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货团驾到 香港消毒水和厕纸都成抢手货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2月12日讯】 不知道从那天开始,冷清了许多年的深圳中英街又火热起来了。80年代的中英街,人们不过为了几双丝袜,几听可乐,却都像打了激素一样昂然。以为这段历史算是掀过了,车轮轰隆隆地还是在往前飞速地走呀。这边厢,人们却又开始在绘声绘色地描述每周拖着大箱子去香港“打酱油”的辉煌,不但是深圳,而是整个“珠三角”现在都以去香港“打酱油”为生活主旋律。实惠的香港人现在看到操着国语的祖国人民,那是激动啊,热情啊,欢迎啊!

如今,在上水、将军澳等香港以前的偏远地区,开始迎来更多的内地客,而在更多瞄准内地扫货团的香港商店里,连消毒药水和厕纸等生活用品都成为了抢手货。

这一现象背后,是国内物价飞涨,通胀预期严重。暴雪、冰冻和新年,导致今年第一季度的通胀形势很不 乐观,为此央行已经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历史新高,并已连续两次加息。货币政策滞后,精明的消费者只能自找出路。

扫货团来了!中英街火了香港火了

按照传统的经验,内地人到香港逛街,首选旺角、尖沙咀和铜锣湾等旺区,爱的是金饰、药油、名牌手袋、妆护品、金表,或 者便宜的电子产品。如今,在上水、将军澳等香港以前的偏远地区,开始迎来更多的内地客,而在更多瞄准内地扫货团的香港商店里,连消毒药水和厕纸等生活用品 都成为了抢手货。甚至在沙头角,扫货者的增加,使这个已经没落的商业地标重获生机。

据南都周刊报导,上水广场是开放个人自由行后的显着受惠方,其开发商新鸿基地产代理租务部高级推广经理刘文豪说,从2007年开始,上水广场内地旅客所占比例不断攀昇,由以往的三成增加到今年接近四成,如果适逢黄金周,更是达到一半以上,商场调查显示,约95%的内地客来自深圳。

上水广场位于港铁上水站对面,是离深圳最近的一站,从罗湖和落马洲站过来只要5分钟车程。对于只想来扫货的内地人来说,将行程集中在上水是节省时间和体力的选择。

从2011年1月开始,上水广场倡议商家将开门时间提早到早上9点,而香港购物商场向来是上午10点甚至11点才开门迎客。

因为多次看到有客人在商场门口排队等候,香港商家面对来势汹涌的内地客流作了调整。商场内部店铺的装修也根据内地客人口味转变,譬如增加了珠宝铺,还有意将其集中在一块儿,因为内地客人喜欢比价。

来自广州购物团王先生和太太就直奔三楼香港著名超市万宁。超市里大支沐浴露和洗发水就堆在靠近商场过道的门口,两大瓶多芬沐浴液才59.9港币,比广州同类产品便宜了一半。团友黄阿姨各种牌子拎了三组六大瓶,“光洗发水冲凉液就买了260多港币!”

王先生和太太最后抢到8罐奶粉,大概是儿子两个多月的口粮,每罐160元港币,价格是次要的,“感觉质量比内地有保证。”

尿片也是夫妻档团友抢购的对象,有人扫了一箱花王中码,有人扫了一箱绿色大码帮宝适,还有人买205港币两包的黄色中码帮宝适,而同样的黄帮,在广州百佳超市标价为每包109元人民币。

价格始终是影响人们北上南下的首要因素。 “有经验的,尤其是深圳的扫货者知道,香港的卷纸比内地要便宜10%以上,而在香港的药店买纸巾的话,更加便宜。”上水的药店伙计刘景浩对内地扫货团做了解读。

这种精打细算、一天来回的内地客每天涌现在上水这样的边界市镇,乃至沙田、九龙塘等香港偏北地区的商业中心。他们很多是深圳“一签多行”政策下的过境者,而自去年12月15日开始,内地放宽深圳非永久居民赴港签证限制,港媒估计,这支大军将可能增加到400万人。

根据香港《明报》2010年12月的调查,已经有居民抱怨,在香港买不到奶粉。刘景浩时不时会接到朋友的“投诉”:“他们总会托我要货。罗湖桥对面那些也要,罗湖桥这边的也要。不过内地人更不计较价钱,店里加价几十块钱,他们还是觉得没问题。”

内地客的痕迹远不止这里,美容院也在上水不同的地方不断开张,因为女士们往往还要做一次美容才去过关回内地。菜市场外有些摊贩,就像深圳的同行们那样,三轮 车推着蔬菜,上面架起红笔写的“××元一斤”的木板,有些菜贩子还特地把进口水果摆到显眼的位置:因为它们的价格往往比内地便宜一半以上。

1月22日香港内地部分商品价格对比

维达金装卫生纸10卷装
香港:28港元
内地:33元

多芬深层修复润发乳700ml
香港:34港元
内地:60元

金奇异果
香港:10.9港元5个
内地:5元/个

日本万字天然酿造酱油1L
香港:34.9港元
内地:62元

帮宝适特级棉柔M码
香港:102.5港元
内地:109元

千足金
香港:362港元/克
内地:364元/克

相关新闻
涨涨涨!100元在中国还能买到什么?
姜维平:薄熙来渲染物价,煽动社会动乱?
周晓辉:大陆谁不是弱势群体?
物价飙涨民间苦:将日三餐改“两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