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stadt競購Kaufhof 德大百貨呼之欲出

人氣 19

【大紀元2011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吉一斗德國報導)百貨公司這種經營模式在德國運行是如此艱難,在70年代連鎖百貨公司佔據德國零售業的15%市場,而今天卻只有3%。其中四家龍頭百貨公司Kaufhof、Karstadt、 Hertie和Horten現在只剩下兩家。近日Karstadt大老闆伯格魯恩(Nicolas Berggruen)宣佈競購Kaufhof,「德國大百貨股份公司」時代可能真要來了。

在Karstadt 2009年宣佈破產之前,已經多次面臨歇業危機了。Karstadt在德國有150多年的歷史,目前有117家分店,是德國第二大百貨公司,Karstadt的困難不僅僅是經營模式方面的,企業多年管理不善也是大結症。在2010年億萬富翁伯格魯恩(Nicolas Berggruen)接手Karstadt後,Karstadt整頓分店,現代化場地,修訂了商品種類,精簡了結構,但是沒有關閉分店。現在Karstadt分成了高級百貨,體育用品和日用百貨三個支柱。2011年Karstadt營業和盈利狀況還沒有公佈,預計會增長。

誰的庫存更少,誰的創意更新,誰才能在德國零售業激烈競爭中存活。近年來像Esprit,Zara和 H&M這樣的服裝店呈現垂直動態發展。他們參與了商品從設計到擺上櫃檯的全過程,賣不掉的款式馬上淘汰。德國時裝公司Gerry Weber,廉價店如Kik和Aldi也成功實踐了這條路。而像Kaufhof、Karstadt這些百年老店,產品種類多,庫存大,經營模式陳舊,自然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Kaufhof創建於1879年,二戰後成為德國範圍的大百貨公司,1994年Kaufhof接管了Horten,目前在德國80個城市中設有125家分店,是德國第一大百貨公司。通過關閉不賺錢的分店,Kaufhof總裁曼達克(Lovro Mandac)大力改變了Kaufhof,為了給顧客更多選擇,紡織品和戶外服裝比重超過了一半,檔次也提高了。並保證了基本商品種類,如家居服裝、化妝品、文具、玩具和高價食品等。現在Kaufhof從幾年前的虧損企業變成了能賺錢的良性企業。2010年Kaufhof有19.2萬員工,銷售額35億歐。稅前利潤一億四千萬歐元。在今年上半年裝修了17家分店,明年將關閉四家分店。

從2008年以來Kaufhof的東家麥德龍集團(Metro Group)就一直想出售Kaufhof,主要是因為百貨零售貿易很難向國外轉移。而麥德龍集團旗下的Mediamarkt、Saturn或Real已經更多的面向國外,現在這些子公司的德國境外獲利超過了德國本土。Kaufhof總裁曼達克也極力贊同一個「德國大百貨股份公司」的構想。這個概念首先是Karstadt 母公司Arcandor前任總裁米德侯夫(Thomas Middelhoff)提出的,在Karstadt陷入困境時又被麥德龍集團總裁考德斯(Eckhard Cordes)炒熱,人們已經多次在猜想Kaufhof和Karstadt要合併了。現在伯格魯恩突然宣佈競購Kaufhof,他的發言人沒有透露細節,只是說:「我們相信百貨公司這種貿易形式。」不過據說競爭者奧地利房地產公司Signa也報價24億歐元收購Kaufhof。

業界預期,如果Kaufhof和Karstadt這兩個巨人能走到一起來,關閉幾十個不賺錢分店,就能解決德國百貨零售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他們的聯盟可能會鋪平歐洲範圍的百貨公司整合之路。服務業工會ver.di已經在擔心大整合勢必會導致工作位置減少。◇

(責任編輯:曹工)

相關新聞
德國伊昂公司高價競購西國恩德莎電力公司
華納維康與環球出價競購博德曼集團音樂部門
三企業競購歐寶 德經濟部長:不排除破產
德零售巨人破產 4.3萬人面臨失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