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中國人應該明白的事(續三十)

真言

人氣 2146

【大紀元2012年05月06日訊】長期以來,中共利用其控制的輿論宣傳工具持續不斷的向中國民眾強力進行一言堂的愚民欺騙洗腦宣傳,太多的中國人對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對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諸多歷史及現實事件,認識糊塗,或是偏激片面,或是認識不清,或是根本就不知道,陷在中共刻意營造的錯誤泥沼中不能自拔,嚴重的影響了對事物的客觀判斷而不自知。本文擬就當今及歷史上被中共或是扭曲或是掩蓋的諸多歷史事件中的部份大事的如實解讀,幫助你廓清迷霧,恢復良知。

關於中共對神傳文字的破壞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21位文藝界政協委員聯名提出《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提案,建議在小學開設繁體字教育,將中國文化的根傳承下去。一石激起千層浪,五十年前中共邪黨破壞神傳文化的一樁公案重又提起,由此引起了繁體字傳承教育的大討論。2009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潘慶林再度提出,建議全國用10年的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連續兩年的提案,足見民間對恢復使用繁體字的關注程度。

那麼,在當前簡化字大行其道的環境下,恢復繁體字有甚麼意義呢?這是個歷史問題,也是個現實問題,實質更是一個文化傳承問題,事關民族基業,只不過因中共邪黨的有意淡化,及歲月的漫漶、物慾的極度滋彰,很多人已麻木淡忘了。而淡忘的結果,就是對傳統經典的隔膜與疏遠,割斷了傳統道德對民眾的教化作用,直接導致人心敗壞,社會道德的整體全面下滑,貽害所有人。

人類最先有語言,然後才有文字,文字是對語言語音的記錄,是語言的固化表現形式,是人類思想、行為的物態展現,任何一個文明如果沒有文字的傳承是不可想像的。本次人類文明以來,有四大文明古國產生,只有華夏文明延續至今,其它文明都已堙沒,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字的傳承。沒有「四書五經」,儒家的思想就不可能靠口口相傳流傳到現在,沒有佛經、《道藏》佛道思想也不可能流傳至今。要滅亡一個文明、一個民族,只要消滅它的文字就可以了,文字其實就是它的精神,沒有了精神,就是行屍走肉。

全世界有約6千種語言和方言,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視自己母語的純潔性。英、德、俄、法、意、加、澳等國家都以立法的形式保護本國官方語言文字在大眾傳媒和公共領域的使用和主權地位。巴黎和柏林的街頭就幾乎沒有英文標牌,德國的高速公路路標全部使用德文,日本的路標也看不見英文單詞。

日本侵華期間,強令學校教習日語,目的是要你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日本侵略者之所以從小學就開始強制學習日語,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日語,目的就是要同化中國人,培養中國人具有「日本的思想感情」和「日本精神」。關於這一點,偽建國大學教授語學測驗委員丸山林平說過:「語言的統一,就是思想的統一,思想的統一,就是國家的統一,我們的希望是在不遠的將來,使我國的國家語及國民語都近乎於單一」(王希亮:《日本對中國東北的政治統治》,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3頁)。

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錘煉,創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卻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有人將漢字譽為中華民族的第五大發明;而且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四大發明也是漢字這個大發明的衍生物。漢字是中華民族文明之母,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標誌。中文信息研究會的秘書長蕭啟宏先生說:「漢字不僅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符號,而且是負載著古代科學知識和文化觀念的全息標誌,是固化了的信息模塊。漢字在繼承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成果使之古為今用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漢字是繼承中國文化命脈的載體,它可以讓今人得到古人的智慧明燈,更加照亮今天世界發展的道路。離開了漢字,就離開了中國文化的根,就會失去至為寶貴的財富。」(張大經:《漢字,華夏的驕傲》,新浪博客,2009年3月29日)

一、漢字簡化問題的由來

有幾個概念需要先行交代清楚。所謂繁體字,是中國大陸地區對未被簡化的漢字的稱呼,如港台地區使用的漢字;簡體字是中國大陸地區對簡化後的漢字的稱謂,實際應稱為簡化字;正體字是港台地區對正統漢字的叫法。

中國文字的字體,自魏晉演進成為楷書以來,就稱之為「正體字」。 「正體」之名,來自唐代的《干祿字書》。舉凡正體字,其字構大體皆符合六書構字的原則。正體字以楷書作為標準字體,歷代傳承。至於正體字以外的,包括字書裡的重文、古字以及民間的俗字、別字、訛字、省筆字、行草書等,則統稱異體字,正體字應是相對於異體字而言。所謂「繁體字」,是1956年中共《漢字簡化方案》推出後,才有此名稱。按理「繁體字」應該只是對應2,236個被簡化的字而言,其它未被簡化的字,便無所謂繁簡。 然而大陸卻將所有正體字統稱為「繁體字」,其目的是要矇蔽世人,使人錯誤的以為「繁」的一定難,「簡」的才易學,以利推展《漢字簡化方案》,這是中共邪黨的一貫愚民做法。

簡化字是中共推出《漢字簡化方案》之後,通過行政手段強制推行以作正式用字的,港台地區因此稱現行於大陸的官方用字為「簡化字」。而大陸地區則習慣稱其簡化後的漢字為簡體字,因其筆畫簡單。許多對漢字演進史不太瞭解的人,將傳統的「簡體字/俗體字」與「簡化字」混同。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指稱的文字範圍不同,在不同時期的用字地位也不同。「簡化字」雖然吸收了不少早已有之的「簡體字/俗體字」,但更多的則是中共官方組織的所謂「專家」閉門造車造出來的,其中若幹不符合「六書」原則的字,實際應是異體字。

漢字簡化的原因:漢字簡化,實際上起源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廢除漢字的思維。認為中國文化不行,要徹底推翻,漢字拉丁化。錢玄同說:「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字;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字。」陳獨秀說:「強烈地主張廢除漢字,中國文字,既難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吳玉章說:「漢字是古代與封建社會的產物,已經變成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實為廣大人民識字的障礙,已不適應現在的時代。」「為了根本解決文字改革問題,使漢字走上世界共同的拼音方向。」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等等。

