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昌:溫家寶不是「影帝」的三個理由

熊國昌

人氣 10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4月15日訊】一,判斷溫家寶是否「影帝」,不能離開溫任職期間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個人的學識品行。

溫所處的時代,是所謂的信息流通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出現,使中國人瞭解到許多事情的真相:

人們瞭解到「六四血案」的真相;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器官的真相;百分之三的少數利益集團,佔據全國百分之七十財富的真相;中東「茉莉花革命」的真相;台灣人民選舉總統的真相;《九評共產黨》發表後,一億多人「退黨、退團、退隊」的真相;廣東烏坎事件的真相;王立軍事件的真相;全國每年發生的近二十萬起群體性事件的真相;……一句話,互聯網時代是民智開啟的時代,也是共產黨再也不能用謊言愚弄百姓的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全國上下、黨內黨外、要求政治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良心未泯、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的溫家寶,呼應民眾的心聲而提出政改的議題似乎也順理成章,怎麼能就此認定他是「影帝」呢?持這種觀點,於情不符、於理不合,甚至傷害好人。

二,判斷溫家寶是否「影帝」,不能離開中共現政權的權力結構和施政方式。

胡溫政權是所謂的中共「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表面上這個政權是以「胡錦濤為核心」,但實際上還存在另一個中央,即以退而不休的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二中央。並且,這個第二中央在胡溫政權的九常委中佔據一半以上的席位。更為糟糕的是,「槍桿子」和「筆桿子」皆為江系人馬所掌控。此外,在中共的軍隊系統中,在江澤民退休前,江分封了幾百個將軍,使整個軍隊幾乎成了「江家軍」。古語說,國無二主。可胡溫時代偏偏就有二主。這樣的權力結構,決定了溫在施政時,政令不暢、出現「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

除了上述原因外,中共政權又是一個黨政不分的怪誕政權。這也是造成政令不暢、效率低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例如:凡是政府管轄的部門,同級黨委也有相對應的機構(或領導)加以分管。就以有人責怪溫家寶沒有過問異見人士的安危為例,作為總理的溫家寶可以過問此事,但執掌政法大權的周永康(隸屬江系第二中央)是溫家寶繞不過去的坎。溫家寶如強行過問,必授周永康以「不團結」、「不尊重」、「鬧分裂」之柄。這實際上也不符合中共現政權各管一攤的施政方式。

可以想見,溫家寶口乾舌燥地呼籲政治改革,卻遲遲不見動作、「光說不練」,其中必有隱情。但不管怎麼說,他作為國家總理,一個有份量的政治人物,所發表的關於政治改革的言論,客觀上對於推動中國的政治改革是起到積極作用的。與同樣作為中共常委、「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的「五不搞」;同樣作為中共常委、「政法委書記」的周永康肯定「重慶模式」的言論相比,溫家寶留給人們的印象要正面得多。尤其是他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上,當著幾百位中外記者的面,流露的政改決心和對人民的真情實意,更能打動人心,豈能視作「影帝」?

三,判斷溫家寶是否「影帝」,還要看他的內部講活。

最近,英國的《金融時報》披露了溫家寶曾三次在內部會議上,提出平反「六四」和法輪功,但遭到以薄熙來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溫家寶在中國處於特殊政治環境的前提下,敢於逆中共高層左派勢力之洪流,冒被中共高層孤立、打擊之風險;忍受不被國人理解之痛苦,提出中共高層其他人不敢觸及的政改問題,請問:這難道也是「影帝」之作?

當我看到溫家寶回答記者有關問題,常常流露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的神態時,不禁老淚縱橫,我能理解他的難處。我不能同意把他稱作「影帝」,這樣做,只能使善者痛、惡者快。我以為,溫家寶雖貴為總理,但他畢竟是人,不是神;他的關於「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設想,也需要我們億萬普通民眾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懷疑甚至諷刺。你說呢?

相關新聞
熊國昌:摒棄馬列實行政改是根除專治腐敗的唯一途徑
熊國昌:一部被刻意掩蓋的愛國主義教材
熊國昌:我想問問司馬南
熊國昌: 《九評》橫空出世,「五毛」啞了、蔫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