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這一次會不一樣

揭開經濟世界的面紗:這一次會不一樣

王 暘

人氣 1
標籤:

不論是古老的荷蘭鬱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近代的美國二○年代股票泡沫、七○年代石油美元貸款泡沫、日本八○年代金融泡沫、亞洲九○年代金融泡沫、拉美九○年代貸款泡沫、美國九○年代網路泡沫,其本質都是一樣的。而泡沫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幾乎和現代金融同步發展。

所有的泡沫的規律,不外乎是資產非理性地價格飛漲,之後在瘋狂下跌。由於歷史上的泡沫數量數不勝數,經濟學家對泡沫早有研究。

他們認為,泡沫可以分為五個階段。首先出現的是變革。

這個變革可能是實體經濟的創新,比如發明了規模化生產汽車的方法或藉由網路將個人與電腦連在一起;變革也有可能是金融經濟的發明,比如透過更高深的經濟調控或者發明金融產品,讓市場不再跌宕起伏,而是長期高漲。

在出現了變革之後,人們通常的反應是驚喜。實體經濟的創新讓人們的生活品質有了大幅的改善,而金融經濟的發明則讓人們的荷包鼓起。誰會反對這兩個結果呢?

然而,僅僅是因為有了變革和欣喜,不代表泡沫就一定會發生。在二○世紀初期,傳奇人物亨利•福特曾經希望摩根銀行能夠為自己提供一筆貸款,以便有足夠的資金來發展新興的汽車行業。

但是,他的這個要求卻被摩根銀行拒絕了;原來,一貫以保守傳統著稱的摩根銀行認為汽車只是雕蟲小技,是富人的玩物,將來不會有大前途。

即使在看到人們瘋狂買車、企業家瘋狂建廠後,摩根銀行依然認為人們對汽車只有三分鐘熱度,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鐵路上來。

這次錯誤的判斷險些讓摩根錯過美國經濟之後數十年的騰飛。像汽車這樣的變革,能夠帶來欣喜的反應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價格增長也是應該的,因為生產力的確增加了。

而泡沫之所以難以判斷,就是因為有時真的會出現像汽車這樣能夠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發明。

這時,如果人們選擇墨守成規而不是勇敢創新,不但會像摩根一樣喪失發財的機會,更大的可能是從世界的舞臺中消失,就好像馬鞭生產商在汽車出現後消失了一樣。

因此,僅僅是因為變革和欣喜的出現,還不一定能夠確定是否有泡沫。真正測量泡沫的尺度,是泡沫是否能夠達到第三個階段:瘋狂。

而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出現的創新真的能夠改變現有格局,也不代表肯定不會出現泡沫。

比如像資訊產業的確提高了人們的生產力,並從根本上改變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網路最後也造成了泡沫。

這是因為人們有時會過於迷信變革帶來的新格局,認為一切的經驗和規律都做不得數,所有資產無論如何飛漲都是正常的。

而這也為判斷是否是身處於泡沫之中增加了難度。究竟什麼地方是欣喜和瘋狂的臨界點,誰也說不清楚。從根本上來說,瘋狂只是欣喜的延伸。

人們開始認為,汽車或電腦的出現,可以大幅提高人們的生產力,讓世界真正進入物質文明豐富的階段。

而金融工具的普及,則能保證人們的投資不再有風險或不確定性,保證只要投資就能穩定地賺錢。

而且,由於「身在此山中」,一般身處於泡沫中的人都很難意識到周圍人們的瘋狂,並且也因為環境的薰陶,開始認為資產價格的上漲永不停止。

然而,生性謹慎的人一般會記得以史為鑒;他們堅信,變革雖然能夠帶來創新和發展,但不會徹底地改變世界的格局。

世界會變得更好,但遊戲規則依然如故。如果大家漸漸地不這麼認為,那麼就可以算是進入瘋狂階段了。

傳說中,甘迺迪總統的爸爸老甘迺迪在一九二九年華爾街崩盤之前出售了自己全部的股票,而他的投資顧問竟然是位擦鞋的男孩。

在擦鞋時,老甘迺迪聽到小孩們興奮地說他們也要去投資股票,然後很快就會成為百萬富翁。

老甘迺迪深信,無論金融業怎麼發展,風險和不確定性都是存在的,因為即使是對經濟最了解的大師們在投資時也如履薄冰,並且誰也不能保證只賺不賠。

因此,到了擦鞋小孩都認為投資股票是萬無一失的時候,說明瘋狂期已經來臨,該是退出股市的時候了。

老甘迺迪等人開始懷疑之前的瘋狂,意謂著泡沫已經度過了瘋狂期的巔峰,開始進入第四個階段:疑慮。這時,大家開始懷疑,變革帶來的革命,是否真的會有那麼大的功效。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擦鞋男孩都在談論投資,於是他們也加入了老甘迺迪變賣資產套現的行列。

而大家爭先恐後地變賣資產,也就代表著泡沫進入了第五個階段:崩盤。由於泡沫是靠人們非理性的投資膨脹起來的,一旦人們頭腦清醒過來,發現變革的意義被誇大了,人們曾經是那麼瘋狂,泡沫也就支持不下去了。

雖然每一次人們都會認為自己經歷的泡沫與原來不同,認為這次的瘋狂期待能夠得到實現,但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泡沫最後都只有崩盤的下場。

泡沫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雖然相輔相成,但兩者節奏並非完全合拍。有時實體經濟會發展過快,導致金融經濟跟不上,使得缺乏資金影響了發展速度。

但在現代社會,更多的時候是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導致了泡沫中我們可以看到的資產價格遠勝於資產盈利能力的現象。

而這種脫節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在現今這個動盪之際,我們只需要環顧四周,就能看到尚未解決的美國房地產泡沫,為世界實體經濟帶來的實質性的傷害。@(待續)

摘編自 《經濟的邏輯:從個人、企業到國家,為你揭開經濟世界的面紗》臉譜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早餐店的小鳥
貶值的錢
貶值的錢 人氣 1
法蘭克福黑綠政府定型 欲打造綠色城市
通脹難控 中國央行宣佈上調存准金 專家分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