在中國遭受西方列強侵略欺凌的歷史背景中,許多人把國力的衰弱歸因於科技不發達,科技的落後又是因為教育不普及,而教育未能普及的原因是漢字不好學,因而有人提出以拼音化方向為目標改造漢字的主張,形成了「國語羅馬字運動」。之後,又形成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由旅蘇的共產黨人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等發起。1929年,瞿秋白受蘇聯遠東地區拉丁化文字改革運動的影響,寫成《中國拉丁化字母方案》,在莫斯科出版。1931年,瞿秋白回國後,吳玉章、林伯渠等人以瞿秋白的方案為基礎,擬制了一個中國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後在當年9月26日於海參崴召開的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進行討論,在蘇聯專家支持下,通過了《中國新文字十三原則》決議。決議認為:「漢字是古代與封建社會的產物,已變成了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實為廣大人民識字的障礙,已不適合現在的時代」。大會確定漢字改革的方針是:「根本廢除象形文字,以純粹的拼音文字來代替它。並反對用象形文字的筆畫來拼音或注音,如日本的假名、高麗的拼音、中國的注音字母等等改良方法。」此為漢字拼音化之濫觴。1936年,毛澤東告訴來延安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字母化改革是不可避免的。「遲早的事。」毛澤東說:「我們相信,如果要創造一個完全屬於大眾的新社會文化,我們就必須廢除漢字。」此時的中共不過山野草寇,偏居一隅,未來如何尚不得而知,就野心勃勃圖謀篡我中華文化。

中華民國政府曾一度擬推行簡化字。1920年,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在《新青年》雜誌發表文章,提倡簡化漢字。1922年,他與北京大學教授、文字學者黎錦熙等知名學者,向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次大會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引起蔣介石的關注。蔣介石責成教育部部長王世傑逐步推行簡體字。1935年(民國24年)8月21日,國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號部令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共計324個。同時,公佈《推行簡體字辦法》9條。《辦法》規定:「凡小學,短期小學,民眾學校各課本,兒童及民眾該物均應採用部頒簡體字。」同時,從1936年1月起,課本、讀物不用簡體字各印書館不予審定。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得悉此事,怒不可遏,親自找到蔣介石提出異議,說簡化漢字十分荒謬,破壞了中國文化,並在此後的3個月裡,拒不參加國民黨中常委會議。蔣介石雖覺得他太過分,但由於他是國民黨元老,擔的是民族的道義,只得讓步,下令暫不施行簡化漢字。

中共建政後,在全面俄化的影響下,不僅俄語在中國大行其道,成為中國的第一外語,且漢語的拼音化改造也一浪高過一浪。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加緊推行漢字簡化。毛澤東直接插手漢字拼音化。1955年5月1日,毛澤東在致蔣竹如的信中,專門談到文字改革:「拼音文字是較便利的一種文字形式。漢字太繁難,目前只作簡化改革,將來總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毛澤東書信選集》,第454頁)1956年1月20日,在中央知識份子問題會議上,毛澤東專門講到漢字拉丁化問題:「在將來採用拉丁字母,你們贊成不贊成呀?我看,在廣大群眾裡頭,問題不大。在知識份子裡頭,有些問題。中國怎麼能用外國字母呢?但是,看起來還是以採取這種外國字母比較好。因為這種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幾個,向一面寫,簡單明瞭。我們漢字這方面實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為漢字那麼好。拉丁字母出在羅馬那個地方,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採用,我們用一下,是否就大有賣國嫌疑呢?我看不見得。凡是外國的好東西,對我們有用的東西,我們就是要學,就是要統統拿過來,並且加以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中國語文現代化百年紀事(1892—1995)》,第219頁)

195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轉發文改會、教育部黨組文件:「吳玉章同志在報告中闡明了中央和毛主席關於文字改革的方針,即漢字必須改革,漢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實現拼音化以前,必須簡化漢字,以利目前的應用,同時積極進行拼音化的各項準備工作」。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布,在全國推行。中國大陸地區正式進入簡化字時代。1964年5月,文改會編印出《簡化字總表》。經過補充、調整,簡化字由方案收錄的515個增加到2,236個,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又對原來總表中的個別字進行了調整。

文字改革非同小可,牽扯文化傳承及所有人的用語習慣,應該十分慎重;文字政策應公正、公開,並全面地考慮徵求專家乃至民間的意見,反覆醞釀。但中共不管這些。簡化字政策之擬定、推行帶有強烈政治色彩,公正、公開根本就談不上。反對以「搞運動」的方式大規模改造漢字的專家學者如章伯鈞、羅隆基、陳夢家、趙蘿蕤夫婦等在反右派的政治迫害運動中,被打成右派,或被迫害致死或精神失常,因此阻嚇了正常的反對意見。之後又有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知識份子被列為「臭老九」,身家性命都難保,哪還顧得上其它呢!至於其他人,基本就是自己吃飽了不管別人餓不餓的狀態,別的甚麼都不管,只要別缺錢就行了。實在是缺少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缺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氣,缺乏貴為萬物之靈(打字時,打出個「歸為萬物之靈」。物慾支配下的當代人的確不配說是貴了)的正氣。所以,簡化字也就這麼暢通無阻地興開了。

二、漢字簡化利弊辨析

要辨明漢字簡化的利弊,首先要充份的認識漢字,真正的瞭解清楚漢字。漢字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一是漢字是象形字,是目前全人類唯一在正常使用的象形字,這是漢字最突出的特徵。其它國家與民族的文字雖有漢字夾雜其中,如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但其主體都不是象形字,僅就這個意義上說,漢字就應該是受全人類保護的人類文化遺產。二是漢字的歷史悠久。僅就甲骨文來說,漢字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是當今流傳在世、尚為人類使用的最古老文字。三是漢字的產生具有其它任何文字都不具有的特殊的歷史意義。漢字是神傳文字,漢字的產生演變本身就是一部神話。無論是文字初創時的倉頡造字,還是固定楷書字形兩千年不變的王次仲造字,都與神的因素有關。四是漢字承載著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深厚的中華文明,要瞭解傳統的中華文化必須學習漢字。五是漢字是表意文字,觀其形大體即可以知其意。這也是當今傳世文字中獨一無二的。六是漢字具有獨特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即「六書」。七是漢字具有形體美,這是形成全世界唯中國獨有的漢字書法的直接原因。八是每個漢字自成體系,漢字具有博大深遠不為人知的內涵,這也是後人據以測字算命、命名能成為一門學問的根本原因。漢字絕對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某些咒語用字、符咒用字通聯著更高更大的因素,這也是一些道士、民間術士高人據以作法消災治病有奇效的真正原因。九是漢字影響巨大,是世界上諸多民族、國家文字的基礎,如日文、韓文、朝鮮文、越南文等。也是記錄許多地區歷史過程的原始文字。環中國圈的許多國家,歷史上都曾經以漢字作為本民族的主體文字,其歷史傳承也由漢字記錄,這是否認不了的歷史事實。十是其他民族的文字僅僅單純是一種工具,而漢字身負重大的使命。等等。

客觀地說,漢字的這些與生俱來的特點,也是漢字流傳幾千年不滅的充份理由,也是今天的人應該十分珍視的理由。漢字的改變與放棄意味著不僅中國文化精華的破壞與喪失,也是與漢字相關國家及人類整體文化的不可彌補的損失。而這種損失完全是人為的、有意的,既不是自然災害所致,也不是戰爭、國難所逼。

