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選 自衛隊變國防軍最受關注

人氣 228

【大紀元2012年12月24日訊】 (新紀元週刊306期,記者浦慧恩報導)日本眾議院大選前一周,自民黨在競選綱領中提出將通過修改憲法設立「國防軍」,成為熱議話題,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日本國內則有民眾要求須因應北韓核武威脅及中國軍事力量提升,贊同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

12月16日日本眾議院大選,而前一周的8日正好是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的71週年,也碰巧三年前失去政權的自民黨推出的競選綱領中提出將通過修改憲法設立「國防軍」,日本維新會也明確寫入了將修改集體自衛權和自衛隊武器使用標準。這個敏感的話題在日本引起強烈爭議。

民主黨籍首相野田佳彥公開表示反對設立「國防軍」,認為是自民黨在大選期間蠱惑民意。而曾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民黨也表示反對此建議,人氣飆升的日本維新會代理黨首橋下徹也公開反對「國防軍」的名稱。

但面對中共的軍事擴張,日本評論家堅稱建立國防軍正是堅守日本主權所必須的。

安倍色彩 自衛隊升格國防軍

2007年1月9日,防衛廳正式升格為防衛省,成為日本中央省廳之一。同年3月28日,陸上自衛隊的中央快速反應部隊正式成立,由反恐特殊作戰部隊、機動部隊第一直升機團和國際活動教育部隊組成。

自民黨制定的文件中寫道,修正案將包含以下內容:一、解除憲法中對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制約;二、在國際維和行動中可以行使武力;三、設置相當於軍法會議的軍事法庭,等等。

不過《朝日新聞》中文網則對於修改國防軍構想表示質疑。文章認為,基於憲法第九條所提倡的和平主義,自衛隊應徹底貫徹「專守防衛」的理念,禁止在海外使用武力等。自衛隊是一個受到限制的強力組織。並指以上這些認識已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可。

文章進一步分析指,日本若解除這一制約,就會被整個國際社會,特別是周邊國家理解為「軍隊復活」,難免會令國際社會充滿猜忌。另外,文章還指,除了應對突發狀況、保持軍事威懾力之外,自衛隊還通過災害救援等活動贏得了國民的信賴。隊員們在日本大地震中的獻身精神至今令人記憶猶新。自衛隊還積極參加了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其工作態度也獲得了各國的高度評價。

文章最後提出質疑:為何要改變這一現狀呢?其必要性何在?

日本評論家:有必要建國防軍

對於上述質疑,在日本相當有威望的評論家櫻井良子以《受到中國威脅前,國防軍的必要性》為題在最新一期的《週刊文春》發表文章,不但認同安倍晉三創立國防軍的提案,還列出自衛隊改為國防軍的理由。

文章主要以分析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新領導人習近平18大演講,如胡錦濤在演講中提及過20次「黨」,並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到為軍事戰鬥做準備等字眼。與此同時,釣魚島紛爭問題、中國航母的建立,以及在東海、南海的軍演等,還包括近期中共發行護照風波。並舉例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及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羅援就釣魚島問題的強硬態度的言論,來論證中共黨領軍和在軍事上的野心。

文章指,若日本就現存的憲法走下去,2030年日中兩國的軍力差距將演變成一對十的劣勢。

文章認為,日本急於重建國防體制,現存的自衛隊在憲法及法律上都存在很多掣肘,連釣魚島都難以保衛;並指不但要整備擴充軍力,同時也必須增加顯著的防衛預算。

文章分析說,目前在亞洲多國存在的最大課題就是面對中共的軍事擴張,並批評現任執政黨在設立國防軍問題上,對中共帶給包括日本及整個亞洲的危機認識不足,堅稱建立國防軍正是堅守日本主權所必須的。

社會輿論中,贊同一方更具體認為,現今的自衛隊被憲法第九條捆綁,受到各種的制約,更認為不能行使集體自衛權不可思議。具體的實例如除了不被允許先行攻擊外,即使地方遭到攻擊,不論槍砲或導彈均不能發射。如果被攻擊後還擊,只限於正當防衛。換言之,在萬不得已情況下,不論多危險,自衛隊員都不能輕易開槍。

此外嚴禁派兵往海外,即使海外發生衝突,當地的日本人處於危險境地,日本自衛隊也不能前往保護或援救。早前伊拉克戰爭,為援救當地日本人,自衛隊飛機卻不能飛往救人,要求助於日本航空公司,但以危險為由遭到拒絕,最後輾轉由土耳其空軍救出當地日本人。而目前在釣魚島紛爭上,日本在憲法第九條的法律下,不能作出任何舉措。

社會上有聲音指,自衛隊非正式軍隊,儘管裝備非常完善,但一旦有事發生時,也只是一個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組織而已。

