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貴族 民眾談論中國有無上流社會

人氣 13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近日法國媒體報導稱,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400億歐元。儘管貧富兩極分化加劇,波斯頓諮詢公司預測三年內,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不過很多人表示,中國富豪們無論穿戴什麼都無法成為真正的上流人。相對於西方上流社會肩負的文化和道義責任,中國最多只有上層社會,而無上流社會。

僅在英國聖誕期間,中國遊客就花費了10億英鎊購買奢侈品,「震驚」倫敦商界。據《廣州日報》調查,多達5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已經存在一個上流社會,不過人們對上流社會的定義卻大不相同。在問卷調查中,選擇上流社會意味著「虛榮」的佔了8.7%;偏向於外在內容的「高級社交圈」、「高貴的形象」、「對精緻生活深有研究」和「高尚的禮儀規範」分別佔了29%、11.2%、13.4%和14.6%;偏向於價值觀層面的「更多社會責任」為23.1%。

2008年《新週刊》推出了一個封面故事:扮「上流社會」。文章認為:「中國無上流。相對於西方延續百年的上流貴族制,所謂中國的上流社會只能是一種形容,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社會形態。他們中包括權貴、新富、知識精英、藝術家與娛樂明星等以低調謙稱的人群。他們自謙是半上流社會,其實充其量是『扮』上流社會。因為上流社會講的是文化和責任方面的屬性,而上層社會是按地位和權力來劃分人群的。」


財富並不代表身份。(網絡圖片)


西方上流社會承載文化與責任

三、四百年前的歐洲,當平民在財富上晉陞成為新貴後,他們在地位上卻無法贏得社會的尊重,因為財富並不是身份的象徵。在傳統觀念中,貴族之所以「貴」,不僅是因為他們有錢,還因為他們對自己統治的社會承擔著一種家長式的責任。

為了證明自己的社會價值,新貴們大量從事「虧本買賣」:革新技術、修建基礎設施、從事福利事業、爭當公共領袖,為平民爭取權益。在經濟上獲得了對貴族的明顯優勢後,新貴富人們馬上就發展出自己的新格調:節儉。他們模仿貴族修建鄉間別墅,卻明顯突出樸素的風格。他們日常的生活開銷也是體面而節制,他們甚至在媒體上刻意炒作貴族的奢華,并用自己勤奮、簡單的生活方式與之進行對比。

最終他們形成了新型的上流社會:同樣是有錢人,「但我們對社會更有益」。這種節制、負責的上流文化,特別是在一些新教國家,逐漸演化成了統治文化,主宰著現代上流社會和中產階級的道德。在許多發達國家,富人自己花錢小心翼翼,但給社會捐款則爭先恐後。在美國人們談一個體面的富人,很少談他或她住什麼房子、怎麼花錢,而是談論這些人都捐了什麼。

中國上層:有錢露在外面

歐洲新貴用承擔責任的方式,在道義上讓自己更加合法,而中國新貴則用獲得權力認可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財富。在中國,每當有一個階層或者一個富起來的人,首先想到的卻是向權力尋求庇護,獲得權力的認可,在中國的新貴們看來這樣才更具有合法性,也更有保障。

有人說,因為中國自古以官為富、以官為貴,所以中國很難有西方那種上流社會。「如今的中國富人,瞄準國際的奢侈標準鬥富,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在國際上不被西方上流社會所接受,於是更要爭著擠入人家的圈子,非要花錢給人家看,殊不知越是這樣,自己就越成了文明的上流社會的賤民。」

外國上流社會是看不見的階層,而中國「上流社會」習慣把地位穿在身上、頂在頭上。一位美國藍領這樣對比說:「西方富人的豪宅,大多建在遠離人群的地方,他們喜歡隱匿在山裏,要麼就遠走希臘或加勒比沿岸的小島,他們往往『謹慎得幾乎一言不發』。他們壓根就不想讓人知道他們的存在。而中國人相信,自己的衣著與消費方式能充分展示你的身份和社會價值,他們習慣把成功和金錢穿在身上、頂在頭上。」


中國貧困兩極分化。富人們為炫耀,爭相購買奢侈品。(網絡圖片)


中國富人:「有錢沒勢不如窮」

自古對於權貴與盜賊而言,富人無疑是搶劫的對象。歷史上不僅有專門劫富的「抄家皇帝」,更有打劫富人而流芳千古的草寇。而且每個新王朝、新政權的產生,其合法性都確立在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基礎上,造反者「放糧」,篡位者「分地」。富家用幾代人努力積累的財富可在一夜間化為烏有,甚至搭上身家性命。所以人們說,「有錢沒勢不如窮」。

古語講,有恆產者才有恆心,沒有安全感,無法造就真正的上流社會,中國貴胄有「改朝換代」之大限,財富有「不過三代」之宿命;中國難以產生類似歐洲那種比比皆是的世代相襲的家族莊園,顯然是官方「患富」和民間「仇富」的結果。

如今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富人新貴們,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向來無所建樹,甚至這群人連階級都稱不上。沒有恆產,他們只能走「撈、花、逃」三步棋。「中國沒有上流社會,只有上層社會,因為上流是文化和責任屬性,而上層是地位和權力屬性。」


圖為唐朝的上流貴婦們。(網絡圖片)

當今中國沒有上流社會

其實翻開中國歷史,中國曾經有過承擔道義的士大夫階層,也有過富豪名流的上流社會。很多人把中國上流的消失歸罪於中共對文化的破壞。「文革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中國的貴族早就成跪族了,上流社會的根早就斷了。而活躍於時尚界、上流階層的所謂豪門、名媛無非就是權貴和資本結合的受益者。他們嚮往歐美但身在中國,他們掛靠歐美又在中國顯擺。他們有的只是形,而無歐美上流社會的魂,更無中國傳統貴族的根。」

「上流社會至少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有民眾評論說:「在中國的城市中,能找到種種『上流美』的痕跡,不擇手段擠入上流的富人們,惟獨沒學會上流的精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頂天立地,是謂上流。可我們看到的往往相反:富貴必淫,貧賤必移,威武必屈。」

中國最大右派章伯鈞的女兒、《往事並不如煙》的作者章怡和女士,每次去醫院看望朋友,都會親自下廚,備齊四樣菜品送至病房。她認為,對美食的熱愛和研究以及擁有一手好廚藝,是大家閨秀的必備。在她看來,「北京的四合院都應該拆掉,現在的人不配住。」她的一本書名就叫《最後的貴族》,言外之意,現在大陸再也沒有精神貴族了。

相關新聞
在上流社會里--談英式宴客之道
諷刺上流社會虛假 香港劇團快樂王子本週上演
許純美上電視節目 分享上流社會教戰守則
亞曼尼不止是上流社會的夢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