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聰明資金早已撤離中國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2月11日訊】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市場分析師兼作家程甸蘭(Dian L. Chu)近期在財經網站seekingalpha.com發表文章「展望2011年:關於中國,聰明的資金做對了嗎?」他表示,中國近3個月的數據讓人相當擔心,此時的問題不再是中國有無泡沫,而是這個泡沫何時會破滅。

程甸蘭指出,過度進行基礎建設、人口增長動能趨緩、大學生求職困難、通脹不斷攀高、銀行體系潛在呆帳龐大,以及2010股市表現遜色等問題是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這些問題會讓中國經濟如同火車對撞,危機比歐債問題還要嚴重。

他還指出,過去一段時間,國際熱錢湧入中國,但上海股市卻表現不如預期,主要原因是國內的資金已經抽離中國。

中國房市重蹈西班牙覆轍

2010年中共央行6度提高銀行準備率,以便遏制過去兩年來的資助營建與房產投機的浮濫信貸。問題是,過去的信貸餘額太過龐大了,導致許多企業與製造業向銀行借出廉價的資金,投機房地產。結果,營建項目與房產餘屋過剩,貸款者終將無力償還銀行的貸款。

中國目前的狀況很像西班牙,許多完工的建物無人居住,最後可能難逃被拆除的命運。在西班牙,營建業的繁榮是由樂觀的建商主導的,而中國卻是由盲目的信貸政策所推動。因此,中國因浮濫信貸產生的銀行呆帳問題,將比西班牙還要嚴重。

唯一的出路是寄望這些營建的項目能夠神奇地產生現金流入。不幸的是,西班牙目前失業率是20%,而且房市供給過剩,房價仍需進一步向下調整,直到西班牙的經濟復甦,房市才能止跌回穩,但許多過剩的餘屋由於缺乏維護,可能已經無法居住了。中國現在正是西班牙的翻版。

銀行大舉圈錢 預見將來呆帳

中國在地產價格高檔時過度建設,銀行業的打銷呆帳將接連不斷,而打呆的同時,銀行將無力進行新增的放貸,進而加速資產價格的崩跌,如此形成呆帳的骨牌效應。因此,2010年中國各大銀行都搶在投資人覺醒之前到股市進行募資,以便將來有打銷呆帳的本錢。

西北大學教授史宗瀚估計,2009年底中國地方政府總計借款11.4萬億人民幣,接近當年度中國GDP的1/3。史教授認為,未來5年,中國銀行業來自地方政府貸款的呆帳恐將不斷增加。屆時,銀行體系需要大規模的注資,如此將消耗大量的外匯存底,也會讓經濟增長減緩。

但不管中共有無能力紓困銀行業,金融市場肯定會遭殃。這就是為何看清這個事實的內線人士會不斷的將資金搬離中國的原因了,也說明中國股市在全球市場表現偏弱的原因。他們是聰明的資金。

交通塞就業難物價漲

由於交通大塞車,去年8月京藏公路變成9天的行程,北京當局祭出車排管制,估計汽車註冊數量將由2010年的700,000輛降為2011年240,000輛,其他城市可望跟進。

中國每年畢業的工程科系大學生的比重越來越多,人數也超過新興國家的畢業生總和,但多數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個問題未來10年恐怕難以解決。作者認為,這已導致中國大量浪費人力資源。

作者認為,中共公布去年物價上漲5.1%,通脹將是中國接下來最大的挑戰。這個問題在於北京當局不願快速升息和讓人民幣升值。這兩個措施一旦實施,中國的經濟將被衝擊,實施的時間拖延越久,硬著陸的現象會越明顯,亞洲地區的經濟也將受到波及。

希臘去年提高退休年齡引起暴動,北京等城市的暴動將是早晚的問題,因為一碗湯麵過去要價90美分,現在因為食物短缺、通脹嚴重,已漲到4美元了。

最終,全球的主政者將明瞭,實施助長泡沫的政策,長期的效果將適得其反,但在他們真正學到功課之前,他們會重複犯相同的錯誤。當前,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已經走樣了,未來面臨嚴重下滑的機率大增,主政者所能做的僅是讓硬著陸的傷害降到最低而已。

相關新聞
溫哥華地產泡沫化 中國人大批搶進
德媒: 中國經濟泡沫在破裂 波及德國
討論:灰色收入和中國房地產泡沫
中國空房多 專家:泡沫危機來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