需要指出的是,漢字的這些特點並不是中共不知道,中共的御用專家什麼都知道,中共的領導人通通都知道,而是反天、反地、反人類,天不怕、地不怕的邪惡中共就是要一意孤行。對中共邪黨來說,維持自己的專制獨裁統治永遠是第一位的,這是中國最大的政治。為此,哪怕宇宙毀滅,共產邪黨都會在所不惜。

同時,還需提醒一下,實行漢字簡化不是因為正體字繁而簡,而是為了走漢字拼音化道路。也就是說,漢字簡化不過是第一步,第一步若走通了,第二步也就順理成章了。簡化不簡化不在文字本身,而是政治問題,是為了實現中共的邪惡意圖。簡化的必要性本是個偽問題,無需爭論,但中共既走出了這一步,就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掩蓋中共邪黨毀滅中華文化的罪惡。在漢字簡化問題上,世人多半誤在繁簡之爭中去了。豈不知這正中中共邪黨的下懷,它就是要把人引入設計好的套子裡,讓人認識不到問題的實質。因為中共邪黨還不敢明目張膽地冒天下之大不韙自掘祖墳,赤裸裸地毀壞祖傳文化,遭天下人唾棄,還要為自己戴上假面具,裝裝門面。

多年來,圍繞漢字簡化問題的爭論,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正體字難識難寫,不利於掃盲。這是中共推行漢字簡化最拿得出手最迷惑人的理由。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社論說:「漢字簡化的主要目的,是使漢字的筆劃簡化,字數減少,逐步做到漢字有定形、有定數,以便利於漢字的學習和使用。」

通看上去,簡化字的筆畫要比正體字的筆畫簡約,這是肯定無疑的,尤其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代,簡約意味著以更小的時間獲取更高的效率。但是,簡化字在把正體字進行簡化的同時,也造出來很多不符合漢字六書原則的字。傳統的認字規律被打破,人們被迫不得不死記硬背這些新字。原來的字忘不了,還要記新增的字,這實際不是減少了認字的困難,而是增加了難度。2005年,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的江新博士在德國美茵茲大學作學術報告,無意中使用了許多心理學實驗的例證,無論是北京的小學生,還是台灣的大學生,還有西方的留學生的實踐都表明,漢字的筆劃數量對於學生認讀漢字沒有影響。甚至有一項實驗的結果令人十分驚異,京郊小學生的認讀心理測試中: 棗、養、爺、雞、壺、亂、飯、鐵等八個繁體字的認讀成績,反而比簡化字更好。

心理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人們閱讀認字的時候,是把整個漢字圖像作為一個整體,一眼看去,就可基本辨識,而無需把每一個筆劃都數過才認識一個漢字。只有當遇到相似的字或比較模糊難以分辨的情況,才多看上一眼,把不確定之處加以確認。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所有既熟悉簡化字又熟悉繁體字的老年知識份子都有體會,閱讀簡繁兩體,速度完全一樣快,沒有任何分別。另一個簡單實例是,實行簡化五十多年,兒童的識字教育依然不能縮短,仍然是六年,兩岸三地基本相同,大陸的兒童反而缺失了對傳統漢字的敏感。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語文心理學家、前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曾志朗博士,曾於2000年12月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專題演講,報告其實驗結果,認為漢字的正體字是所有文字中最易於記憶,而且給人的印象最深刻,最不容易忘記。這是經由客觀的、科學的實驗論點,值得參考。

筆劃多的字,多寫一筆少寫一筆都不會認錯;而筆劃少的字,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誤讀。所以並不是文字筆劃越少越好,否則速記符號就該是最理想的文字了。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著名學者王力在主持對《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的修訂工作》時曾說過:「不要以為筆劃少越好。筆劃越少,形近的字就越多。為了節省幾筆,卻增加了認字的困難,得不償失。」並指出:「原定十劃以上的字都要簡化。現在看來,這個設想是不合理的。」(《漢字改革史》第180頁)王力先生還曾著文說:調查表明在大量閱讀過程中自然就學會了繁體字,不須要專門學習繁體字。那麼,一種不用人教就能認識的文字,怎麼會成為「掃盲的障礙」呢?!所謂正體字「難學難記,不利掃盲」之說豈不是不攻自破了嗎?如果難學就學不會,那就應該甚麼人也學不會,都會是文盲,否則不等於說廣大民眾天生就愚笨嗎?

有時候,事物越複雜,印象反而越深刻,記憶反而越牢固。相對簡單的事物,有可能反倒容易被忽視或混淆,記憶思維也越容易猶豫或徘徊。經驗證明,故事越曲折,事情越重大,印象就越深,相反則容易淡忘。同樣,漢字中的「戊、戌、戍、戎」和「已、己、巳」要遠比「朦、曝、艚、矗……」等筆劃繁多的字更難記憶和區分。文字的筆劃越少,特徵就越不明顯,就越難區別,書寫和認讀也未必更方便。

對於文字來說,是否容易記得牢,關鍵並不只在筆劃多少,而是更在於是否常用字。像「藏、艚、曝、瀑、蔑、貌、癩……」等,很少有人不認識。而有許多字,如「犴、仵、尜、旰、刈、殳、孑、孓、甪、丱、畀、盱、柰、凼、氕、氙雖然筆劃很少,但認識的人卻不多。

即使確認簡化字在識讀和書寫方面的優點,也很難說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比如,在繁體字年代產生的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孫子、司馬遷、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蒲松齡、魯迅、梁漱溟、老捨、茅盾……等,並未見在五十多年的簡化字時期有與其齊名者湧現出來。港澳台或東南亞等一直使用繁體字的地區,也末見阻礙其經濟文化的發展,反倒是比中國大陸地區發展更好更快。

第二,漢字簡化後易識易記,書寫簡便快捷等。這大概是簡化字的唯一好處。但是,前邊說過,簡化字實際是異體字,嚴格說是錯別字,不符合漢字六書原則,你用傳統的認字規律去識別簡化字對不上號。實際簡化字是過濫簡化,胡亂簡化,沒有章法。比如,「車」字,看著就像一根軸貫串著兩個輪子,中間是載人載貨的部份;「苗」字指明是草長在田上;魚是在水裡的動物。可現代的「魚」都不在水裡游了。原本古人為避文字混亂而將具有「說」義的「雲」加「雨」為「雲」,以專司自然現象之義,筆劃也不算多。今卻又以「云」代「雲」,既因簡害義,又欺藐祖先,難道祖先將「云」與「雲」 專職化是比我們愚蠢嗎?還有太多太多了。簡化漢字是把漢字中很多對於學習、認識和閱讀至關重要的部份改掉甚至取消了,給漢字動了大手術,把漢字的優點閹割了。繁體字一目瞭然各自所表述的意義,而且容易記憶。簡化字呢?漢字簡化之後,成了: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麵無麥,兒無首,湧無力,雲無雨,開關無門,鄉里無郎。

