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NG杏仁酥 變身客家煎餅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4日電)客家人過年餐桌上少不了福菜、長年菜料理,但是苗栗縣1家麵包店,製作西點時弄錯配方,意外烘焙出福菜口味的客家煎餅,不僅口感大受好評,還獲選今年台灣燈會伴手禮。

業者蔡其宗表示,半年多前原本想要研發具有客家特色風味的杏仁酥,但在製作過程中,先是配方弄錯,少放了糖和麵粉,接著烤箱溫度控制又烤過頭,一連串的烏龍導致成品失敗,但是沒想到,NG杏仁酥卻意外造就嶄新風味的客家煎餅。

蔡其宗指出,NG杏仁酥無法上架對外銷售,但又覺得丟掉太可惜,乾脆留下來讓員工和家人當餅乾吃,卻意外發現「滋味不錯」,於是麵包師傅不斷嘗試,歷經半年時間,研發製作出福菜、桔醬、東方美人茶和擂茶口味等一系列的客家煎餅。

麵包師傅劉富祥先將油、糖、蛋白、麵粉充分混合、隔水加熱,隨後加入芝麻、杏仁片攪拌均勻,放入模型做成餅乾基底,接著就可以按照不同需求,添加福菜、擂茶或金桔等材料,變化出各種口味。

劉富祥指出,福菜屬於高鹽分醃製食材,加入餅乾烘焙過程中,味道容易改變,鹽分不易掌握,餅乾也常發生回軟現象,充分考驗技術,最後是將福菜放進果汁機打碎,再脫水烘烤,擷取福菜的纖維菁華,灑在僅0.5公分厚度的煎餅基底上,經過30分鐘的高溫烘烤,終於成功鎖住福菜香氣,甜中帶鹹的風味和煎餅本身相得益彰。

為了做市場調查,業者讓每個來店客人試吃,有顧客吃了相當驚訝,「福菜竟然能做出這麼棒的餅乾」,後續更成功獲選為2011年台灣燈會伴手禮。

蔡其宗說,自己雖然不是客家人,但長年在客家庄開店做生意,身邊朋友和服務的消費族群大多是客家籍,多少被感染「勤儉、不浪費」的美德,沒想到這次將錯就錯,反而有特別收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