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倫:當世界經濟遭遇日本大地震

張經倫

人氣 3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31日訊】日本史上最強的地震,除了給日本帶來大量死傷和廢墟外,對在經濟衰退期中苦苦掙扎的日本,和剛剛開始恢復的世界經濟來說,影響同樣深遠。

3月11日一場芮氏規模9大地震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無助的日本國民死傷慘重,地震引發的海嘯席捲沿岸,災後的日本,滿目瘡痍。然而禍未單行,核電廠爆炸導致的核洩露給日本再罩陰雲,甚至波及世界。

這被稱為日本史上最強的地震,除了給日本帶來大量死傷和廢墟外,對在經濟衰退期中苦苦掙扎的日本,和剛剛開始恢復的世界經濟來說,影響同樣深遠。

資本市場與期貨市場率先波動

當今世界,任何一場人類的災害,反映最快的似乎並不是救災部隊,而是敏感的資本市場與商品期貨市場。地震發生後,日本股市出現斷崖式下跌走勢,日經225指數終盤報收於10254.43點,跌幅1.72%,隨後幾日,股指連續下跌。

全球股市皆受波及,亞洲股市普遍下跌,歐洲三大股指盤中跌幅接近1%,另外,全球商品指數———CRB指數盤中一度跌逾0.6%。受災後保險賠付的影響,保險商類股票領跌,世界最大保險公司之一的瑞士再保險公司股價開盤更是暴跌8%。

全球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應聲全線下挫。在期貨市場,受中東亂局影響而飆升不止的國際油價顯著回落;小麥和玉米期價也分別跌至多日來的低點;由日本把握定價權的日本橡膠期貨更成為下跌幅度最大的大宗商品。受日本兩家最大的汽車公司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停產決定的影響,11日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橡膠期貨價格跌破每公斤400日圓的關鍵支撐位。

強震之後,原油也應聲而跌。地震催生了黃金的短期上漲行情,黃金受避險需求推動價格走高。在日本地震對全球經濟影響不明朗時,投資者紛紛加大黃金投資以求避險。

貨幣市場上,出於對日圓回流日本國內進行基礎建設,以及保險理賠、災後重建等預期,日圓成為各路資本阻擊的目標,一周內迅速升值突破二戰以來的新高。儘管日本央行迅速向市場多次注資,但總額達38萬億日圓的投放額仍然顯得緊張,不排除日本政府未來干預匯率市場。

全球汽車產業的「震動」

日本的汽車工業長期居於全球霸主地位,業界估計,2010年日系品牌全球汽車產量接近2300萬輛,約占全球汽車總產量的30%左右,是美系品牌的一倍多,佔據全球汽車產業最大份額。然而保守的日本人對核心技術的看護始終小心,汽車的國際化遠不如美國,豐田有四成、馬自達有七成的生產能力在日本國內,許多汽車的核心零件均由日本生產。

而日本汽車零件廣開市場,不光是日本車,很多美國車也用日本零件。如雪佛來某型號車用的 變速箱即為日本造。

日本的地震導致包括三大車廠——豐田、本田和日產在內的日本汽車製造商紛紛於地震後關閉了全部工廠,並且至今還沒有重新啟動生產的計畫。這令全球汽車產業感到「震動」。由於面臨斷供的威脅,全球依靠日本生產零件的汽車廠商倍感焦灼。

儘管地震對日本的汽車工業會有一定的打擊,令其市場份額減少,但經濟學家綦彥臣並不認為全球汽車業會受影響,「全球汽車產業產能本身已經過剩,其他國家也會補上,比方美國、歐洲國家,而日本一些汽車的零件生產其實也已轉移到海外。」

糧食、石油等價格受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第三大大豆進口國及第五大小麥進口國,日本對糧食的需求對國際糧價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日本是水稻主產國之一,儘管地震和海嘯對日本水稻種植影響有限,被破壞的畜牧業也暫時影響了日本糧食的進口量,但如果日本的核洩漏污染到稻米的生產,全球糧價上漲之勢將如火上澆油。綦彥臣認為,如果日本核洩露問題處理不好,全球糧價最少將再上漲5%。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費國,原油消耗量約為437萬桶╱日,占全球總消費量的5.22%。由於國內缺乏石油資源,因此日本石油消費完全依賴於進口。同時,日本還是全球第四大煉油國,日加工能力為462萬桶。目前日本國內至少有五家煉廠受地震影響而關閉,這些煉廠產能相當於日本總煉油產能的四分之一左右。

地震後,出於預期日本生產受阻將導致的需求下降,國際能源產品價格快速下挫。但未來的災後重建,將對石油有巨大需求,這必將推高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和油價上漲。高盛在3月11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若日本強震後該地區整體的電網基礎設施未遭到永久性的破壞,那麼這一災難對大宗商品產生的主要影響為兩方面:一方面,對殘餘燃料油和裂解柴油、液態天然氣、英國NBP天然氣以及大米價格構成上行壓力;另一方面,對裂解石油、迪拜原油相對其他等級原油的價差構成下行壓力。

此外,全世界家電中使用的蕊片,約五分之一是日本生產,現在也面臨短缺而漲價。分析人士預計,鋼材及鐵礦石的價格也會受日本多家鋼企停產影響,價格上漲,日本災後重建需求將會推動有色金屬價格上漲。

廢墟上的希望

未來的日子,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重建將涉及數以百億甚至千億美元計的資金投入,這將給世界經濟注入活力,令尚未從金融危機中走出的世界經濟受到少許刺激。

日本這次在災難中最離不開的是美國。美軍是這次除日本自衛隊以外最大的救援力量,大批的美國核專家也迅速趕往日本,相信以後日本對核電站的洩漏處理方面也會更多的依賴美國。美國也聲明,不僅會短期提供一切可能的手段幫助日本,而且長期也會盡力幫助日本重建。兩國的同盟關係會令美國獲得更多的重建項目。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提振經濟的契機。

有理由相信,歐盟對日本的重建也不會忽視。

在過去十多年裡,日本的經濟持續低迷,這次震後重建帶來的經濟刺激,將是日本經濟復甦的希望。有經濟學家預測,重建短期對日本GDP的拉動將達到1%甚至2%。而震後對重建物品如水泥、建材、鋼鐵等的需求,也會令東南亞國家有所受益。◇

本文轉自第216期【新紀元週刊】
http://mag.epochtimes.com/b5/218/9193.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能源研究報告:天然氣資源供應充足
日本地震和核危機衝擊全球經濟
外部因素難以改變美國復甦軌道
胡少江:日本地震的經濟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