再比如「國」字,古時作「或」,倉頡造字作「口」,後兩字合併為「國」。漢時有民間俗字「國」,但正字一直為「國」。到唐代,武則天為象徵武家天下,曾一度將「國」中的「或」改為「武」,但很快便因有諫言其徵兆國內武亂不止,廢而恢復用「國」。此後一直穩定沿用了唐、宋、元、明、清、民國等五六個朝代。不計唐之前就長達一千三百多年,到1956年才改用「國」字。像「國」字這樣一個字形優美、筆劃並不算繁瑣、內涵著中國文字歷史血脈並對華夏古國具有象徵意義的漢字,實在不應更改。

「華」字,與「國」字情況相近。其字形優美、豐滿、均衡,筆劃數量適中,具有民族象徵意義,又是中華民族的代稱(如稱「華人」),從這樣嚴肅的內涵考慮,為省幾筆簡為「華」字,亦實為不當。還有「龍」字。它對中華民族具有神聖的象徵意義,國人稱作「龍的傳人」。將其簡作「龍」,與義為多毛狗的「尨」,字形極為相近,難道不是在損傷我們的民族感情嗎?「龍」和「壽」字都是民俗性很強的字,很少見有書法家寫這兩個字用簡體的。從古至今,做壽慶典都不會在牆上掛簡體的「壽」字,它很難達到「壽」字對人們的心理暗示作用。據說這個「壽」字源出於漢代,但一兩千年都是作為俗字難豋大雅之堂的。「壽」字的寫法,已經多達一百多種。不少人潛心研究它,並已形成專門的壽學體系。書法家袁梅就著有《壽學全書》,在海內外有很大影響。這些難道不應該成為考量的因素嗎?還有不少比「國、華、龍、壽」筆劃不少的字(如囊、嚷、齉、囊、攇、攮、蠡、贏等)末被簡化,為甚麼不能對這幾個獨具含義的字手下留情呢?!有人不相信中共在有意毀滅華夏文化,只此一點,便不難說明問題。

經簡化後的漢字,字與字之間的外形變得更為相近,從而,不是減少,反而是增加了辨認的難度。最常徵引的例子就是「沒」和「設」兩個字與繁體的「沒」和「設」的相似度大大增加,這與學者們的初衷反呈背道而馳的狀況。簡化字方案歸併了異體字,只是減少了少量漢字,對歷史文化總量來說,反而是增加了一大批簡化字。古代文獻不能拋棄,需要一套檢索系統,簡化字不能使用這套系統,需要另搞一套檢索系統。結果在所有的正式圖書館都必須擁有兩套檢索系統,管理人員和檢索者都必須學會兩種檢索方法。從北京、上海到美國國會圖書館,無一例外。精力和經費的浪費無法統計。

漢字不能亂改,尤其是地名、人名等。中國的地名,很多都是有來歷的,與該地區的地理狀況和歷史故實有關聯,不能只為書寫的方便、或地名生僻,就予以簡化。例如:「瀋陽」之改為「沈阳」。「瀋陽」之名乃因地處「瀋水」之南,古人水之南謂之陽,故稱「瀋陽」,今改為「沈阳」,則不知其所出了。2006年4月香港出版的第83期《語文建設通訊》刊出許多社會人士,包括《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者黃鴻森,《釋名匯校》撰者任繼昉,以及其它專家學者與信息界人士文章,對於簡化字「一對多」的簡化方式頗有訾議。例如黃鴻森認為 《百科全書》的條目釋文不能給古人改名,改了勢必同古籍相悖,像「魏徵」不能改為「魏征」,「劉知幾」不能改為「劉知几」,「畢昇」、「洪昇」不能改為「毕升」、「洪升」,改了以後容易被人誤解為另有其人。對於書稿的校對,更是不堪其苦,任繼昉的《釋名匯校》光是書稿的校對就化了10年功夫,使他深深慨歎「回顧10年編書經歷,豈一個『難』字了得。」而計算機對於繁簡兩體的自動轉換往往會出差錯,也滋生困擾。等等。

第三,漢字簡化是對傳統文化的割裂,阻斷了神傳文化的血脈。這是漢字簡化最大的一宗罪。正體字是個微系統,而簡化字不過是個符號。正體字是有爹有媽有祖先、有遺傳密碼的,它是華夏祖先及歷代聖賢給中國人和全人類留下的寶貴財富,是人類智慧的精華,不能隨意糟蹋。

1955年4月7日,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長吳玉章在政協全國委員會報告會上作「關於漢字簡化問題」的報告時,對文化傳承問題這樣解釋:「有些人以為實行拼音文字以後,古書沒有人能懂了,古代的文化遺產將無法繼承。不錯,我國有極其豐富的古代典籍,其中有一部份是極可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必須繼承下來的。這些人的看法,似乎只要繼續使用漢字,文化遺產就能自然繼承。其實不然。目前文字雖然還沒有改革,遺產繼承已經發生困難。現在識得漢字的人,並不都能讀懂古書,真正懂得古書的人,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份。現在的大學畢業生,能讀懂古書的並不多。可見不改革漢字,未必就能繼承文化遺產。改革了漢字,仍然能夠繼承文化遺產;文字改革和繼承文化遺產之間是沒有矛盾的。我們認為,在改用拼音文字之後,古代的優秀著作,可以逐步翻譯成為拼音文字,這樣可以使得現在不識字的人以及雖然認字但讀不懂古書的人也能讀懂古書,這才真正解決了文化遺產的繼承問題。至於現在能讀古書的人即使在文字改革之後,仍然可以研讀古書,並不因此受到任何限制。將來我們可以用國家的力量集中許多專家,建立各種機構,來系統地整理、研究、校訂、註釋、翻譯、出版我國古代各種優秀的典籍,這是完全可能,也是完全必要的。」從中不難看出自辯的蒼白與勉強。為甚麼研究外國文化與文學作品要讀原著呢?今人對《道德經》與《論語》這兩部道家與儒家的經典之作有多少譯注?《道德經》從古至今註釋者三千餘家!如果都認識一樣,一家足矣,何須費事勞神搞出三千多家?那個靠解讀《論語》成名發家的國家級「百家講壇」女秀才鬧出了多少笑話!靠翻譯靠譜嗎?愚民至此,令人無語。

大陸學者曹伯韓教授在《文字和文字學》一文中指出:「文字學跟史學有一定的關係,在研究古代史料的時候,有些書籍上的文字,要經過科學的解釋,才能讀懂。」北京大學翦伯讚教授也說:「文字改革,改得我們歷史學的研究工作都無法做下去了。」又說:「我激烈反對廢除漢字,要廢除漢字,除非決心把歷史文化遺產丟掉不要。從野蠻人幹起。」(此人「文革」中被整死)(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李鍌:《中國國民黨第17屆中央常務委員會第39次專題演講》)

2009年2月,國學大師季羨林直接質問道:「一、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續至今,漢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讀古文必須讀繁體字,中國文化的信息都在那裡面;二、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幾千年都沒感到不方便,為何到我們手裡就拋棄了?追求效率不是簡化字的理由。」季羨林始終將「爱」字寫成「愛」,因為沒有了「心」如何去愛?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也拒絕出版任何簡化字著作,這難道是偶然或者賭氣麼?

