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填海選址 環團反對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綜合報道】政府就維港以外填海提出25個可行選址諮詢公眾,當中包括在長洲南及南丫島北興建人工島,預計年中找出10個可行選址,首幅填海地皮最快2019年供應。有議員及環保團體均反對當局提出的填海建議,認為填海破壞生態平衡,獲取土地成本高,建議可以發展新界土地作代替。

政府估計,到2039年,本港人口會增加至890萬,需要額外1,500公頃土地,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在維港以外填海。發展局提出了25個可行選址填海,予公眾具體討論。

長洲建巨型人工島

25個選址之中,3個採用人工島方式填海,包括在喜靈洲西面、南丫島以北和長洲南面,其中長洲南填海面積最大,達到1,500公頃,比赤鱲角機場島更大,需要大量交通配套;可以填海的天然海岸,則有屯門龍鼓灘、大埔船灣、將軍澳西面等,但要考慮填海是否要移走原址的基建,和會否影響海豚和紅樹林的生態。

另外,有2個是連島方案,分別將喜靈洲和坪洲等離島填海連接起來,填海面積超過700公頃,以在螺洲和蒲台島中間填海,面積逾300公頃;方案又提到7個天然但非受保護海岸線,包括龍鼓灘發電廠附近、石澳石礦場及烏溪沙等。

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會在2月底完結。發展局表示,提出選址是讓公眾有較具體的資料討論,希望從中選出10個左右,進行詳細可行性研究。

環團反對 促尋替代方案

對於政府提出的填海選址,有立法會議員及環保團體均表示反對。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表示,應在沒有其它辦法下,才考慮填海,又質疑政府估計人口增長和所需土地的理據。

保護海港協會前主席徐嘉慎則表明,即使政府提出的地點在維港以外,仍然反對填海。他認為填海獲取土地成本高,政府亦可以發展新界的土地作代替。

環保團體環保觸覺亦認為,部份建議地點有江豚、白海豚、馬蹄蟹等珍貴物種,填海會破壞生態;又擔心吐露港填海後興建豪宅,推高炒風,建議政府應制定長遠人口政策,解決人口過多問題。

綠嶺行動高級項目主任郭盈盈表示,即使當局採用較低污染的填海技術,但填海後的人流和車輛難免會破壞生態環境,認為當局在提出建議前,應先進行初步的環境評估,研究選址附近的生態環境是否適合,才是負責任的做法。她又強調,當局應先考慮其它對環境影響較少的方案,包括發展岩洞和重建舊區等。◇

相關新聞
保港會提放寬填海原則建議
遷移普天間基地  美促日填海
台爐石填海  戴奧辛汙染可能不高
爐石填海 高市監測水質安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