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推行財政一體化 財長稱僅限歐元區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16日訊】 (大紀元記者李幼林英國綜合報導)已進入第三個年頭的歐元危機被列入德國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黨年會的主要議程,1,000多名代表聚集在萊比錫,於週一(11月14日)進行歐元區議程,週二將進行辯論。

週一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黨萊比錫年會通過決議,支持在歐洲推動建立更緊密的政治聯盟和加強歐盟預算規則,同時允許歐元區成員國退出歐元區並仍留在歐盟。此項政策的推進需要對目前歐盟條約進行修改。

在成為正式決策以前,這一決定還需要默克爾執政聯盟的其它兩個政黨同意。一旦此項決議成為德國政府政策,德國仍需要說服其它歐盟國家批准改變歐盟的指導條約,來允許這項改變。

默克爾在基民盟萊比錫大會週一的講話中發出「警告」稱,下一步就是用盡一切力量走向「穩定的聯盟」。她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歐元創始人訂立的任務必須完成,先是「財政聯盟,然後再一步步變成政治聯盟」。她說:「這就是危機帶給我們的教訓,完成這些需要很多努力。」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基民盟的德國議會財政發言人邁斯特 (Michael Meister)認為,默克爾傳達的消息「響亮而明確」。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基民盟全國大會上接受鳳凰廣播公司的採訪時說:「我們不會扔下任何一個國家,但如果其中某個國家不能承擔責任、或不想承擔責任、或者願意承擔責任,我們都必須尊重該國的決定。」

根據議案的文本,得到財政支持的歐盟成員必須減少債務和強化經濟。「有些國家能快速實現這一目標,而有些則需要我們團結他們給予他們多年的鼓勵」。

國內公共意見也站在總理默克爾一邊。根據德國電視二台選舉研究小組(FGW)11月11日公佈的民意調查,對默克爾的債務危機處理的支持率已經從10月初的45%上升到目前的56%。對默克爾的整體滿意度也有所增加。

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在倫敦的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埃里克‧尼爾森(Erik Nielsen)表示:「重大的政治變化現在正席捲歐元區,令許多持懷疑態度的政治觀察家感到羞恥。但是市場會升值嗎?」他認為還「不能完全肯定是不是很快就升值」。

布魯塞爾ING集團經濟學家Carsten Brzeski在與彭博社的電話中說,默克爾發出的信息就是歐洲走向雙軌的「大熱身」。 他認為:「如果你等英國人,就好像花了很多時間在站臺上,而列車永遠不會來。如果想要做大的飛躍,就只能在歐元區內完成。」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布魯塞爾歐洲總部主管Jan Techau在與彭博社的電話中說:「默克爾希望更集中歐元的財政監督,以避免類似希臘危機的再度發生,這意味著歐元區各國政府將不得不放棄部份預算主權。看來默克爾和薩科齊之間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

德國財政部11月9日說,按計劃,歐盟領導人12月9日將再次在布魯塞爾舉行峰會。歐盟主席范龍佩將提出「進一步強化歐元區的時間表」,其中將包括「可能的條約變化問題」。

據各方評論,默克爾堅持推動改變歐盟條約、走向更緊密的歐洲聯盟,可能會在12月9日的歐盟首腦會議上導致不愉快。英國卡梅倫首相已表明,對任何意味著權力從成員國向歐盟轉移的條約修改,英國都將使用否決票。卡梅倫將於11月18日在柏林與默克爾舉行會晤。

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對此的反應是,條約的變化很可能是在17個歐元區國家進行,而不是要求歐盟所有27個成員進行條約變化,這樣能更迅速地解決債務危機。

朔伊布勒說:「我們必須現實一些,17個歐元區成員國首先要迅速推出某些政策。如果所有27個歐盟成員國都「願意採用歐元區的政策,那麼我們也很樂意。」

基民盟的德國議會財政發言人邁斯特還提出了今後歐元區聯合債券的前景問題。他在11月10日接受採訪時表示, 歐元區的「一體化財政政策『意味著』歐元區可以針對連帶責任問題進行討論」,他認為「事件的先後順序是很重要的」。

(責任編輯:林詩吟)

相關新聞
靜心:上征途(外一首)
英國商務大臣:將立法限制公司主管薪水
奧巴馬亞太9天行 繞行「中國」再引關注
英國首相:歐債危機是要回權利的機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