先秦時期上千年的時間文字是刻在竹簡上的,這也就是為甚麼古書不是橫著排而都是自上而下豎著排列的原因。限於古人的科技水平,像今天這樣銳利方便的刻刀是沒有的,所以古人一筆一劃在竹簡上端端正正刻制繁體古字非常不容易,至於往青銅鼎上鑄字就更是難上加難了,但古人沒說繁;造紙術發明以後,用毛筆豎著寫使用了兩千多年,也沒覺著繁;明朝《永樂大典》,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億7千萬字,都是書手們用明代官用的楷書「館閣體」一筆一畫抄寫出來的,一點塗改、挖補、添加的痕跡都沒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永樂大典》重錄一遍,又一個3億7千萬字,整整花了6年時間,沒有人嫌繁;清朝乾隆年間,編撰《四庫全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約10億字。用工整的正楷抄書七部,連同底本,共八部。數千人抄寫,但字體風格端莊規範,筆筆不苟,如出一人,歷時10年,那巨量的勞動可想而知,但沒有人嫌繁;兩千年的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百姓都沒嫌漢字繁,到了共產黨這裡就不行了,就繁了。至於說「勞動人民識字難」更是愚民的胡說,自古以來,識字率的高低從來都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制度的問題,與勞動人民不勞動人民沒有半點關係,只要有上學的條件,勞動人民同樣聰明。共產黨首先應該做的是如何讓所有百姓都有條件上學,而不是去搞甚麼簡化字,外國人的字母文字都一樣,外國人的識字率就都高了嗎?把漢字簡化成1+1=2一樣簡單,中國就沒有文盲了嗎?自古以來以及現在的文盲都是因為漢字複雜造成的嗎?還有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上千年,到了共產黨這裡就成了孔老二了,老大是毛澤東。中共邪黨愚民至此,而國人不悟至此,認不清中共邪黨的真面目,被中共邪黨當猴兒耍,還心甘情願,實在讓人至為痛甚!憾甚!

當然,有些正體字筆畫繁多不易辨識與寫作也是客觀事實,不能否認。能簡單明瞭是最好。但是,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它獨特的形成機制與內涵,人為的改變勢必破壞其內部構造及深層內意,漢字的獨特性已決定了其不能輕易隨便被改動。俗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從漢字的測字預測及咒語文字的效用,更重要的是佛、道兩家可以指導人修煉成神、佛、道的經文,就足以說明漢字的深奧至今未能破譯,未被充份認識,人還有甚麼天膽敢於狂妄地改變文字呢!人只有敬仰研究的份兒,只有保護的份兒,絕對不能去破壞!從佛、道兩家的經文文字我們可以悟出個道理來——文字的功用無比神聖、無比強大,可以說強於世間的一切事物。神佛是遠遠超於常人的,人世間再貴重的東西、再重要的事物,還有甚麼能讓人超凡出塵成仙成佛的呢?由此是否可以說,漢字的一定組合,譬如佛、道的經文是能使人成佛上天的梯子呢?而中共邪黨對漢字的破壞是不是在蓄意破壞這上天的通道呢?再進一步說,中共邪黨誤導中國人一味追求金錢,毀滅佛道經文文字,是不是在讓中國人甚至是全人類永遠失去回天的機會呢?這不應當引起深思嗎?

共產黨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不是人看上去單單一個人間的組織,而是對應著更高更大的因素。想一想,自古以來,全世界全人類都是信神的,人一直持有著對神的信仰,亙古未變。突然間,共產黨橫空出世,否定一切神明,鼓吹無神論,宣傳唯物論,打壓有神論,與傳統形成反悖。而且共產黨發展神速,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形成一大陣營,影響一半世界。共產黨的特點是暴力血腥,反天、反地、反人類,是一個人神共憤的東西,這樣一個東西應該沒有它存在的餘地才符合世間的道理,但共產黨卻能超常發展成世間一極,這能是偶然的嗎?很多人總是習慣於從無神論的角度去看問題,結果是越看越糊塗,怎麼也看不清。有些問題本來就是超常的,你用凡俗的眼光去看當然就看不透。

第四,關於拼音化誤區。一種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的因素。口頭語言最初是聲音而不是文字,後來產生的文字是對口語聲音的模擬記錄。今天的文字,已經發展成熟,且經過了幾千年的實踐,語音與書面文字趨向於統一,基本吻合。但是,在人類的起初,先民們對於對話的記錄,是用一定的符號標記的,譬如最早的結繩記事,這種符號就是最初的文字。這種作為文字使用的符號,多半表現為象形,這從傳世的和考古發現的古文字中都可以看出,此時的文字只具有表意功能而不能表音,但是,文字既然是聲音的記錄,就應具有表音的功能,這個時候,作為表音的符號——字母就出現了。也就是說,最初的字母不是文字,只是文字的表音符號。然而,後來,人們覺得字母可以代替文字——不成熟的象形符號,這樣,字母就反客為主,成了文字,而原來的象形文字卻被淘汰了。這就是漢字以外的世界字母文字產生的大致過程。相對於中國象形文字——漢語,字母文字的出現則是文字發展上的歧途。但是,毋庸諱言字母文字同樣具有象形文字的功能,這也是字母文字能夠代替象形文字的原因。

然而,作為世間唯一的象形文字——漢語,具有與一切傳世文字都不相同的獨特優點,它承載著華夏五千年的神傳文明,這也是其它古老象形文字都被淘汰而唯獨漢字留下來的根本原因,這也是漢字沒有也不能被字母文字代替的根本原因。除了神的因素之外,還有眾多的其它原因限制了漢字向拼音文字轉化。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漢字拼音化構想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不服中國水土。漢字拼音化的產生過程前邊已經交代,是中共為了毀滅傳統文化,割斷中國人與敬天奉神傳統的聯繫,便於中共的愚民統治擬定的一個怪胎。中共的倒行逆施引起很多有識之士的反對,有些知識份子對漢字拼音化問題發表了反對意見。除了前文提到的章伯鈞、羅隆基等,還有人指出:「我對文字改革的理由不瞭解,因此我不能盲目地同意文字改革。文字改革的文獻雖然很多,可是從這些文獻中就找不出足以令人信服的漢字必須拼音化的理由。」(《文字改革問題座談會記錄》,《拼音》1957年第7期)還有人認為:世界各國文字有兩種體系,一種是東亞的中國形意文字體系,另一種是西歐的羅馬拼音(拉丁字母)文字體系。「二者互有短長,無所謂軒輊優劣,更無庸是彼而非此」;「今之主張廢除漢字,以拼音文字來代替的,主觀上是為掃除文盲,普及文化;而客觀上,則是自己毀滅祖國歷史與文化,消滅民族意識,正是殖民主義者對被征服的國家所走的道路,至堪令人痛心的!」(王重言:《對於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的商榷》,《文字改革》1957年10月號)但是,反對的聲音根本就沒有用處。中共邪黨還是在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漢語拼音方案》,之後迅速在全國推行。

