%台灣小麥製的「喜願全麥麵」與「喜願白海豚牌中筋麵粉」,還有法國麵包。

記者另訪崑濱伯,他說,「民國35、36年,我種了2、3分地,不多,就一、二期間,大約現在就可以播種了,會有麵粉廠來收購,我也自己做成小麥包裝販賣,那時種的人不少,台灣是可以種小麥的。」

施明煌的行動,已引起全台最大麵粉廠聯華實業的目光,聯華實業高層在網路上發現各家媒體報導施明煌的小麥狂想故事後,正巧也發現,當初任職於小麵粉廠國興,為施明煌的台灣小麥做成麵粉的前廠長黃北辰,已來到聯華實業工作。

透過黃北辰,聯華與施明煌有了聯繫。聯華實業行銷處長辜正慕說,今年已展開收購合作,幾個月前得知施明煌今年產出40公噸麵粉,自用後剩10公噸,已予以收購;施明煌預計明年可產至120公噸,只要施明煌能產多少,聯華都可用購買進口小麥 2倍的價格收購。

出自感動之外,相關合作契機為何?辜正慕說,其實全台一年進口小麥100萬公噸,幾乎與米一樣各占一半,要國人吃米麵包,口感上較難媲美麵粉製麵包;反之,順應市場需求,且台灣過去也曾種過小麥,同緯度的國家也在種小麥;況且現在要重新嘗試,最困難的前4年,施明煌已經克服。

聯華一年約進口20萬到30萬公噸小麥製成麵粉,相對此數量,施明煌的產量尚屬微量;為了讓施明煌找到更多農田耕作小麥,聯華願以進口小麥2倍價收購。他說,「做成台灣麵粉推廣、送人,都很OK!」

此外,台灣小麥耕作與麵粉製作,若能規模化,一樣有市場利基。他說,日本麵粉是目前台灣所購國際小麥做成麵粉價格的2倍,法國麵粉更達3倍;施明煌種出的小麥做成的麵粉,經分析,雖是中筋,卻有近似高筋的特性,並有特殊香氣,即便推出100%台灣麵粉,商品特殊性及價值都夠,可與日本麵粉同價值。

最辛苦的摸索,施明煌已走過;聯華希望能在朝向台灣自產小麥占進口小麥量的 1成(10萬公噸)到1成5(15萬公噸)的路途上,盡一份心力,不要只是坐享其成;因此也將出力行銷,讓台灣麥田擴大。

辜正慕說,現在施明煌的麥田分散多地,不利特質一致化且增加運輸成本,聯華將舉辦推廣活動,並邀約農委會、經濟部官員參與,加入推廣,讓更多休耕田加入小麥狂想計畫,共同為提高台灣糧食自給率進一份心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