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醫療裝置可置入血管通行無阻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3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平綜合編譯)在體內植入醫療器械並非新觀念,五十年來科學家一直想要開發微形裝置植入體內,卻被電池的問題難倒。這些裝置需要充電才能使用,往往電池的體積過大,且使用後要定期取出更換、充電,另須考慮機件在體內斷裂、生鏽等問題,使得微型器械的進展有限,目前大部份置於人體內的裝置如藥物幫浦、血壓感應器、心臟節律器等均是靜態的;不過史丹佛大學電機系潘淑欣(Ada Poon)助理教授突破了這個瓶頸。

在2012國際固態電子電路大會(International Solid 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上她展示了一個無線醫療裝置,小到可以置入血管;置入血管後在體外用無線傳輸器送出訊號,體內的裝置用圈成0.2平方公分正方形的天線接收訊號,體外的傳輸器和體內的裝置靠磁性相吸,傳輸器上電流的改變造成裝置上電壓的改變,藉此提供電力,可推動此裝置在血管中前進,無需使用電池或電線提供電源。

過去科學家一直認為高頻率的信號不能穿越人體,因此不能用體外遙控。潘淑欣發現人體是不良導體,但是還是可以傳輸無線電波,且信號傳輸後損失很少,值得嘗試,一試之下果然成功。

這項裝置可說是醫療科技界革命性的發明,可運用的範圍從診斷到治療包羅萬象,例如在血管中釋放藥物、收集資訊進行分析診斷、打通血塊或移除鞏膜動脈中的斑塊等。

她設計了二種體內醫療裝置可以自行推進的模式,一種利用血流推動前進,每秒可前進0.5公分;另一種利用迴路產生前後往返的電流產生動力,類似獨木舟逆流而上時划槳的動作。

雖然此二種雛型裝置在設計上還需要再改進才能用於醫療用途,但是此種設計構想已證實可行,用無線電波遙控的高頻率微型裝置治病將成為主流,可能未來要治病時醫師不用再開刀,而會用遙控器械在體內病灶處投藥或進行單純的手術治療。

(責任編輯:王平 )

相關新聞
德儀推出業界最低功耗可攜式醫療裝置微控制器
悉尼大學耗巨資建立醫療研究中心
世衛警告抗生素失效 現代醫療恐終結
華州Swedish醫療系統員工或面臨裁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