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中國特色私有化隱藏成本大

【大紀元2011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江泓編譯報導)《經濟學人》近期一篇文章從高鐵事故開始談起,評述了中國特色的私有制度下的各種企業形態,並指出這類國家資本主義的隱性成本極為龐大。

文章說,今年七月,浙江溫州發生了高鐵追尾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事發後,中共當局馬上用推土機把出事車輛殘骸掩埋起來。該事故讓中共當局非常尷尬,因為它揭開了中共官方一直試圖掩蓋的真相:在中共急於引領整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但偷工減料、安全標準形同虛設、官員腐敗等現象普遍存在。官方的故事刻意忽略這些現象,大肆宣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要想判斷中共當局主導的經濟模式非常困難。因為當局的行為掩藏著不計其數的秘密,難以衡量。不過,正如《經濟學人》近期的報導明確指出,中國的半私有化公司儘管形式多樣,但卻沒有想像般那麼出色。

在「毛時代」,一切都很簡單。政府控制一切,結果適得其反。自1993年以來,北京當局鼓勵國有企業改制,也就是「改變制度」。 1995年至2001年期間,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數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二,從120萬降到46萬8千。在國有部門就業的城鎮職工的比重下降了近一半,從59%降到32%。但改制不是「私有化」的委婉說法;它實際上創造出了多種公私混雜的形式。

新制度中的一種模式是某些行業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當局認為,這些行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譬如銀行業、電信業和運輸行業。這類企業可能向私人投資者出售了少數股份,但它們的經營方式或多或少像政府部門。這類企業有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移動等。

另一種模式是私人公司(通常是外國公司)和中國國有公司的合資企業。通常情況下,外國公司帶來技術,它們的中方合作夥伴幫助進入中國市場。這樣的合資企業在汽車製造、物流和農業等領域比較常見。

第三種類型的企業看上去像是完全的私人企業,政府在其中沒有直接的股份。它們的老闆不是政府任命的。而且他們的獎勵來自商業上的成功,而不是達到了政治目標。但它們仍免不了被政府插手。如果政府青睞它們,國家控制的銀行就向它們提供優惠的貸款,政府官僚們與它們聯手對付外國競爭公司。這樣的政府乾預在能源和互聯網等領域很常見。

第四種類型的中國公司由地方政府投資,資金來自地方擁有的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基金。這些資金支持的企業通常涉足環保科技領域或者帶動當地人力市場。

以上這些類型的企業受政府控制的程度不同,但它們具有一些優勢:它們的投資很穩定,不受股票市場短期需求所左右;它們能協助政府實現長期目標,例如尋找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它們修建道路、橋樑、水壩、港口和鐵路,有助於維持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但是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的缺陷也很明顯。首先是腐敗問題。地方政府官員能夠把合同批給他們控制的公司,所以貪污受賄就像禽流感一樣蔓延。一些有背景的皮包公司拿到合同後先抽走大部分利潤,然後把實際的工作轉給下一家公司,但對下游公司的資質、合同執行標準等不再過問。

另一個問題是,大型的國有企業會排擠小企業。它們佔有大量資金卻不好好利用,壞賬不斷積累,最終會導致中國的大麻煩。而民營企業會有效利用這些資金。它們還能用其它方式操控整個遊戲,比如享有獲得土地和許可證的特權。另外,地方政府風險投資的興起產生了更多濫用職權的機會。雖然一些基金會被合理使用,但更多資金被用來追求非商業目標,比如創造崗位、拉關係等。

所有這些問題都沒有擋住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增長的質量同樣重要。中國的領導人必須警惕國家資本主義的隱性成本。

相關新聞
杜陽明:上訪——中國特色的新興產業
中國特色:國民撈屍,政府搶屍
牛神:中國特色之一-經濟基礎是共產黨私有制
金中鋼:中國特色社會下的「活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