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再曝一次性餐具 八成廢料製造

人氣 20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喬琪、特約記者常春報導) 一次性餐具在大陸被廣泛使用,然而該餐具的衛生安全與對環保的影響,經常遭人質疑。近日媒體爆料,廣東的不法商人用廢塑料製造發泡餐盒,甚至添加熒光增白劑,對人體造成傷害。由於利益的誘因、執法單位的不力,這些有毒的容器,多年來始終無法根絕,有人認為,外出用餐自帶餐具是避免接觸有毒包裝造成食物污染的有利方法。

廢塑料來源不同危害性難以估計

據《廣州日報》爆料,最近一個月有人向該報舉報業者使用廢塑膠生產發泡餐盒,經該報實地走訪認為舉報屬實,有些企業還涉嫌在生產餐盒過程中使用熒光增白劑。據報料人稱,不法商人製造該發泡餐盒的原料90%是廢塑料,10%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難以溶解,會污染環境,因此早已被國家明令禁止,而廢塑膠的來源不明,裡面的雜質可能什麼都有。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廢塑料的來源比較複雜,有的來源於醫療垃圾、油漆塗料,甚至是工業廢塑膠,含有鉛、鎘等重金屬。一些廢塑膠並非食品級,苯乙烯單體、苯乙烯二聚體等低分子物質比較多,也很容易釋出,造成中毒。由於來源的不同,其危害性是很難估計的。


小餐館為了省成本多數會使用有毒餐具(網絡截圖)

80%的發泡餐具是用廢料生產

為何會使用廢塑料製造這種一次性的餐盒?董金獅認為,這是因為石油不斷漲價,塑料價格一噸約1.1萬至1.2萬元,廢塑料只要六七千元,為了使產品白些,可能會加熒光劑。熒光增白劑是致癌的物質,因利益的誘因和監管的難度,給消費者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至於發泡塑膠餐具的歷史究竟有多久,董金獅解釋道,它經歷3個階段,從80年代中期即中國引進生產,一直到90年代未基本上都是用的食品級的原料生產,由於其對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從2001年開始發泡餐具的生產被禁止。但政策規定了,監管沒跟上,企業仍生產,當時有很多非發泡餐具代替發泡餐具,價格比較高,有些貴一倍以上,這也是發泡餐具無法根絕的原因之一 。

質量局執法被動 罰款有限難以嚇阻

董金獅表示,在廣東80%的餐盒都被非法的發泡餐具占據了市場。因為競爭的激烈,廠商為了降低成本,就使用廢塑料生產,到了2010年廢塑料的使用越來越猖厥,80%的發泡餐具都是使用廢料生產。生產者其實都知道其危害人體,所以當監查部門來檢查時都關著門,白天不生產晚上生產。

這些廠商通常在辦營業登記時是以製造塑料製品、塑料包裝為營業項目,質量局一般是沒人檢舉不會管的,等檢舉查獲了,由於是合法登記的企業,頂多按產品質量法罰款,沒有嚇阻作用,造成企業膽子愈來愈大,有的甚至貼了封條,還有把封條撕掉繼續生產的現象。

其實利用廢塑料製造餐具早在2009年就被人爆料過。一位曾經於2005年在浙江從事生產一次性餐具生產的劉先生稱,含有毒物質的一次性餐具的利潤是賣安全一次性餐具的5到10倍,其成本低利潤高,廠家樂意生產,經銷商如果不賣劣質一次性餐具就賺不到錢,這在大部分市場已是公開的秘密,小餐館為了省成本多數會使用。

一次性筷子與杯子也有問題

劉先生還透露,一次性筷子越白說明毒性越大,是因為在生產時用了石蠟、雙氧水、漂白粉等。筷子在生產時沒有消毒,都是在陽光下曬乾,用大掃帚收起來,然後再包裝直接進入銷售環節。至於發霉的筷子,餐廳會退回,廠家是不捨得扔的,用漂白粉和雙氧水清洗一下,曬乾後又賣給經銷商,再次進入到消費者的手中。

有一種一次性口杯,注入開水後,杯子裏明顯有一種燒廢塑膠的味,上面還浮起一層類似油的東西,劉先生說,此類產品用的原料都是塑膠垃圾,甚至醫療垃圾,因為垃圾中的雜質沒有清理乾淨,所以就有怪味。塑膠垃圾做成的杯子因為價格便宜,一個只賣一角錢,也是市場的「寵兒」。

有毒食品包裝危害人體

華中科技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黃連珍教授對記者表示,塑料回收從污染的角度看,本身肯定有化學物質的污染,也可能有微生物污染,無論從衛生、安全來講都是不能再回收利用食品包裝的。

她說,現在很多人得奇奇怪怪的病,與食物遭到污染肯定有關係。廢塑料回收製成餐具會再次污染,因為其中有害的物質清除不掉。現代人為圖方便,不會自備布袋、竹籃到市場買菜,都是使用商販提供的塑膠袋,而這種塑膠袋五顏六色的都有,有不好的氣味,用此裝蔬菜、食品後,再進入人體,產生危害,有些污染不會引起即刻的危害,如致癌物質是長久積累的,也就不受重視。

有民眾指表示,買菜自備提袋,外出用餐自備餐具是避免接觸有毒包裝造成食物污染的有利方法。

相關新聞
浙江醫療垃圾製成「有毒餐具」
海關警告中國產有毒餐具可能在俄現身
廣州消毒公司黑幕:黑水洗出消毒餐具
廣州消毒餐具用黑水清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