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小時3次6級地震 輻射水入大海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23日訊】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受到3月11日強震及海嘯的侵襲,造成輻射外洩,在連日搶修下,當地時間22日晚3號機中央控制室的燈光亮了,這是3號機中控室11天來首度恢復照明。至此,日本緊急救援工人已成功地將電纜接上所有六座核反應堆。日本核災現轉機,不過消息稱,三號機組水池開裂,漏水問題嚴重,而福島附近海水放射性物質嚴重超標。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一名高階官員賴恩茲(James Lyons)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遭災難重挫的福島核電廠仍有輻射外洩,不過確切來源不明:「我們繼續看到該核子設施散放輻射……問題是確切來源為何?」目前整體的情況仍「相當嚴重」。

同一天,日本東北地區又發生3次6級以上的地震,目前沒有人員傷亡報告,當局也沒有發布海嘯預警。美國地質勘探局說,從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2日上午7時18分(東京時間22日下午3時18分)起,日本東北部先後發生3場6級以上地震,2個半小時的時間裏,有2場里氏6.6級和1場里氏6.4級地震在日本東北地區發生。東京時間22日下午3時18分,日本本州島東部海域發生里氏6.6級地震,震中位於日本福島縣盤城市以東約274公里處,震源深度約26.5公里。
  
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截止到目前造成2.1萬人遇難及失蹤。地震還導致日本福島核電站起火、爆炸,並產生放射性物質洩漏,引發日本民眾和國際社會對輻射物外洩的關注。

東京消防廳:輻射水入大海

日本福島核電站附近海水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嚴重超標。放射性碘的含量是日本政府設定標準的127倍,而放射性銫的含量則超標25倍。據日本NHK報導,輻射水流入大海,對於沿海漁業的生態恐造成重大衝擊,當地漁民也人心惶惶,而美國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也在21日駛離橫須賀港。
  
據透露,空氣中及瓦礫上的放射性物質可能通過雨水沖刷後被帶入海水中,而注水工作也可能使放射性物質滲入地下後,進一步流入海中。由於此前從未在海水中檢測出如此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東京電力公司認為這一情況是由核電站事故造成的。關於對環境及海洋生物的影響,該公司表示「目前尚無法測定和評估」。

東京消防廳表示,在核電廠注水過程中,達成降溫目的的「輻射水」,有部分可能已注入大海之中。

遭核污染都縣增至9個

此前,因蔬菜、水和牛奶中檢測出的輻射物質超標,引起了日本國內以及國際社會的緊張。亞洲各國當局本週都在加強自日本進口物品的檢測。

日本共同社報導,IAEA人員近日挑選10多處地點,進行土壤與大氣監測,其中在核電廠外約20公里的浪江町,測得每小時161微西弗的輻射,是正常值的1,600倍;至於核電站方圓50至70公里的土壤,也出現高於正常值的輻射量。IAEA設定的正常輻射量為0.1微西弗,IAEA 表示:「測得的數據偏高。將繼續關注後續發展。」據悉,距離核電站52公里的二本松市測得的輻射量為4.2微西弗。
  
茨城縣北部的日立市驗出每公斤菠菜含放射性碘5.4萬貝克勒爾,是日本標準的27倍;銫含量1,931貝克勒爾,接近日本標準4倍;千葉縣旭市的茼蒿、群馬縣伊勢崎市的菠菜和高崎市的芥菜,都驗出放射物超標。

日本文教省公布說,首都東京地區的輻射塵大為增加。該省公布的數字顯示,東京新宿每平米檢測出5,300貝克勒爾的銫137、32,000貝克勒爾的碘131,此一數值約為前一日的10倍。但是文教省認為,輻射量尚未達到影響健康的地步,也暫時還沒有長期監測的必要。
  
日本全國驗出自來水有放射性物質的都縣由6個增至9個,分別是東京都、櫪木、群馬、埼玉、千葉、神奈川、新潟、福島和茨城。
  
日本出口水果、蔬菜、乳製品和海鮮,出口最大市場是香港、中國大陸和美國。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表示,食物遭輻射汙染問題比預期還要嚴重。WHO西太平洋辦公室發言人柯丁利(Peter Cordingley)表示: 「當初我們以為輻射問題僅限於20到30公里範圍內,不過,這比大家原先預料還要嚴重很多。可以大膽假設,部分受汙染產品已流出受汙染地區。」