如果說這種漢字拼音化運動的發展有好處的話,唯一的好處是促進了普通話的普及,便利了全國不同方言地區的信息交流。同時誕生了簡化字。對於簡化字的利弊前邊已談過,在此不再贅述。作為推行拼音化的歷史條件「漢字是古代與封建社會的產物,已變成了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實為廣大人民識字的障礙,已不適合現在的時代」已經成為笑談,不成其為理由,拼音化自然也就無理可依了。

其二,漢字拼音化運動違背了漢語、漢字產生發展的規律。主張將漢字拼音化的人們不會想到,漢字中的假借字和象聲(形聲)字都是藉助於漢語中的同音現象而創造出來的,不僅是一種表音文字,而且是與漢語最匹配的表音文字。所謂假借,其實就是根據原始語言中大量存在的同音現象,將一個已經存在的象形文字,用於表示其本義以外的其它語意。這一過程, 就是《說文解字》中所說的「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從「無其字」到「有其字」,肯定是一個創造出新字的動態過程。假借不僅是一種造字法,而且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造字法,是漢字由表義轉向表音的開始。它的出現,使漢字不再局限於形象思維,向表音發展邁出了步伐。到了漢代,漢字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完全成熟的體系,當人們用一種靜態的眼光來研究漢字,僅僅局限於剖析它們的字形時,也就曲解了假借的內涵。因為假借沒有創造出新的字形,所以人們一直將其視為一種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其三,漢字是單音節文字,因此漢字同音字非常多,用拼音的表示方式導致互相難以區分,必需採用「表義漢字」才能夠作區別。如果硬行地將漢字改變為字母文字,眾多的同音字將會只擁有同一個字形,人們根本無法辨識它所表示的確切字義。這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不便,其負面影響將遠遠大於漢字難識難記問題。這就是漢語制約著漢字,無法走向拼音的根本原因。同時,漢字抑揚頓挫的四聲特點也將隨之消失。瑞典漢學家高本漢說:「中國人不廢除自己的特點文字而採用我們的拼音文字,並非出於任何愚蠢或頑固的保守性。中國的文字和中國的語言情形非常適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中國人拋棄漢字之日就是他們放棄漢文化基礎之時。」在中國生活了近半個世紀的美國傳教士威廉斯已經認識到這點,他說,一旦廢止漢字,用字母來拼寫漢語方言,那麼華夏就會不復存在,華夏就會分裂成許多方言小國。英國科技報主編麥克普魯斯說:「堅信總有一天全世界人民必修漢語漢字」。 前印度總理尼赫魯曾對他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他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優美的詩,你要好好地學習,我說的這個國家就叫中國。」

其四,漢字講究傳神,簡潔的漢字能夠營造出意境,唐詩宋詞中許多名言佳句如果用字母文字去翻譯,就完全破壞了原文的意境。如「采菊東籬下」、「池塘生春草」、「水波澹澹起」 等等。而字母文字就不行。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泰戈爾的詩歌都是字母文字的經典,但翻成漢語就面目全非。

其五,漢字是最簡潔的語言,而字母文字過於繁雜。如:仁Benevolence,義Righteousness,禮Decorum,智Wisdom,信Trustworthiness;硅肺病:pneumonoultramicyoscpicailicovolcanoconiosis;亞當和夏娃的墮落:bababadalgharaghtakamminarronnkonnbronntonnerronntuonnthunntrovarrhounawnskawntoohoohoordenenthurnuk;剩菜牛肉辣湯:padotemachoselachogaleokranioleipsanodrimhypotrimmatosilphioparaomelitokatakechymenokichlepikossyphophattoperisteralektryonoptekephalliokigklopeleiolagoiosiraiosiraiobaphetraganopterygon。漢字是以不變應萬變,無論你出現甚麼新事物,我現有的漢字都能給你表現出來。而英語及其它字母文字則不同,它要不斷造出新詞來適應萬花筒一般的新變化。誰省勁,誰更費勁?

其六,漢字不需改變形式便不僅能標出發音不同的方言,還能標出外語的發音。

其七,英語及表音文字的特點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大量產生新的詞彙,有人估計是250萬,這是最不好接受的。250萬英語詞彙,相當於250萬個單詞,這些詞你要用它,就需要背,需要把它的發音和意思記下來。否則放到你面前,你也不知道它是甚麼意思。同時,舊的詞彙也就失去了交流的功能,成為了閒置詞,除過專門研究的人,一般的人無法識別它。但又不能消滅它,消滅它就等於消毀歷史的檔案。中文就不需要那麼麻煩的去背單詞。如醫學書和一些專業性的書籍,就憑這幾千漢字,我們基本上都能看懂(除過專業性很強的如高等數學公式,需要專門的數學知識之外,文字性的東西基本都能看懂)。

其八,有人還以英文及表音文字語言細膩,中國文字概念表達不清等等排斥漢字。如錢玄同謂:「中國文字,……論其字義,則意義含糊,文法極不精密。」(《中國今後的文字問題》,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四期)此話若出自不諳中國文化的外族人之口尚可理解,錢玄同乃現代儒士熟悉傳統文化,不會不知道中國的漢字以表意傳神為主。為甚麼中國畫多為寫意,只求形似不求逼真?為甚麼唐詩宋詞講求意境?若在今天,或許會有人質疑此公的頭銜為假也很有可能。英語的一大特點是對事物表現的精細,一種事物必有一相應的詞彙對應,而漢語不是。漢語具有朦朧美,表現的多是事物的概貌,當然,漢語完全可以精確的表現事物。英語的這種細緻入微的特點,如英語文學作品中對景物、環境及人的心理活動的細緻描寫,俗稱白描,實際是科學的特點在文學上的反映與表現。科技就是追求尖端,窮根究底,把事物分得很細,表現事物的精細部份。漢語漢字的朦朧,就像中國書法、繪畫中的「留白」一樣,具有特別的美感,留有想像餘地、再創造的空間,實際上比完全明白的展示更具美學意義。比如照片很細,完全反應事物原貌,但也過於直白了。而字母文字本身卻無美學意義,這也說明漢字本身是講究形美的,形美包括勻稱、均衡、大氣、互補、錯落,等等。

