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議員分治終結 芝中國城並入一選區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唐寅芝加哥報導)上週伊州議會正式通過了選區重劃方案,芝加哥中國城一帶被劃入同一個州眾議員選區和同一個州參議員選區,結束了原來由三個州參議員和4個州眾議員分治的狀態。「這是我們十年努力爭取到的結果,我們非常高興!」 ,中國城選區重劃的推手之一,「華埠更好團結聯盟」主席陳增華在6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6月2日,由八個華人社區主要機構組成的「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在華諮處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這一重大勝利。在新的選區規劃中,芝加哥南華埠九成以上的區域都被劃入一個州議會選區之內,包括 Pilsen, Armour Square, Bridgeport, McKinley Park, 以及Brighton Park的一部份。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這一帶的亞裔人口比十年前增長了50%以上,達到2萬7千多,絕大部份為華裔,而這個新選區總人口數超過10 萬,所以華裔比率近30%。


芝加哥大中國城地區人口變化:2000 和 2010

芝加哥大中國城地區選舉人口結構

據悉,新選區將於明年大選之後正式生效。新選區的州議員目前是Antonio Munoz (參)和Edward Acevedo(眾)。

培德中心執行主任吳常義表示:「(選區重劃)開創了華埠發展的新時代。」他說,他聯同華埠其他領袖將繼續努力,爭取在華埠增設一個康樂設施,一所高中和一個圖書館。

陳增華說,在聯邦選區重劃中,中國城仍然被劃在三個國會議員選區內,這三個選區議員分別是7區的Danny Davis,3區的Daniel Lipinski和4區的Luis Gutierrez。陳增華解釋道,相對於國會選區70萬人口,中國城幾萬人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華埠更好團結聯盟」法律顧問Theresa Mah解釋選區重劃結果(攝影:唐寅/大紀元)

由於華埠各機構領袖的積極推動,3月份伊州州長奎恩在華諮處簽署了一項選區重劃法案,將「社區少數族裔和語言需求」列入考量標準之一,這一法案被暱稱為「中國城法案」,為今天中國城正式劃入一個選區鋪平了道路。

陳增華說,爭取中國城選區重劃過程中,他們得以和多個不同族裔的團體協商,如非裔、拉丁裔等。「把這麼多不同利益團體團結在一起是非常困難的。」陳表示。他說,中國城新選區東部邊界為紅線地鐵線,這樣有眾多華人居住的Hilliard Apartments,即華人俗稱的「玉米樓」就被排除在外。雖然那裏有近兩百華裔,但另外超過半數居民是非裔,又不能把Hilliard的四棟樓房劃分成兩個選區,所以就不在其中了。

亞美學會(Asian American Institute)法律主任Ami Gandhi表示,她在爭取伊州其它亞裔社區選區重劃過程中,受到中國城這一成功的鼓舞。她透露,在芝加哥市北部Devon一帶,以及Skokie, Des Plains等地區聚集了眾多印、巴、韓、越和菲律賓裔居民,也處在眾多選區分割的狀態,目前還沒能集中在一個選區中。

「我從(中國城選區重劃成功中)學到了『增加過程中的公平性和透明度』。」Gandhi說。 ◇

相關新聞
中華會館加盟華埠更好團結同盟
芝加哥選票加中文華裔投票率增加
爭取社區服務預算 華諮處動員游說州府
「華諮處之友會」成立 呼籲各方捐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