3種輻射物質 銫137令人憂

專家最擔心3種輻射物質,分別是碘131、銫134與銫137,這3種物質在多年後可能會導致各種不同癌症。
  
銫137尤其令人擔心,因為銫137會停留在環境中,可能會破壞環境好幾百年。銫137要花30年,輻射強度才會減低一半,也就是專家說的「半衰期」。依照這種速率,銫137至少要花240年,才能耗盡所有放射能。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李天立說:「銫137會存在好幾百年。如果接觸到銫137,會有痙攣與非自願性肌肉收縮的情況,可能會無法走路。曝露在高劑量銫137下,也可能損害人體的DNA,在往後引發癌症。」
  
不過,一些專家強調,目前無需恐慌。日本週末在菠菜檢測到的銫137濃度,平均為每公斤含350貝克勒爾,遠低於歐洲聯盟的安全基準——奶製品上限1,000貝克勒爾以及其他食物1,250貝克勒爾。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醫學院的醫療放射學資深講師戴布(Pradip Deb)說:「貝克勒爾就像是原子。」
  
他說:「1公升的牛奶有好幾十億到好幾百億個原子……這只是其中的350個。」
  
銫134的半衰期為兩年,大概要20年才會變成無害。
  
戴布說:「我們無法控制輻射,輻射已經在那裏了,不過可以採取預防措施(80天內不要食用任何遭碘131污染的輻射食物)。」

第二和第三核反應堆數度冒煙

來自現場的消息說,21日晚發生的第2和第3核反應堆數度冒煙問題,在22日上午基本上消失。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的東南側冒出灰煙,但是沒有聽到爆炸聲。東電公布了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反應堆冒煙照片。
  
救災指揮部認為,第3核反應堆冷卻水池可能已經出現了較大的龜裂,漏水問題比較嚴重,需要不停地給冷卻水池加水,以避免池水消耗導致燃料棒的裸露,致使高濃度核輻射量的產生。3號反應堆是6座反應爐中最緊急的1座。3號反應堆是唯一用含有核輻射物質鈽的反應堆,鈽毒性非常高,半衰期非常長,放射性是鈾的30,000倍。
  
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水至今已過三天,核電站內的核輻射量出現較大幅度的減少。東京電力公司在距離2號機組約1公里遠的正門附近進行了輻射量監測,21日下午2、3號機組冒煙後傍晚一度超過1,900微西弗,隨後不斷下降,22日早晨已低於300微西弗。東京消防廳將在過些時間再次實施對第3核反應堆冷卻水池的放水。

首次空氣檢測:最少有五種輻射物

東電上週六在核電廠內,進行核電廠爆炸以來首次空氣檢測,結果顯示廠內最少有五種輻射物,包括碘131、碘132、碘133、銫134和銫137,當中碘131的濃度超標五倍,其他則低於標準。人體吸入這種空氣,可能會產生內照射的危險,即輻射物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內,所發出的射線在體內照射,對人體組織和器官造成傷害。

580人自願加入「50壯士」隊伍

為阻止福島核電廠事故演變成大浩劫,日本一批「無私」的工人願意犧牲自己、挽救千萬人的性命;而這群志願投入工作的「壯士」,人數正不斷增加。據報這批壯士已增至580人。
  
日本受損核電站電纜已修復,技術人員正進一步測試重啟核反應堆的冷卻系統,防止核燃料過熱。福島核電廠目前正需要工人接駁電纜、檢視機器,指示消防員瞄準何處注水冷卻反應堆。這些工作都必須在有毒的環境中進行,但越來越多的「壯士」志願回返核電廠。當中除了東電人員,還有來自東電工業、東電環保工程、核反應堆製造商東芝和日立製作所的員工。
  
週一日本媒體報導說,加入福島「敢死隊」的一名工程師表示,擔心是「免不了的」。他說:「當然,我可以拒絕到福島,家人都希望我別去。但我做了決定。」
  
一名30幾歲的技師告訴僱主東京電力公司,他將全力以赴,鞠躬盡瘁。
  
營運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證實,曾暴露於超過100毫希(millisievert)輻射、足以危害健康的工程人員,由前日所報的6人增加至13人,當中一人須送院,其餘仍留守崗位。
  
這批無名英雄保護裝備不足,保護衣有縫隙,雖然廠房內有白米、餅乾和魚可吃,可是精神壓力大,根本吃不下、睡不好,儼如孤軍作戰。但即使孤單,他們不言放棄。東電一名高層說,他們當中有一人承諾:「我會工作至極限。」
  
《讀賣新聞》指美國贈送的10,000件防護衣,最快在日內運抵日本,相信很快可送到「福島50人」手上。 ◇

相關新聞
日本農作物檢測出放射性物質 亞洲各國急因應
震後十天 死亡失蹤近2.2萬
輻射問題超預期 世衛促日速禁售
美發放碘片給在日僑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