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府各大學迅速自埃及撤學生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楊飛美國華盛頓DC編譯報導)據美聯社1月31日報導,邁克爾.里肯(Michael Riecken)離開埃及的正是時候。

里肯23歲,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四年級學生,主修近東研究(near eastern studies),他是一個考古隊的成員。當親民主抗議活動在埃及的首都開羅(Cairo)爆發時,該考古隊正在埃及的盧克索(Luxor)做挖掘工作。

但是里肯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同系的另一位大學生並不需要被疏散,他們已經打算於1月28日(週五)離開,所以他們的旅行計劃沒有被中斷。 里肯週四晚上住在開羅市郊吉薩(Giza)的一家酒店,他沒有查看任何示威活動的第一手資料,而是依靠從新聞帳戶中得來的消息。

週一(1月31日)里肯駕車自新澤西州普蘭菲爾德(Plainfield)的父母家中返回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途中,他通過電話告訴美聯社記者:「在埃及我從來沒有感覺到一點兒不安全。」

儘管如此,里肯說他同意約翰霍.普金斯和中大西洋地區的其他大學所做出的決定:疏散停留在埃及,處於已經為期一週的抗議活動中的學生,該抗議活動可能會推翻埃及政府。其餘成員,包括考古隊教授和幾個研究生,已經訂於週二搭乘包機返美。

埃及警方剛開始時與示威者發生衝突,但上週五後幾乎就自街道上消失了,促使了一波掠奪、武裝搶劫、和縱火。官方公佈在暴動中死亡的人數有97人,數千人受傷,但根據目擊者的報導,埃及全國各地的實際死亡、受傷人數要高得多。

埃及軍方週一表示,將不會使用武力對付示威者。雖然處在反對派領袖倡議更大的抗議活動中﹐街道看起來卻較平靜。

美國各地區的大學紛紛表示他們正安排將學生、教師、和工作人員撤出埃及。

各大學以安全為理由將海外留學方案中的學生撤回。許多人在開羅的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上課,而該處市中心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正是抗議活動的心臟區。

里肯認為疏散是絕對必要的一步,因為總是潛在著意外暴力或盜竊行為。穆斯林兄弟會和其他極端主義組織確實把西方遊客和外籍人士作為目標。

里肯補充說,他認為埃及人民之間對美國人沒有敵意。他還高興地看到,示威者和軍隊已多次抵擋搶劫者試圖掠奪埃及國家博物館(Egyptian National Museum)內的珍貴文物。上週六一些年輕的埃及人還在士兵凌晨抵達之前,在博物館大門前形成人鏈,以抵禦搶劫行動。

他說:「這展示著他們的文化對他們自己而言是多麼重要,他們多珍惜他們的古跡。」

里肯是來自中大西洋地區、近幾天離開埃及的幾十個學生中之一。

特拉華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國際課程的副院長萊薩.格里菲思(Lesa Griffiths)表示,該校的22名學生和兩名教師週日已經搭乘商業客機返家。另一個 23歲在開羅作獨立研究的學生也預訂了週二的包機。

格里菲思說:「我們正在聯繫她,她很安全。」

格里菲思說,其他的學生分兩組返美,一組從開羅,另一組從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開羅的這組有10個學生和他們的老師,他們為了要趕上早上10點鐘(一夜間宵禁結束後的3個小時內)的班機,行程非常緊。

她說,看到他們送來的短訊說「我們在飛機上」,真是令人欣慰的。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宣佈週一下午,15名就讀於開羅的學生安全降落在卡塔爾(Qatar,位於波斯灣西岸的半島國家)的多哈(Doha),他們將暫時被安置在那裡的衛星校園。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表示,五名出國留學的學生已安全降落在雅典(Athens),還有其他的幾個人是從埃及繞道歐洲。少數留在開羅的學生也已經做了航班安排。

除了考古隊,約翰霍.普金斯也從彭博公共衛生學院(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疏散了 20餘位員工。兩名就讀於開羅美國大學的學生也計劃在週二登上包機。

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郡的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也自開羅美國大學撤離了唯一的一個學生。

七個馬里蘭大學就讀於埃及的學生,六個已經在週一返美或正在回家路上。有一個獨立註冊就讀於開羅美國大學的學生,還留在那裡。

馬里蘭大學發言人米爾瑞.威廉姆斯(Millree Williams)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將這位最後的學生平安送回家。」他補充說,一旦政治局勢穩定下來和人身安全沒有問題,該校將不排除派學生回埃及。

相關新聞
埃及民眾抗議總統競選連任
四名埃及醫生以跳塔自殺抗議減薪 
埃及警察驅散蘇丹難民抗議25喪生
埃及20多家報紙聯合停刊一天 抗議新媒體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