三、漢字簡化的影響

漢字簡化後,長久不與古文接觸,古代信息日漸淡遠生疏,人對傳統對過去逐漸變得失去了感情,甚至連基本的懷舊情愫都很淡漠。共產黨本就要模糊這些信息,就像一直避諱不提中華民國在台灣一樣,它是傳統的東西保留越少越好。「文革」期間砸古蹟文物,現在拆古舊建築,共產黨務要把過去的痕跡破壞殆盡,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才好。讓傳統與現在完全斷裂,使人別無選擇,死心塌地地跟黨走,這就是中共邪黨的真實目的,這就是中共邪黨擬定的理想目標。

漢字簡化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中國人面對古文字只能去猜字,而不是識字,特別在名勝古蹟面前。「那是個……壽……字吧?」跟外國人一樣。這樣你還怎麼指望去繼承祖宗的遺產呢?沒有對祖傳的承繼,我們的根又在哪裡?沒有了根,還能挺多長時間?有人對根不根的覺得無所謂,其實不對。舉例說,這孩兒隨誰?像爹像媽?這就是根的問題,如果誰都不像,麻煩就大了。根實際就是個血緣關係、血脈聯繫,是不可以斷的,斷了就沒有歸屬感,這就好比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面對茫茫人海、連綿的樓群房屋,你會感到孤獨,你會想家,哪裡是自己的家?這裡沒有自己的家,也就是沒有歸屬感,人就會感到恓惶不安,會有一種找到家的願望。只有家才會讓你安心。

萬物都有其根,沒有根的東西是不會長久的。實際也是不存在的。人的骨子裡都有尋根問祖的本願,那是生命的來源。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中共的簡化字,實際就是截斷了漢字的根,這跟挖祖墳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今人多從認字寫字的簡單意義上去看待漢字,實際漢字不簡單,漢字中有很多古意的承負。簡化字實際是一種借鑒漢字重新造出來的新字,也許從框架形式上還能尋見原字的影子,但原字的信息、原字的豐富內涵完全丟了。漢字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它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中華文明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物化之物,就像書法、國畫、剪紙、文物一樣,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字」。如果單純從工具的角度去認識,為甚麼全世界唯中華文明獨有方塊漢字,其它都是字母文字?這能解釋得了嗎?認識漢字必須從更深更大意義上去考慮,漢字的產生本來就不是那麼簡單,簡單的去對待,不符合漢字本身的價值。一塊金磚只看到磚的形式,就想當然認為只可以壘牆砌壁,不知道它有更重要的意義。當然金子是直觀的,而漢字的內涵並不明顯,但不明顯不等於不存在。

漢字的簡化還造成了外國人不願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民眾的教化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實現。不瞭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本來就對漢字的識讀犯怵,希望走一條捷徑既能很快認識漢字,又能獲得中華傳統文化的滋潤。所以,他們樂得學習簡化字,認為這容易。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是變異了的漢字,等到他們掌握了部份漢字之後,再要瞭解更多古文化時,他們發現很難,正體字繁多的筆畫令不少人望而卻步,不少人因此而退卻了。如果他們在港台等正體字通用區學習漢字,就不會遇到二次學習的問題,而是一下子進入其中,一勞永逸。

自古以來,漢字就是漢字,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沒有甚麼正體字、簡體字之分,只有筆劃多少之說。繁簡之說實在是中共邪黨沒事找事造出來的冗餘之事。中共邪黨搞出來的簡化字,相對於簡化之前的漢字只是一種異體字,嚴格說是錯別字,沒有資格成為一種獨立於漢字之外的字體。中共邪黨的簡化字之所以能夠存在至今,完全是強姦民意的結果,民眾實際是不得已而為之。沒有辦法。如果讓民眾自主選擇,簡化字不會存在。

漢字簡化是特定年代的特定產物,那個革命的年代,甚麼東西都想革一把命,也不論革得革不得。不僅是漢字,就是在音樂上,中國人自古以來記載音律的方式,也乾脆在這股潮流中失傳,取而代之的是五線譜和1234567簡譜,漢字能夠以簡化延續下來,亦實為幸運。漢字簡化給中國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斷層。古籍可以簡化,但先人們留在各處的遺跡卻是永遠抹不去的,如今青年人看繁體字就像看外文一般艱難,長此以往,還有多少人有興趣去研究學習本民族文化呢?民族文化不能被後輩傳承,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悲哀!

這裡還有一個教訓。一個民族必須尊敬自己的傳統文化。當一個傳統文化已經生存了幾千年時,隨便改變是危險的。經常改變文字更是容易造成民族分離。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的主要民族本是同根,語言互相聽的懂。後來使用了不同文字,結果現在兩個國家是死敵,互相用核武器威脅對方。南斯拉夫除了阿族以外,塞族、克族、斯波族等民族互相之間語言都很相似(差別像北京話和四川話),後來因為分別用羅馬、希臘等不同拼音做字系統,結果造成民族之間的不認同,沒有感情,歷史上經常打的死去活來。中國各地方言差別很大,沒有象形文字不可能使用同一個文字系統。今天大陸與台灣的關係也是一樣,兩岸難於統一,除了政治因素之外,文化原因也不可忽視,相同的風俗與習慣更有利於統一。

四、中共破壞神傳文字的深層次原因

眾所周知,共產黨是一個無神論的東西,而共產黨產生之前直到上古,人類社會一直是有神論主導社會。在一個有神論為主的社會環境裡,共產黨居然能夠產生並不斷發展壯大,現在想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更不可思議的是共產黨還是一個暴力極權組織,這也是與普遍的人性相違背的。千年之後,當後人在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會認為這是一個千古之謎。最不可能的事情竟然成為了事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的人類主流社會視共產黨如納粹,為甚麼共產黨還會存在下去呢?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組織蘇聯共產黨及東歐共產黨轟然解體,為甚麼中國共產黨還會繼續存在下去呢?為甚麼八九年中國的民主運動沒有成功呢?

蘇共與東歐共產黨為甚麼會同時解體?再挺幾十年到現在不行嗎?中共及朝鮮、古巴為甚麼沒有隨著一同解體,要留到現在?同為共產黨組織,越共為甚麼要走一條與中共獨裁專制的道路完全不同的民主改革道路,與中共形成鮮明對比?是在告訴世人共產黨也可以改良而不一定極權一條道走到底嗎?共產黨的東德與資本主義制度的西德能夠統一,南、北朝鮮為甚麼難於統一?大陸與台灣為甚麼難於統一?為甚麼台灣香港要走一條資本主義制度的道路,是給大陸留一個民主成功的參照?是提醒人們同種同源的華夏子孫都可以實現民主嗎?台灣能做到的,大陸也有理由做到嗎?

