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泥滾泥 螃蟹魚死光 漁民夢碎保命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由於洪湖見底,湖北荊州洪湖漁民的漁船陷入淤泥,高溫、暴曬導致數萬到十幾萬元的漁船近報廢,漁民被迫出湖上岸,在安置點靠救濟度日,精神頹廢。目前洪湖中螃蟹魚已死光,成片的螃蟹屍體,散發腥臭味。投資數十萬甚至百萬的養殖戶損失殆盡。「這次是滅頂之災,只能先把命保住。」昔日的洪湖水「浪打浪」,如今泥滾泥,漁民致富夢破碎。對於這次乾旱的原因,受訪的民眾表示,越來越意識到三峽大壩從中起的負面作用,「人禍大於天災。」

不上岸只有「渴死」漁民頹廢

據長江商報報導,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乾旱,水量已不到往年四分之一,53萬畝洪湖平均深度只有30多釐米,大片湖面乾涸見底,3千多戶漁民的船家擱淺。

近日,洪湖市一位受訪者對大紀元記者表示,自己平時喜歡釣魚,沒過幾天發現當地的大河小溝和魚塘的水都乾了,洪湖也乾到底了。洪湖裡螃蟹死屍成片。「長江的水位很低,往年這個時候長江的水很多,現在的長江航道很窄,指望不上長江了。」

據悉,湖北荊州洪湖市螺山鎮從事養殖的漁民共有550戶,1800人,全部住在湖區的船上,靠在湖區養殖為生。乾旱高溫使漁船底部出現裂縫——船隻報廢,成為一堆垃圾。一隻中等大小的船,價值8萬元以上,條件好的船甚至超過15萬元。村民徐寶勇說,光漁業新村現在就有20多隻船斷裂,有開裂跡象的,多得數不過來。

村民介紹說,從今年3月20日起,洪湖開始見底,到5月10日湖面幾近乾裂。旱情加劇,湖水越來越少,洪湖裡只剩淤泥,漁民泊船上岸,只能像推雪橇一樣用人力「推船」,往日幾分鐘的航程,數人推半個小時才能靠岸。曾經的「洪湖水浪打浪」,如今是泥滾泥。

守著洪湖,螺山鎮漁民未料有一天會因為缺水而上岸。5月19日,漁民被迫出湖上岸,因為戀家,有的漁民全家抱頭痛哭。但是,不上岸就只有一條路:渴死。村民們被安置在鎮福利院臨時安置點已熬過了10天。漁民沒有土地,沒有房屋。家當還在漁船上。

洪湖市螺山鎮一名幹部對本報記者表示,靠在洪湖捕魚為生的漁民現在完全喪失了生存的條件。「水都乾了,到哪裡去捕魚呢?漁民沒魚可捕,上岸也沒有家,很多漁民很頹廢,百無聊賴。」


湖底死去的魚(網絡截圖)

螃蟹魚死光 養殖戶大額投資賠精光

一位在洪湖市某信用社工作的受訪者對大紀元記者說:「在洪湖養魚養殖螃蟹的養殖戶損失很大,他們一般投資數十萬元建養殖場,現在沒有水源,養的螃蟹和魚都死光了,一個都沒剩。在整個洪湖是普遍現象。不僅是洪湖,整個乾旱地區都是這個情況。」

據漁民表示,幾年前遭冰災,湖裡的螃蟹凍死不少。去年發水災,魚苗都沖走了不少。洪災後,大多漁民絕收。災後漁民辦貸款,3年內還清。「貸款就是賭一把」,漁民徐保銀投資30多萬元養了160多畝螃蟹,指望著今年能豐收,可是……洪湖市統計稱,曾有1.6萬人一度被困在乾涸的大湖中。

湖中的螺山鎮新捕撈村漁民萬成剛是養殖大戶,有40畝魚塘,養殖螃蟹、魚等。這次旱災損失超過20萬元。他承包了3年,去年經歷洪澇災害,螃蟹和魚因缺氧死了很多,今年全部死光,損失慘重。萬家沒有養殖外的其它收入。漁民說,乾旱不僅使螃蟹魚全部乾死在湖裡,連家也陷在滿是泥濘的湖心。

大紀元記者去電荊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被告知甚麼也不能講。洪湖市水利局工程師對大陸媒體稱,如果旱情再持續一個星期,洪湖能被稱為湖的地方恐怕將全部消失。


湖底乾涸後,漁船隻能從極小的徑流上出入。(網絡截圖)

長江水無法倒灌

今年長江中下游的乾旱是近期的一個熱門話題,在近期的採訪中,談到乾旱問題時,專家、旱區民眾和網民均對三峽大壩在乾旱中所起的負面作用提出質疑。

旱區的民眾表示,通常長江的水位都比洪湖水位高,乾旱時應該是長江水倒灌,流向洪湖補水,但長江水位的低導致洪湖的水位比長江都要高,所有洪湖的水都往長江流。

一名政府工作人員也對大陸媒體提到:「在三峽還沒建成的時候,洪湖跟長江對灌。湖裡水乾了可以從長江補給水,長江的水乾了可以從洪湖補給水,有調節功能。今年長江水位相當低,倒灌不進來。這是今年旱情的原因之一。」

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是中國第七大淡水湖。受訪者大多表示,洪湖相當於長江的一個自然調節水庫。往年的這個時候,長江水位漲高,這個季節要準備防汛的。外地人已開始到長江等旅遊地區旅遊。但今年因老天幾個月沒下雨,長江三峽大壩又攔截上游來水用於發電,所以長江中下游的乾旱更加嚴重。所以民眾指出,這場乾旱實際是人禍,人禍大於天災。

網絡上有評論指出,中國乾旱的根本原因是中共「改革開放」後,急功近利,修建大壩是彰顯政績,又忽視小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

相關新聞
中國多個省市乾旱  洞庭湖出現罕見低水位
山東乾旱 農民靠天憐憫 也不信政府施恩
南方地區持續乾旱  湖北湖泊大幅萎縮
江蘇乾旱:湖底開車蝴蝶飛舞百姓吃「農藥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