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對辛亥革命爆發原因的看法

余英時

人氣 12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03日訊】辛亥革命把中國有幾千年曆史的皇帝制度都推翻 了,這是不得了的事情。在亞洲是第一個國家這樣做的,像日本就沒有經過這樣大的改變、把皇帝制度都取消。所以這樣事情是兩岸三 地、包括國外學者,都很注重的。

但大陸討論辛亥革命又有另外一層意義,因為許多情況都是覺得辛亥革命為甚麼會發生革命,而沒有能夠進行君主立憲的改革、這樣 可以平穩地過渡到現在,他們關心的不是辛亥革命本身,是從他們自己的處境講的。

他們現在事實上就把中共看成是一個滿洲專制王朝一樣,怎麼樣能夠把中共這個制度不經過很大的暴動、不經過很大的動盪或者流 血,而能夠變成一個合理的社會,這是國內許多史學家關心的問題,討論集中在改革呢、還是革命。

照他們說法,事實上是有問題的。就是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有想改革,但是革命爆發了,想改革沒有成功,所以造成100年來中國 不上軌道,多少有點抱怨辛亥革命的意思。就覺得現在要變動的話,最好採取康、梁所建議的一種緩和的改革,君主立憲,不要推翻 它這個王朝,換成一個現代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系統。

這是現在許多人的想法,我就被訪問過至少兩次,討論過。但是在國內講這些話是非常含蓄的,不能講得太明白。所以我現在就重新 講一講我的看法,我不願意用影射的史學,就是拿辛亥革命做一種表面的文章,而實質上講的是中共。但是在國內那個情況之下,記 者寫出來的就變成那樣一個方式,所以我現在專就清朝講清朝。

我覺得辛亥革命是不得已被清朝人逼出來的,逼出來的原因就在慈禧太后掌權掌了50年,做幕後指使人。光緒30 幾年,都是從小孩長大;到長大以後,光緒自己受到甲午戰爭、就是1894年被日本人打敗、割去台灣,這個巨創深痛,想進行改 革,剛好康有為就乘虛而入,要提倡改革、中國不要為列強所瓜分。

這一進行改革,就有權力的問題。這個權力就是慈禧太后在他長大了以後,不能不把權力交給年輕的皇帝,可是還是想在背後牽動, 要這個皇帝聽她的話。但是皇帝慢慢已經不肯了,並不是不孝,而是覺得非照康有為的辦法,用君主立憲的方式、採取明治維新的辦 法,沒辦法把中國變為富強。

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才有戊戌政變。戊戌政變完了以後,事實上皇帝被囚在瀛台,而康有為、梁啟超都逃到海外,另外戊戌六君 子、譚嗣同六個人,就被殺頭了。所以改革到那個時候就停頓了。戊戌政變開始的時候是1898年,它完的時候是1911年,相 去是13、14年。在這13、14年之間,嚴格地講沒有真正的改革可言,只有行政上的調整是有之。

沒有改革的原因就是慈禧太后越來越不相信漢人、越來越怕漢人,就是曾國藩、李鴻章。訓練新軍的袁世凱,到了戊戌政變以後她也 慢慢地不信任了,把軍權奪過來了。

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滿人是越來越有勢力。所以在1906年的時候吧,有一個新的內閣出現。她很寄希望,以為會煥然一新,事 實上相反的。結果是讓漢人在13個內閣之內只佔4名,其他9個都是滿人。換句話說,保大清、不保中國,這是她既定的政策。

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戊戌政變以後,她就運用義和團,希望用這個方式來對付外國人,結果造成更大的禍。跑到西安,在西安一呆 一、兩年,回來以後就討好外國人,但是另外一方面還是不肯改革,這才逼出辛亥革命來。所以嚴格地講,孫中山也不是一開始就要 推翻滿清的,他最早《上李鴻章書》大家都知道,而且是很合理地要改革。滿洲人絕對拒絕改革以後,革命才起來。

所以1905年科舉的消滅,好像是改革,事實上是行政的調整。因為那個時候八股文考取的進士之類的,已經沒有作用了,已經不 會應付現代的世界了。只有派人去外國留學,政府已經開始了。國內也設立新的學堂了,這些東西是有之。

但是學校的設立,我們以南方為例,像上海、無錫這一帶,都是當地的商人,事實上是中國社會自己要改進的。所以辛亥革命一方面 在政治上沒有很大的變動,換句話說,只在袁世凱出山以後,打了一仗,勝利了,但是南方的革命勢力還是在增長中,各省都宣佈獨 立,所以清朝沒有辦法,只有委託於袁世凱,袁世凱就乘這個機會,把這個總統搞到自己身上來了。

但是社會的變動,社會變動是中國工商界的人,尤其像上海到無錫這一帶,新的學堂非常多、而且很有名,那現代化是從社會 開始的、是從工商界開始的,而不是政府。所以我們要瞭解這一點,有些改革是社會改革、教育改革,但是力量來自社會,不來 自中央,不來自政府。

辛亥革命完全是清朝慈禧太后晚年一手逼出來的,從這個地方講,確實很像。鄧小平他們叫他「慈禧太后」,也是這個道理。所以 1989年的時候,因為他拒絕任何政治的改革,只要經濟改革,同時一黨專政抓得很緊,所以我就稱它為「經濟放鬆,政治夾 緊」,使得三權分立的改革是不可能的,民主也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最後只能回到一黨專政。這就造成今天的局面,經濟上固然有很 大的進步,但是經濟進步又抓在了貪官污吏的手上,就像所有國營企業。

所以辛亥革命確實可以跟現在的情況加以比較,不過這個比較結果我們要分別看。有相似之處,但是不是一回事情。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相關新聞
金山人語:余英時論六四
余英時:北韓為什麼有恃無恐?
余英時:認識戈德曼環境獎獲得者及反思
余英時:維吾爾人歷史宗教文化挖掘新疆事件根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