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抗暴方興未艾 強人卡扎菲也自危

人氣 3

【大紀元2011年0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平編譯)利比亞警方於15日夜間驅散聚集在利比亞第2大城班加西(Benghazi)的抗議人潮時,雙方爆發衝突,至少38人受傷。這是受到嚴密控制的利比亞首次傳出衝突場面。

在示威者與警察和政府支持者爆發衝突後,16日,利比亞人在互聯網上發出了「憤怒之日」號召,呼籲本週四(17日)發起全國性反政府示威。

利比亞人上街反獨裁

《今日利比亞》(Libya al-Youm)網站報導,利比亞警方15日以「武力」驅散聚集班加西一處警崗外的數百名抗議人士,這些人在警察局前高喊(政府是)「貪腐的執政者。」

利比亞《區瑞那》《Quryna》新聞網引述目擊者說法報導,15日晚間的班加西先是反政府派與支持政府派人馬爆發衝突,接著安全部隊介入,利用噴水柱、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等手段驅散示威者,群眾則向警方投擲石塊。

即時新聞網《阿曼那拉》(Al-Manara)指出,這次抗議活動是由2006年班加西一場伊斯蘭集會14名罹難者的家屬所發起。他們聚集警崗外,要求釋放他們的律師塔貝爾(Fethi Tarbel)和發言人。據報,因不明原因遭逮捕的塔貝爾,在群眾施壓下已獲釋。

稍後,示威群眾越聚越多,以年輕人為主的示威人群,開始高喊「人民將終結腐敗」、「打倒腐敗分子」、「烈士之血不會白流」等反政府口號,還有示威者喊出了反對總統卡扎菲和總理瑪哈默迪的口號,之後警方介入驅散人群。

當局刻意塑造「河蟹」遊行

在突尼斯和埃及出現導致總統下台的抗議示威活動之後,利比亞當局顯得精神緊張,國家電視台特地播放了利比亞各地一些城市出現的親政府示威活動畫面。

官媒也只報導了15日支持卡扎菲的民眾在首都示威的消息,對反政府抗議隻字未提。

利比亞政府在首都和主要城市部署了更多警力,嚴陣以待。另一方面政府也於16日釋放了110名「武裝分子」,他們都被指控意圖推翻卡扎菲政權。

石油富裕國也遭失業難題

儘管利比亞石油蘊藏量達440億桶,為非洲之冠,且蘊藏54萬億立方呎天然氣。但掌權41年的卡扎菲也面臨與突尼斯和埃及相同的問題,包括高失業率、腐敗猖獗和殘酷鎮壓的安全部隊,都招致民眾的不滿。

卡扎菲宣稱利比亞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或者是人民共和國,但事實上他才是手握大權的人。

利比亞獨裁總統卡扎菲自1969年發動政變奪權後,已經當權41年。雖然,他表示自己也可能參加示威遊行,並宣稱,利比亞由一系列的人民委員會管理,但大部分觀察家認為利比亞是一個警察國家,大權實際由卡扎菲牢牢掌控。

據當地人表示,近期利比亞也飽受通貨膨脹之苦,物價大幅上揚,與去年相比,油、蛋、薑、蒜等基本食品漲幅超過了50%,甚至100%。

另一方面,83歲高齡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避居沙姆沙伊赫後,有關他命危的傳言滿天飛。埃及消息人士指出,卡扎菲和遭到罷黜的穆巴拉克16日下午3時通過電話,他稱自己與家人仍在紅海渡假地;而沙烏特官員16日則透露,穆巴拉克情況很糟,拒絕離開沙姆沙伊赫。

班加西親者之痛

1969年利比亞政變時,班加西人民本來就不支持卡扎菲,之後又享受不到太多石油收益,加深民怨。

1996年在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惡名昭彰的阿布‧薩利姆(Abu Salim)監獄事件中,上千人因拒絕獄中的不人道條件遭屠殺,有許多死者的親友就住在班加西。 @

相關新聞
突尼斯前總統安全局長被捕  軍隊維安趨平靜
突尼斯示威持續 總理承諾選後退出政壇
「茉莉花革命」燃燒 約旦政府被解散
茉莉花革命方興未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