若自衛隊改為國防軍後,將不再受上述的制約,而成為與世界標準的軍事組織相同的正式軍隊。另外,自衛隊屬於公務員特殊職位,被派往海外身亡,政府將支付高達9,000萬日圓(約110萬美金)的弔慰金。但改為國防軍後,則不等同於公務員殉職。美軍在伊拉克戰死獲得1萬2,000美元,是日本自衛官的十分之一。

2004年6月25日日本自衛隊開始駐紮伊拉克,親人相送。(Getty Images)

換言之,改為國防軍後,日本政府將節省巨額支付。

支援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的制約

不過,日本如果制定特措法(原名:特別措施法)則超越原有的自衛隊法,但特措法有期限的限制。

如2001年為美軍在印度洋的海上供油活動,均需要有效的特措法,該特措法2007年11月失效。自衛隊使用該反恐特措法,曾派遣軍隊到海外提供後方支援物品,搜索救助活動以及營救受恐怖襲擊後的災民,給予人道物資等的救援。在國際社會上獲得好評。

另外更具體改正案重點是就「趕往護衛」是否被認可的論點。據日本作家兼防衛女記者櫻林美佐的文章解釋,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PKO)的聯合國職員或NGO等非政府組織的人士在住所遭到襲擊時,自衛官可以前往保護、護衛。

聯合國就此情況下,認可有兩種情況可以使用武器:「可以使用武器保衛要員」及「為排除阻礙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任務時可以使用武器」。不過在日本的〈國際平和協力法〉之下,只適合於第一種護衛措施,但同樣受限制,只限於「護衛自己或現場其他自衛隊員」以及「護衛自己管轄內的人士」。而在同一現場,一起執行任務的其他國家部隊或隊員遭到攻擊時卻不能使用武器去護衛。

換言之,派往的自衛隊員即使看到他國部隊要員處於危險向他們發出求救,也不能進行幫助。有PKO經驗的自衛隊員表示,最近其他國家也都能理解日本的特殊。對此他本人雖然心存感激,但也表示更甚於遺憾的一種麻木心情。他說,如果在萬一的情況下,自衛隊採取了武器防衛,將失去他國隊員對他們的信任,以及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大相逕庭的民調 顯疑惑

11月22日,在自民黨以「取回日本」的政治政權公約揭示將自衛隊列明為國防軍的第二天,雅虎網站的調查顯示,表示「贊成」的高達73%,反對的則占24%。

贊同的一方多認為:「現在的領土、領海受到侵犯時,不能攻擊的憲法規定異常,應該立即改正。」「不要過分依賴美軍,必須提升能夠保衛日本周邊活動的軍隊。」另外,也有留言表示:「文字遊戲已經夠了,自衛隊本身在海外就是日本軍隊,轉換名字後,國民意識也會隨之改變。」

而反對的一方則認為:「日本不需要軍隊,否則會破壞日本和平的形象!」「改為軍隊後會加大被攻擊的可能性。自衛隊的名稱不變,也可以提升軍力。」等顯示出對戰爭的恐懼。

不過,10天後,《朝日新聞》刊登的調查結果則截然不同,對修憲國防軍一說持反對意見的占51%,贊成的為26%。針對這個與網站天壤之別的結果,有網民質疑《朝日》的結果。在日本,普遍認為《朝日新聞》一向左傾,被公認為親共媒體,更被嘲諷為《人民日報》的日本代言。

有分析認為,各黨出臺「鷹派」色彩濃厚的競選綱領,主要還因為與中韓兩國發生領土糾紛以及北韓的「威脅」。

見證戰爭的選民心聲

而曾見證戰爭的選民們對「國防軍」的做法表示理解的同時,也擔心「日本會再次邁上戰爭之路」。據共同社報導,在沖繩戰役中失去母親和兩個弟弟的選民內間善孝(76歲)表示:「如果掌權者濫用權力,又會有許多人喪命。還是沒有軍隊比較好。」他回憶道,自己當時躲在壕溝內避難,但隨後而來的日本士兵覺得小孩會哭,將幼小的他趕出壕溝。內間認為:「軍隊在緊要關頭無法守護國民。」

「長崎原子彈受害者協議會」事務局長山田拓民(81歲)指出,「感覺到危機感。如果不關注政治走勢,日本會一個不小心回到戰前。」

原子彈受害者川野浩一(72歲)也說:「在日本國民就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和竹島(南韓稱獨島)問題表現出不甘心和憤慨情緒的背景下,政治家用豪勇言辭煽動著輿論。希望他們更冷靜一些。」

另一方面,來自德島縣的增矢稔(72歲)說:「希望不要對陣亡的人們視若無物。」他說無法忘記祖母在收到陣亡的父親頭髮和指甲時嚎啕大哭的場面。他強調稱:「戰爭不可以重演,不能讓人們在戰爭中失去親人。我的這種心情比任何人都強烈。」◇

本文轉自306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2012/12/20)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日本大選改朝換代
日本大選民主黨完全執政  挑戰才剛要開始 
大選甫獲勝 日本民主黨矢言打擊官僚
陳民彬:日本大選的啟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