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缺水抗旱大作戰 教授:高台水庫、重要水庫民生專用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建霖台灣桃園報導)全台面臨限水抗旱危機,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吳瑞賢表示,面對水資源需求不斷上升,氣候條件逐漸惡化,他提出推動「高台水庫」、重要水庫「民生專用」兩項具體建議。希望作為政府未來黃金十年水資源政策的改善方向,以擺脫缺水夢魘!

現任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學術活動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吳瑞賢,去年發表「當前水資源質與量之政策改善建議」,明白指出台灣現階段的水資源設施已無法滿足未來用水需求。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研議中之「台灣地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推估,未來需開發約每天125萬噸之水量,始能滿足未來節水中成長之用水需求。

他說,近十年來,因全球溫室效應日漸加劇,導致極端氣候現象頻仍,極端豪雨沖刷集水區土壤,導致水庫嚴重淤積,光是93年艾利颱風、98年莫拉克颱風即造成石門水庫、曾文水庫及南化水庫等三座台灣最重要之水庫淤積1.53億立方公尺,約佔全國現有全部水庫有效容量7.5%,嚴重影響水庫所在地區供水能力。加上氣候變化如北部降雨天數每年少了近一個月,自然供水能力大受考驗。

為讓現有水庫有喘息機會,有效解決水庫陳年砂石淤積,他建議在石門水庫上游興建「高台水庫」。新水庫興建後,可攔水、攔土石及砂,對於延長石門水庫壽命絕對有加分作用。

吳教授以石門水庫為例,該水庫興建之初,公共給水僅為每日10萬噸,迄民國98年已達每日140萬噸,早已不敷所需。且早年設計之水庫多屬在槽水庫,集水區沖刷之泥沙均停留於水庫之中,不僅造成下由海岸土地侵蝕,同時水庫嚴重淤積,亦嚴重影響供水功能。

吳教授也建議石門和曾文等重要水庫「民生專用」,農業原則上避免使用水庫水灌溉,配合政府給予適度補貼水利會與農民政策。他說,台灣地區水利設施在日據時代幾乎皆由私人興建,後來部分由政府與水利會出資興建,因此政府水權之核發予農業部門之用水量迄今仍佔全部可用水量超過7成以上。他建議國內幾個重要水庫,應以民生為第一考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