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辰:柏林牆到底在哪裏?

黃天辰

人氣 29

【大紀元2011年09月01日訊】前不久,德國各地紛紛於柏林牆建牆50週年之際舉行活動。8月13日中午12點,聯邦議會大廈降下半旗,柏林所有教堂也鐘聲齊鳴,地鐵停運一分鐘,人們悼念當年為翻牆而付出生命者。柏林牆雖已倒塌22年,但它彷彿像一座「恥辱牆」留在德國人的記憶裡。

50年前,前東德當局突然於1961年8月13日,一夜之間用鐵絲網拉起了一道155公里長的原始柏林牆,將西柏林全部包圍住。當局調動了數萬名軍人參加修牆工程,目的是為了防止東德居民投奔自由。因為當時東德爆發全面危機,經濟危機、物資供應危機和社會危機等,人才逃盡,在兩千萬的東德民眾中,已逃走了幾百萬,再不圍堵,東德人就要逃光了。然而,前東德共產黨卻對東德居民宣稱,「柏林牆」是一堵「反法西斯保護牆」。

柏林的位置到底在哪兒,對於大部份中國大陸人來說還是很陌生,「柏林位於東西德邊界上,柏林牆是東德政府下命令拆除的。」至少能接觸到的大陸人中十有八九都是這個印象。

事實上,柏林是一塊飛地,遠離西德本土數百公里,柏林牆也不是由原東德當局下令拆除的,而是被渴望自由民主的東德人民給推倒的。

一張柏林牆初建時的黑白照片令人震撼。兩群人被一道道鐵絲網分開,那是東西兩邊柏林人正互相握著手,在低語話別,他們中可能是父母和子女,可能是夫妻或情侶,還有親朋好友。應了那句: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很多經歷過柏林牆初建的德國人,至今記憶猶新,當年他們跟親人話別時,曾互相安慰,馬上就可以再見面了。因為他們深信,這堵隔開他們的鐵絲網不會存在幾個月。做夢沒想到,這堵牆居然將他們整整分離了28年,不少人就此天人永隔。

曾有人說,柏林牆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它卻是一堵由無數小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組成的驚天動地的牆,那裏有他們的悲歡離合和無數的辛酸淚。

牆建好後,人們開始尋求各種辦法逃離東柏林。1961年8月13日,第一個逃跑到西柏林的人出現了。

一名青年百米衝刺飛奔鐵絲網,幾個追來的警察將他打倒,奇蹟般地,他又起來繼續奔跑。後來警察用刀刺傷了他的大腿,他倒了下來。此時,為他焦急的西柏林人群發出震天怒吼,嚇呆了警察,使他們忘了是在東邊的土地,扔下青年就跑。最終,青年拖著傷腿,幸運地爬到了西柏林。

並非所有逃跑者都如第一位那樣幸運。

當18歲的皮特•費希特爬到牆頂時被子彈擊中,身體滑落回柏林牆東側。他倒在牆下50多分鐘才慢慢地死去,屍體被東德警察抬走。憤怒的西柏林人群高呼,「他還活著,快救他。」「你們是殺人犯、法西斯!」。新聞記者抓拍了他奄奄一息的照片,製成各種新聞畫冊,如今依然震撼著觀看者的心靈。

逃亡之路危險重重,但不堪忍受共產專制和分離的痛苦的人們,想盡各種辦法逃往西柏林。柏林牆不斷上演著各種悲壯、心酸、滑稽、幽默的故事。

如果通過水路逃跑,能想出的辦法是甚麼呢?讓一位東德青年來回答。他用摩托上的小馬達配上自己組裝的鋼板,居然還裝備了導航系統、壓縮氣體等,在家造出了一艘潛水艇。不過小馬達速度快不了,在下水道他用了整整五小時才完成潛逃。潛水艇一出西柏林水域就引起了轟動,這次的成功既有戲劇性又有創意。西柏林各大公司爭聘他當設計師。

德國人個個是工程師。受材料供給制的限制,有兩個家庭花費了好幾年,才製成一個熱氣球。當他們坐著熱氣球從東德邊防軍頭頂飛過時,目瞪口呆的邊防軍開槍打不到,趕緊調動飛機,飛機起飛後熱氣球著陸。但他們不知道是在哪裏,誰都沒有勇氣走出熱氣球一步,如果是在東柏林,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之路。無奈,兩家父母帶著4個孩子坐下祈禱。煎熬了9小時後,有人掀開了蓋子,一個在他們聽上去的天籟之聲說:「你們自由了,這裡是西德。」

1989年11月9日,當追求自由的東西德民眾共同推翻了柏林牆之後,7歲的尤利亞跟著父母和奶奶一起跨過柏林牆。一踏上西邊土地,媽媽和奶奶就跪在地上,倆人相擁痛哭。這一舉動,嚇壞了7歲女孩,也因此,讓尤利亞終身難忘。

今年在紀念柏林牆50週年儀式上,德國總統、總理和柏林市長都有出席,並向「柏林牆」死難者致哀。總統伍爾夫表示,當年1900萬前東德居民被專制制度隔絕在「恥辱牆」後面,千千萬萬人無法自行決定生活方式。「柏林牆」倒塌是歷史的必然,證明「自由是不可摧毀的,任何牆都不能長久抵擋人民的自由願望」。

很多中國大陸人聽完柏林牆故事、瞭解了柏林牆來龍去脈之後,都非常感慨,這些都是他們不可能從大陸媒體瞭解到的。阻攔他們瞭解真相的是一堵無形的「柏林牆」——網絡封鎖,中共利用這堵牆,來阻止中國民眾嚮往自由之路。

誠如德國總統所說「任何牆都不能長久抵擋人民的自由願望」,利用翻牆工具,中國大陸民眾正在翻越中國的「柏林牆」,隨著翻牆人數的增多,中國「柏林牆」的倒塌為時還會遠嗎?

相關新聞
黃天辰:與默克爾的共鳴
黃天辰:那麼好的民族被共產黨幾十年就毀了
心中的柏林牆
柏林牆死亡地帶建紀念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