再往遠了說,共產黨為甚麼能把國民黨取代?既不是共產黨如何能耐,也不是國民黨多麼無能。希特勒為甚麼專殺猶太人?日本人為甚麼一直以中國為敵?中東地區為甚麼一直不得安寧?美蘇為甚麼會形成兩個超級大國,長期冷戰?美國為甚麼會一極獨大,成為世界警察,維持世界秩序?藏傳佛教為甚麼與內地的大乘佛教要有所不同,單獨存在?香港、台灣為甚麼不能早早統一,要拖到現在?等等。歷史為世人留下了許多的謎,有待解開。

各行各業也都不是簡單的,人都在迷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履行著不同的使命,體驗著不同的喜怒哀樂和人生滋味。傳統文化中的佛、道,世人皆不知其來由,實際佛道是神指給人的一條道路,一個方向。俗語中有個「彷彿」,為甚麼叫「彷彿」?是提醒人仿照佛的樣子嗎?「謝天謝地」,為甚麼要「謝天謝地」?還有那個「知道」,知甚麼「道」?人皆不去深思。實際上,人人皆負使命而來,而在世上,但人人又都不知為何活在世上,不知活著的目的,至死都不明白。就這樣在無明中輪迴,在無知中造罪業。

歷史不像人看的那麼簡單直觀,而是有其更重大深遠的原因存在。當然,這一切不會讓人輕易看透,只有少數背負特殊使命的人,才會被允許知道這一切的動因。神的安排與用意,非到一定的必然情況下,一定的必要原因,天機是不會被允許隨便洩露的。王朝的更替,世道的興衰,不同的社會形態,歷史上諸多大事的出現,等等,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一切都有其定數。歷史是被安排的,否則,預言怎麼會知道未來的事情?人只被允許知道過去和現在,而不允許知道將來,但實際將來已經存在。這也是有更大原因的。

世人對於中共及其它共產黨組織的產生大都以世間的道理去解釋,而中共及其它共產黨的產生,在更高層次上看,是三界相生相剋的理產生的。人是神造的,人類的文明史是神傳文明,這是人信神的根本原因。大家都信神,沒有反對的,從相生相剋的理來說,這就缺乏一種對應,信與不信的對應,那麼,這就形不成循環。宇宙的一切是循環的,這是比相生相剋更高的理,更高的理都是低層理的母理,也是低層理的原因。對立的兩種事物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循環,才能互為依存、依據。對於信神來說,只有信的,沒有不信的,就形不成對應。對於循環的道理來講,這就是一個漏洞,共產黨的產生恰好就堵上了這個漏。雖然共產黨是一個邪惡的東西,但它符合了有善就有惡的相生相剋的理。當然,一個純粹的惡的東西又不合世間的理,所以,共產黨要打著解放全人類的旗號,以偽善的面孔騙人,所以欺騙是共產黨的本質。暴力是共產黨的先天屬性,而欺騙是共產黨後天的屬性。這就是共產黨本來面目的真正來源。

共產黨為甚麼那麼恨孔子,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孔子搞臭不可,打倒了還要再踏上一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因為孔子講「仁者愛人」 。大家都去愛人,階級鬥爭能鬥下去嗎?能你整我、我整你、你告我、我告你嗎?能脫離父子關係、夫妻關係嗎?能同事反目、朋友反目告黑狀嗎?孔子還講:「吾日三省吾身」,一個人「日三省吾身」只能是每天向內找自己的問題,按照「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儉讓」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標準去重德行善做一個好人,他會去作惡嗎?他會去貪污腐敗損公肥私嗎?他能去包二奶嗎?他會去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顧他人的死活嗎?他會去處心積慮地算計別人嗎?不會。不僅是孔子的儒家學說,佛、道的諸多思想,都由文字為載體,都是共產黨專制獨裁的障礙,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關於無神論和階級鬥爭理論的死敵,從根本上削弱著共產邪靈的力量。所以共產黨務必要除之而後快。這是中共邪黨破壞神傳文字在世間這一層次表現出的根本原因。

而在超出世間的層次,用佛、道出世的理去看,還有更高更大的原因。一個凡人以佛、道經文為指導,即可以成神成佛,這不是甚麼迷信。神佛不在世間在天上。而承載佛、道經文的是神傳漢字,因此,可以說,唯中國獨有的漢字是人與神佛溝通的渠道,渠道如果斷了,世人就失去了回天的條件。而回天為甚麼不能是世人存在的終極意義呢?佛、道難道不是在為世人提供一種示範嗎?為甚麼神傳文化的三寶——儒、釋、道,只有一家講入世,而有兩家講出世呢?既然都在世間,為甚麼還要講出世呢?這一切都值得人拓展思維去深思、去覺悟。

五、結語

漢字簡化運動,從一開始就被政治化了。無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新銳們,還是中共建政後的吳玉章們,都是建立在全盤西化,徹底否定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1952年成立的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很多所謂的專家顯然沒有對漢字做深入的研究或知識水平不夠,使得設定的漢字簡化方案過於草率,沒有聽從和吸收反對意見,留下太多的歷史遺憾。同時,推行漢字簡化的過程急功近利,倉促推行,致使漢字簡化走入邪道。

漢字簡化雖是個政治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個學術問題、技術問題,因此,要解決繁簡之爭,還應從技術層面上去考慮。台灣的實踐證明,漢字其實根本不需要實行 1956年那樣的簡化運動,只要接受簡化字作為手寫體,正式出版物保留傳統正體漢字,對國家、對民眾、對歷史、對文化傳承,對海峽兩岸及國際社會都非常有利而少有弊端。世界主要的文字,英文、俄文、德文、法文無不皆有手寫體。

王永民先生發明的五筆字型輸入法,以及各種拼音輸入法甚至包括手寫在內的多種輸入方法的問世,使得無論繁簡文字,其輸入計算機的速度,都遠超外國的拼音文字。因此,文字改革初期認為方塊漢字「不能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實際障礙已經解除。由此,「漢字拼音化的方向」已經絕無可能。文字改革工作的學者們也承認:「近一個世紀漢字拼音化運動的實踐已使人們對漢字『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方向』的基本理論發生懷疑。」(武占坤、馬國凡主編《漢字改革史》前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國家語委主任趙沁平曾公開承認「不學習繁體字影響文化傳承」,認為「『識繁寫簡』、『繁體字申遺』等有一定代表性和影響力」,提出「要注意維護合法使用方言、繁體字的空間」。實際在中國大陸也無法完全廢除繁體字。除古籍、文言文以外,很多刻在古蹟或建築物上的漢字皆難以取代。

既然如此,在面臨台灣統一、遏制社會道德全面下滑等重大問題上,正體漢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應該發揮其應有作用,以為民眾實實在在的造福。

2012年2月26日

相關新聞
真言:中國人應該明白的事(續二十三)
真言:中國人應該明白的事(續二十四)
真言:中國人應該明白的事(續二十五)
真言:中國人應該明白的事(續二十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